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援外项目设计实践思考

2021-06-11

山西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援外一带一路建筑

杨 成 钢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070)

0 引言

援外项目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援外项目的设计也跟随着时代特点在不断的变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落实和2016年新《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施行,中国援外项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套项目模式成为援外项目的新模式,项目类型主要以政府公共建筑为主,涉及办公、医疗、体育场馆、学校、展览馆等。以下用三个新阶段的援外项目实践为实例进行探讨。

1 援萨摩亚警察学院项目设计实践

萨摩亚地处大洋洲,是一个波利尼西亚文化氛围很浓厚的太平洋岛国,项目用地位于临近首都市区的一片坡地上,项目定位是为当地警察营造一个现代化、功能完善、适应地域特点的警察培训学院。因此在场地规划中首先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采用注重功能分区、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手法,结合场地沿南北方向比较狭长,南高北低的地势特点,沿南北方向进行功能分区布置,利用场地高差依次从北至南布置教学办公区、室内教学训练区、学员生活区、室外训练区四大功能区域。创造一个建筑联系紧密、风格协调统一的校园教学生活环境,同时注重营造开阔便捷的交往集散空间,体现警察学院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环境特点。

而对于建筑单体设计则特别注意对地域文化特点的尊重,为适应雨量大的特点全部建筑采用坡屋顶形式,建筑外立面采用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墙体及立面采用空心砌块刷涂料,局部窗户采用通风百叶窗,利于室内外通风处理。

全部建筑单体采用单外廊的同时在立面增加了横向遮阳构件,不但丰富了建筑立面效果也达到了遮阳防雨的效果,同时也契合了校园建筑中交流空间的需要。整个建筑通过通透轻盈的理念形象迎合了警察形象的特质。这些设计手法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实现了与环境的和谐融合,见图1。

2 援瓦努阿图总统府设计实践

瓦努阿图同样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本项目的总统府用地位于整个城市的中心位置并且是整个城市的制高点,主要建筑功能包含总统官邸、总统府办公楼、总统私人官邸、议事厅、配套用房等。总统府依据现状地形进行设计,根据建筑功能相对集中的原则,采用不同标高的台地有序布置主要建筑,总统官邸、总统办公楼、私人官邸依次在主轴线上依次排开,将居住、办公适度分区,保证居住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度,对功能相近的公共空间尽量集中布置,利用不同功能设置,增加建筑空间层次感,室外空间用地集中利用,节约用地,最终达到以山海环境为依托,以总统官邸为中心,营造了空间层次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的总统府,见图2。

在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瓦努阿图的文化特点和总统府建筑的庄严性要求,在总统府建筑的体量与立面设计中注重虚实对比,在保留实面的基础上尽量多开窗并用玻璃百叶保证自然通风。为了营造大气的总统府建筑形象,在主体建筑外设置柱廊与外廊将建筑的尺度感放大化,从而弥补两层建筑体量较小的劣势。通过柱廊、外廊与墙面的进退关系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也烘托出了主体建筑的秩序感和威严感,同时通过竖向的遮阳百叶和横向的结构构件形成了具有瓦努阿图文化特色的建筑形象。外廊式的布置利用建筑高度、宽度的差异形成穿堂风,有效组织和改善自然通风,使其产生不同的风影效应,以达到改善小环境温、湿度,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室内热舒适度,并利用横向的遮阳构件达到通风,防风等功能设计,将气候特点和建筑形象元素设计融入瓦努阿图文化和风俗,并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同时也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整个项目以“地域化”为理念,规划设计根据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力和配套条件为主要依据,确保项目使用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技术先进适用,整体上满足“交钥匙”和援外示范性的要求。

3 援毛里塔尼亚传染病医院项目设计实践

地处西非的毛里塔尼亚传染病状况同很多非洲国家一样非常严重,近30年里,毛里塔尼亚经历了多次流行性传染病,如霍乱、麻疹、脑膜炎等,由中国援建的首都国家医院设有传染病专科门诊,但建筑规模较小,建筑面积仅200 m2,仅有7张病床,对于人口350万的国家来说,已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在现有院区内建立一个既独立又能和院区方便联系的热带与传染病专科门诊楼,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及疫情的到来,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新建的传染病专科门诊楼位于首都国家医院内西南角,用地地势较为平坦,主要功能包括门诊、行政办公、住院部(50张病床)、附属设备用房等内容。设计以场地条件和传染病医院建筑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首先结合外部交通条件确定两个主要出入口作为门诊出入口和住院出入口,其次结合当地宗教习惯分别设计男女分诊的门诊空间和住院空间,在解决男女分诊的习惯问题后,将医务办公、医技等用房通过露天庭院和外廊与门诊及住院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围合式的医院布局。既满足了医疗建筑的流线要求,也满足了当地宗教背景下的就医习惯要求,见图3。

在立面及造型设计中尊重当地信仰的伊斯兰文化和传统,通过连续的三尖券的形式,强化地方文化和地区标示性,同时通过两层通高的架空顶棚作为主要入口,为建筑提供遮阳避雨的半室外灰空间,并形成室外入口广场。在连廊与围合庭院的设计中结合当地风沙较大的气候特点,在连廊两侧用玻璃封闭连廊,以减少风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玻璃外侧设置有当地纹饰特点的穿孔板,丰富立面效果的同时也起到遮阳作用。

4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期援外项目设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贡献,彰显了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风范,发挥着积极的影响[1],伴随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呈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4.1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要求

目前我国援助的对象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大多数援外项目都是展示国家形象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公共建筑,要求有较高的艺术表达,尤其是对当地文化和特色的表达[2]。如何将地域性表达融合在现代化社会城市发展的要求中是援外项目建筑师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味的简单利用当地传统建筑形式或颜色或直接套用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形式会造成一种地域文化的异构现象。在设计中如何将地域性中的各种要素和建筑功能形式结合起来,既保证功能的合理与高效,同时也考虑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援外项目中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地域性的表达不仅仅局限在形式的契合和呼应,而需要更注重地域性要素中的环境要素和材料要素的表达,这也是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关注的解读。比如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建筑使用需求是非常直观的,比如炎热干燥的非洲对于遮阳就有着直接的需求,而湿润多雨的南太地区则对通风防蚊虫等有着更为优先的考虑,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对于建筑形式的要求大相径庭,主导风向、空气湿度等对建筑布局开敞或封闭会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和建筑的地域性表达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域性元素的各种要求进行再提取和再植入,从而由内而外的全过程实现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4.2 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关于可实施性与易于维护性的思考

援外项目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物,同时也是展示我国工程技术能力和传递国家友谊的载体,因此受援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还需要援外实施单位来进行解决,时间跨度较一般国内项目可能会更长。因此可实施性、可靠性、可操作性、易于维护性都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宗教、政治、管理、使用习惯,必须要做针对性的应对设计,比如非洲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和伊斯兰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必须考虑雨水收集、男女分设等因素,同时选用易于保养、维护方便的设备及硬件。许多国内成熟的习惯做法在援外项目中需要因地制宜的加以重新设计,提高设计的细致程度和环境适应性,以保证因地而设,高效可靠。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构件运输费用也是设计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可采用简单易于施工装配的策略,在单元结构设定中,可结合建筑所需的空间需求,对钢结构进行标准单元设计,同时对标准单元进行构件标准化、模数化设计,不但便于运输与施工,也能控制造价成本,同时单元化、模数化的构件预制对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也是有利的,对后期的维保也更为有利。

4.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责任担当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对外援助是行使国家利益的战略实践,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3]。针对中国标准国际化问题,中国标准化管理部门于2017年发布了《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旨在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间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支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也相继出台《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具体领域的政策措施。旨在让中国设计和标准走出去,对标国际一流,与国际接轨。新战略背景下的援外项目设计也不再单纯的停留在设计本身,而是需要更全面的全过程设计和工程咨询的深入,从考察开始就需要和受援国的使用部门、外事部门、市政部门等协同工作,设计咨询作为牵头单位需要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与受援国加强沟通,强化项目各个环节,以达到合作共赢[4]。通过细致的沟通和交流,展示和体现中国标准适应性强、覆盖度广的特点,让中国设计和标准更好的服务于不同地区和国家,让每一个援建项目都成为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展示的窗口。因此,在援外项目中还需要强化中国标准的示范性作用,积极推进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走出去,体现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的国际担当和责任。

5 结语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将共商、共建、共赢作为中国对外援助乃至国际合作的战略指引[5]。在此背景下援外项目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通过在设计中注重建筑地域化表达及关注可实施性和易于维护性等要求,可使援外项目更好的体现地域建筑特点并体现更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可成为推动中国设计和标准走出去的助推器和展示窗口。

猜你喜欢

援外一带一路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援外医疗队派员单位的人文管理与服务模式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援助制度之完善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