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1-06-11易雪红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易雪红

(中山市横栏医院妇产科 广东 中山 528478)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妇盆底支持结构在分娩过程中发生损伤,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生殖器损伤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可能由此引发产后抑郁。该病在产妇中发病率极高,虽然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却会对患者的生活、人际交往造成直接影响,使患者面临身心双重痛苦[1]。虽然该类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但目前并未得到广泛性关注。据相关文献报道,产后6个月对其实施盆底康复锻炼,可降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不同组别各60例之后,对比实行产后盆底锻炼与否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预防效果,现在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我院分娩产妇,分娩时间均在2019年10月—2020年4月,按照产后所用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0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29.25±2.56)岁,其中经产妇30例,初产妇3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29.19±2.43)岁,其中经产妇28例,初产妇32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内容包含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监控等。产后阴道有损伤者,做好切口处理工作,叮嘱其定时排尿,注意肛门压迫,并减少活动量,避免盆腔器官脱垂与便秘发生。以3个月为护理周期。观察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同时行产后盆底锻炼。具体方法:采用盆底康复训练仪式,帮助产妇收缩、放松阴道,持续收缩阴道等,对肌纤维肌电图、疲劳程度进行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实施电刺激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保持在30 min,共计治疗14次。每次训练后,均有医护人员采用专门康复器械进行阴道锻炼,每天2次,每次持续15 min,并为产妇提供盆底肌肉训练指导。

1.3 观察指标

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产后6~8周内,用力大笑、打喷嚏、咳嗽时有尿液自动流出,出现1次及以上即可评定为压力性尿失禁[3];盆底肌张力测试:采用阴道压力测定器对盆底肌张力进行测定,取截石位后将气囊打开并排气,阴道压力探头于负压状态下套一次性避孕套,将其放入深度为5 cm阴道处,将气囊阀门打开,放松阴道壁向气囊推入气体15 mL,吸气并收紧肛门、会阴6~8 s,压力表指数在I~V之间,指数越高代表肌张力越好[4]。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有2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8例,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

2.2 两组产妇产后3、6个月盆底肌力测定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3、6个月盆底肌力测试效果优于对照组(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3、6个月盆底肌力测定情况比较[n(%)]

3.讨论

盆底对于女性生育具有重要意义,可托起膀胱、子宫等器官,发挥其多种生理作用,如排尿、排便等。女性妊娠、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不断增大,对女性子宫的压力亦随之增加,妊娠过程中人体内分泌发生紊乱,分娩过程中用力过度,产道难免扩张伸展,极易造成损伤,这些因素都可能损伤盆底肌肉,引发盆底功能性障碍[5]。

盆底肌功能重建是指运用物理方式,通过收缩或刺激盆底肌,以达到增加尿到关闭的功能,以有效治疗尿失禁[6]。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盆底组织发生损伤,妊娠、分娩过程中产妇盆底极易出现损伤,产后护理不当亦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最典型的症状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据有关研究显示[7-8],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盆底肌肉张力亦会随之下降,加上妊娠、分娩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使盆底组织松弛速度加速。尽管机体存在恢复性功能,但是如产后不能及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亦可明显提升,所以妊娠之后及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9-11]。医护人员需按照患者个体化差异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盆底肌生物反馈于电刺激,指导产妇进行协调性肌肉收缩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有效控制盆底肌肉收缩,还要避免腹部、臀部与大腿部肌肉收缩。有研究指出[12],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明显增强患者盆底肌肉力量,促使患者自主排尿,盆底肌训练则可协助患者找到恰当体位,并按照其疾病表现不同实施不同强度的康复锻炼,从最大程度上改善盆底肌张力,加快盆底肌功能恢复速度,使其预后呈现出良好状态。

本次研究在治疗前对两组盆腔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患者病情实施相应训练。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如基础饮食护理、健康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产后盆底锻炼,运用盆底康复技术即低频率电刺激对盆底肌肉实施训练,同时采用生物反馈疗法使其盆底肌肉有意识的自主收缩,以提升盆底肌力。盆底肌训练主要是针对盆底肌肉张力实施训练,利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方式,指导其根据规律节奏的引导收缩与舒张运动,指导其用盆底肌肉与收缩配合,而不是借助于腹部肌肉等位置力量收缩。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3、6个月肌张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产后早期实施产后盆底锻炼,可改善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使其盆底组织尽快康复。其原因在于,生物电刺激可通过阴部神经传达至骶髓逼尿肌、肛提肌肉乃至尿到横纹肌,从而对逼尿肌收缩产生抑制性作用,从而帮助其改善尿失禁症状。常规护理与锻炼主要采用哑铃进行锻炼,这种锻炼方式很难长久坚持,并且治疗过程中极易复发,临床疗效欠佳,但如果可以坚持长久锻炼,该方法亦可显示出一定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实施盆底肌肉锻炼可对盆底功能障碍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通过该方法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各项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