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21-06-11干晓花
干晓花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并会伴随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该疾病,而以往多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虽然可起到一定效果,但不理想,且复发率高[1]。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即加味四逆散,为分析该治疗方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具体效果而展开研究,现对研究详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中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结果为依据将所有观察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胃镜等检查结果表示与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一致,且符合肝郁脾虚型的诊断标准;(3)知晓研究内容并签字同意,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等疾病;(2)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雷贝拉唑(商品名:济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20,生产企业: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口服方式给药,每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20 mg;给予患者莫沙必利(商品名:瑞琪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5生产企业: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给药,每天3次,每次5 mg。
实验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使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其具体组方为:柴胡6 g、白芍15 g、枳实10 g、炙甘草6g、香附10 g、苏梗10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结合患者的病情加减药物,对于疼痛明显患者,可增加延胡索、川芎;对于嗳气明显患者,可增加旋覆花、代赭石;对于口干明显患者,可增加石斛、麦冬;对于舌苔厚腻,便溏明显患者,可增加佩兰、藿香、陈皮、对于病理提示肠上皮化生者,可酌加薏苡仁、石打穿、蛇舌草等。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早晚各服用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1.3 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评价,其标准为[2]:患者的上腹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没有水肿及充血等情况,判定为治愈;患者的上腹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没有水肿及充血等显著改善,判定为显效;患者的上腹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水肿及充血等有所改善,判定为好转;患者的上腹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水肿及充血等没有变化或加重,判定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互相对比。(2)症状积分。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3],共计5项内容:胃脘胀满、反酸烧心、上腹疼痛、食少纳呆、嗳气,每项内容的评分是0~5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该项症状越轻,计算平均分并互相比照。(3)复发率。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半年的随访,记录此期间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进行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胃脘胀满 反酸烧心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4 2.41±0.65 1.78±0.45* 1.84±0.65 0.96±0.42*实验组 64 2.39±0.72 1.35±0.31* 1.83±0.61 0.64±0.23*t 0.1649 6.2953 0.0897 5.346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上腹疼痛 食少纳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4 2.42±0.33 1.69±0.76* 2.07±0.58 1.74±0.52*实验组 64 2.44±0.29 1.21±0.32* 2.04±0.64 1.04±0.19*t 0.3642 4.6567 0.2779 10.1152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嗳气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4 2.14±0.42 1.54±0.37*实验组 64 2.16±0.48 1.12±0.26*t 0.2509 7.4301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时间,该期间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0%;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2,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肝郁脾虚型是临床常见证型,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本次研究中选择的加味四逆散是笔者临床常用方,是在基础药方中加入香附、苏梗、炒白术、茯苓、炒麦芽、炒谷芽组合而成,其中柴胡解郁疏肝、和解表里的作用,白芍可起到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作用,枳实可起到消胀行滞、化瘀行气、宽中理气的作用,甘草可起到益气补脾、解毒清热、调和诸药的作用,香附、苏梗疏肝理气,白术及茯苓益气健脾,炒麦芽、炒谷芽健脾开胃、行气消食,诸药合用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同时可结合患者的病症加减药物,保证治疗的针对性。中西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保证用药安全性,同时可使患者复发几率降低。为分析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的效果,笔者开展比照研究,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均更大;该结果与唐世霞等人[4]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说明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的有效性,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低;该结果符合周一前等人[5]的研究结果,说明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可起到降低患者复发几率的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可起到理想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