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干部能力及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参学村干部为例

2021-06-11沁,吕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点村干部学历

倪 沁,吕 明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

村干部作为乡村各类工作的基石和主体,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主要贯彻者与执行者,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1]。

从总体来看,村干部都具有忠实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的热情和信念,能够积极努力地工作,对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不少村干部在整体素养方面距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名优秀的村干部需具备以下素质:1.观念与意识,包括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创新意识等;2.品德,如诚实正直、廉洁自律等;3.能力,包含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致富能力等;4.知识,主要有政策、理论知识及科技、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等[2]。云南村干部在对政策的理解能力、专业素养、文化程度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创造性地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研究农村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3]。

充分了解村干部对培训教育的需求,是培训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本次调查以云南省在读村干部为研究对象,共有24个县合计1078名在读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对学员的专业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进行深入了解,找出目前学历培训存在的问题,为村干部培训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帮助。

一、基本信息分析

(一)性别占比

从性别上来看,男性学员有771人,远远超过女性学员的296人。男女比率约为2.6:1。说明云南村干部多为男性。

(二)年龄分布

从参与项目的学员年龄分布情况来看,45岁以下村干部的比例高达90%。35岁以下(473人)、36-45岁(492人)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4%及46%。说明云南参学村干部总体较年轻,他们有着强烈的提升自己能力与素质的愿望。与年龄较大的村干部相比,他们更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技术,愿意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文化程度

从学员的文化程度来看,接受问卷调查的学员中没有人具有本科学历,仅有46名学员拥有专科学历(约占总人数的4%)。拥有初中学历的学员有495人,高中/中专学历的学员有514人,约各占一半。由此可以看出云南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总体水平偏低,致使一部分村干部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针对云南村干部的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学历的学生开设不同学习要求的专业十分有必要。同时,针对同一专业不同学历的学员也有必要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其文化程度相匹配。如对初中学历起点的学员增加学习年限,补充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等。

二、学习需求分析

我们将分别从专业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影响云南村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具体分析。

(一)专业选择

村干部对学习专业的选择以及选择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对专业设置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图1可以看到,在目前已经开设的专业中,农村行政管理以63%的比例成为村干部最喜爱的专业,共有681人选择。其次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有230人选择。畜牧兽医专业有101人选择,林业技术、园艺技术仅有50人或更少的人选择。从学员专业选择的原因可以看出(图2),绝大部分学员(944人)是因为工作、生产实际需要对所学专业进行选择的。此外,有70人是根据专业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的。其余少部分人则是随意选择或者根据他人推荐来选择的。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与其他备选专业相比,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因为与村干部工作实际需求联系更加紧密而被村干部作为首选。专业中有关农村农业政策、农村文化、现代农业新技术等课程内容均与村干部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对村干部日常工作起指导作用,更好的契合学员的学习需求。

图1 学员专业喜爱度分析图

图2 学员专业选择原因分析图

(二)学习内容偏好

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度和重要程度,我们分别从公共基础课、专业相关课程、素质教育课几个方面对村干部进行了调查。

目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专科英语、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村干部(602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对其帮助最大。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可以帮助村干部及时、具体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从而解决其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有389人选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在新形势下显得必不可少。该门课程能帮助村干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基本办公软件,从而提高其驾驭基层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有257人选择,学员可以通过这门课程提高自身心理调适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村干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英语对其生产工作的作用十分有限,仅有19人选择。

图3 公共基础课程帮助性比较图

针对目前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农村经济管理是学员认为对工作、生产最有帮助的一门课程,有接近80%的人选择。其次是现代农业新技术、养殖业基础、电子商务概论(农)、种植业基础,选择的学员人数比例均超过40%。初级经济学是他们认为实用性最小的一门课,但仍有超过20%的学生选择。笔者分析,该门课程选择人数较少的原因主要与这门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有关。由于初级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有大量的经济学图表和理论,这让很多初高中学历的村干部还没有开始学习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其次,这门课程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很难与村干部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少。

在目前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中,社交礼仪、村民委员会选举与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云南地方文化、演讲与口才四门课程成为学员最感兴趣的课程,均有超过500名的学员选择。其余课程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员感兴趣。除了目前已经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外,有超过30%的学员认为应该增加如云南地方特色文化类、工作应用类(公文写作、办公软件入门)等的相关课程。由此可见,学员最愿意选择的素质教育课程均与其生活、工作、实践需求息息相关。从学员希望增加的相关课程可以看出云南村干部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图4 专业课程帮助性比较图

图5 素质教育课帮助性比较图

此外,我们还针对初中起点的学员进行了一项额外调查。50%左右具有初中学历的学员认为需要补修公文写作及经济学基本概念相关课程。说明目前,初中学历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存在着一些公共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欠缺,这也从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学员在选择专业相关课程时,初级经济学课程选择的人数最少。四分之一左右的学员认为需要补修数学基础的相关知识,五分之一左右的学员认为生物学基础知识十分重要。

(三)学习方式

就学习方式而言,手机学习、电脑上网学习及参加面授辅导这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学员最希望采用的学习方法,均有超过一半的学员选择。其中,学员最希望通过面授辅导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通过这种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教师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学员也可以更高效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及时反馈,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学员身份的特殊性,白天需要处理公务,受学习时间及学习精力的限制,整学期参加面授辅导是不现实的。手机和电脑作为移动端及远程学习的方式可以对课堂教学方式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更符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村干部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针对远程开放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员建议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到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参加实地学习,或者到成功的种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学习。一方面可以将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种养殖经验、管理经验等来指导自己及本村的生产实践活动。

图6 初中起点学员希望补修的课程比较图

图7 学员希望采用的学习方式比较图

三、目前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办学模式学生覆盖面较窄

云南目前约有8万名村(社区)干部,在读人数不足十分之一。目前主要采用由省校牵头,各教学点配合自主招生,学费由学生自理,或部分受专项扶贫资金补助(仅针对农村户口)的培训方式。但是仅靠学校的力量,受办学条件、资金、相关政策等的限制,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基层农村干部对提升自身能力及素质的强烈愿望。

(二)现有专业教育与村干部实际状况不完全匹配

就云南开放大学而言,开设的专业包括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但考虑到云南参学村干部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且跨度较大,尽管现开设的两个专业对满足村干部提升自己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不同学历水平起点的学员采用完全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略显不妥。此外,村干部除了是国家政策的传递者,更是村民的主心骨,脱贫攻坚的带头人。村干部除了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乡村治理、经济管理等宏观层面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掌握与村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实践内容,学习先进的实用科技并用其指导村民改进生产,做好农民与“科技”之间的桥梁。

(三)部分课程设置与村干部生产工作需求不一致

1.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从思想及意识形态、公共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考虑。村干部作为乡村各类工作的基石和主体,担负着农村各项治理工作的责任。考虑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特殊地缘特征,英语在实际工作的作用十分有限,专科英语这门课程不仅不能为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便利,还需要花费村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缺乏理论学习,他们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可能对其进行了浅显的学习,但由于对其知之不深、知之不全,因此不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工作实践中[5]。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有关农村党建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2.结合村干部生产生活需求,在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上考虑要更加全面、细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联系村干部工作实际,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类似初级经济学这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减少对基本概念、理论的“填鸭式”输入,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传授。

3.目前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涉及面略窄,无法满足村干部多方面的需求。云南省作为旅游大省,各市、县、村都有极具特色的旅游亮点。作为村干部,有必要深入了解云南民俗风情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此外,由于云南面临着贫困县数量多、交通困难、信息闭塞等困难的制约,村民种养殖的产品受到规模、包装、销售渠道的限制很难销售出去,网络电商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连接起“销”和“供”的问题,许多村干部希望可以有专门针对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此外有关工作应用类的相关课程,如公文写作,word、excel等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等也是村干部希望进行培训的内容。

(四)现有学习方式与村干部实际学习环境不符合

目前网络学习资源多由省校教师上传至指定平台,村干部通过网络在电脑上进行学习。但很多村干部身处偏远的乡村,无法保证网络的时刻通畅,甚至无法保证人手一台电脑,这为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此外,面授课由各教学点自行开展。尽管每学期各州、市教学点的老师会定期组织面授培训,但一方面每学期仅开展两次面授培训,另一方面受许多教学点面临师资严重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限制,面授培训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作为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繁杂多样,很多时候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但现有的学习方式并不支持移动端学习,这也是导致村干部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五)学员过程性学习缺乏监督机制

目前学员最终课程成绩由30%过程性考核成绩和70%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30%过程性考核成绩由多次章节考核任务组成,成绩由教学点教师给出。这种过程性考核方式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存在着较大的不严谨性和不合理性。如在考核方案中要求的网络资源学习、小组讨论、实践学习、面授辅导等学习过程受学习平台的限制,无法在过程性考核成绩中得到体现和量化。且过程性考核成绩均由教学点教师提供,少部分教学点可能会出现教师“包庇”学生,在没有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进行仔细考核的基础上就给学生高分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过程性学习过程脱节,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三、对策建议

针对学员自身情况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努力提高村干部能力及素质,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村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

基于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且他们具有参加教育培训的强烈意愿,必须大力开展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覆盖面。仅依靠学校进行能力与素质提升培训,其深度、广度都远远不够,政府应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培训对村干部带来的能力及素质提升作用,给予政策支持,依托高校优势资源,鼓励高校开办学历提升班,支持村干部采取远程教育、半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同时联合社会各种力量,逐步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6],通过各方协同,打造一支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农村骨干人才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现开设专业与村干部学历层次不匹配的问题,应建立健全村干部学历教育管理制度。根据村干部现有学历的不同,分别开设本科、专科相关专业。对已具有专科学历水平的学员可直接学习本科专业,其余学生进行专科专业的学习。同时,应重点培养村干部解决农村基层治理中常见工作问题与工作难点的能力,保证农村发展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7]。在专业开设方面,应多开设符合村干部学习需求的专科。目前开设的农村行政管理(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科)能够满足一部分学员的生产实践需要,但考虑到村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和主力军,可以开设如社会管理工作等专业。同时有必要开设一些特色专业,具体到云南省而言,可以开设如园艺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中草药栽培技术等专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村民生产实践,并主动围绕市场抓调整,帮助农民卖产品[8]。此外,针对同一专科专业,也应根据学员学历水平的不同(初中与高中/中专)分别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习时间、毕业年限等可有不同要求,如对学历水平较低的学员设置更长的学习年限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节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部分课程设置与村干部生产工作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按照必开与按需开设原则,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9],从公共基础课、专业相关课、素质教育课程三方面入手,做到教学内容实用、有效。

1.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时遵循必开原则。建议继续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同时建议将农村党建工作实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列入公共基础课程。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政策的终端,提升其维护党的执政基础意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建议取消专科英语课程。

2.针对现有的专业相关课采用必开与按需开设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专业必修课(如初级经济学)可适当降低难度。同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融入思政内容,并注意增加一定的实践环节,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建议在省内遴选一批成功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实训基地,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实践及考察学习。例如在介绍机会成本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基地,了解村民种植情况,通过举例一块地在同一时间只能种植一样作物,种植了水稻就不能种植烟草,从而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且说明资源的稀缺性。作为一名村干部,如何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及素质,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带领村民选择最适合本地种植的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此外,针对村干部感兴趣,有需要,能够提升其治理能力的课程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予以体现。如农村电子商务、农业项目投资、市场调查等。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对于初中学历起点的村干部增加学习年限这一点,可以在前1-2年增加有关经济学基础、生物学基础、基础语文、基础数学等方面的课程,帮助村干部夯实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减少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针对素质教育课程要遵循按需开设的原则,在保留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建议结合村干部需求,增加云南民俗风情旅游类、工作应用类、法律基础类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针对工作需求进行更多自由的选择。

(四)创新方式方法

针对现有学习方式与村干部实际学习环境不符合的问题,可以从改善现有学习方式以及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两方面入手。坚持“适用、实用、有用”的培训形式,既要进行集中授课灌输,又要组织“面对面”交流、现场参观学习,既要有针对典型的“引导式”讨论,又要有“讲授式”的理论提升,使村干部的自我学习与培训教师授课紧密结合[10]。

1.针对公共基础课中的必学课程,如有关于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与政策课,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必修课,建议采用面授辅导的方式,否则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一些难度较小,且个人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学习。同时考虑到学员分布广、教学点教师师资薄弱等弊端,云南开放大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展巡回教学送教下乡并进行面授辅导;也可利用先进科技,采用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课程重难点的讲解。同时利用同步录制的功能,方便村干部时时学,处处学。此外,要帮助各教学点组建当地专业的导学教师团队。导学教师团队的成员不应局限于教学点老师,还可以从当地农林部门聘请专家、学科带头人、产业致富带头人等加入教师团队。

2.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除了现有的PC端学习平台,还应大力开发移动端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需要。除了专业必须的课程外,可以结合当下热点,聚焦三农,助推乡村振兴,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内容。

(五)完善课程学习监督机制

针对学员过程性学习缺乏监督机制的问题,可以从硬件条件及软件条件两方面着手改善。

1.硬件方面可以开发改善现有学习平台或引进其他先进的平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从课程内容、形式、结构、评价等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政策便利和技术便利,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11]。教师将网络资源学习、在线测试等可以由平台直接进行评分的学习内容上传至指定平台,并通过小任务的形式发放给每一位参学学员,平台直接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自动给出成绩,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过程进行量化和打分。

2.软件方面建议采用省校责任教师与教学点辅导教师联动管理的方式。除了平台可以自动打分的学习内容外,其他过程性学习方式可以先由教学点教师进行审查,并将评分过程和相关材料上传至指定平台,再由省校教师进行二次检查,两次检查均通过的才予以过程性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日常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双重目的。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 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针对云南参学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学习需求等,应紧密结合村干部实际,通过强化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培训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等,帮助村干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教学点村干部学历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膨胀学历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知识无力感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