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1-06-11林忠昌
林忠昌
(高唐县中医院药剂科 山东 高唐 252800)
脑血栓疾病进展快且并发症与后遗症多,也会导致患者的运动能力障碍,语言功能也受到破坏[1]。治疗脑血栓过程阿司匹林较常应用,有血栓预防和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但起效相对较慢,需要其他药物辅助。辛伐他汀是血脂调节药物,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2]。研究分析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每组各53例。纳入标准:(1)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2)患者首次发病,发病时间低于72 h。(3)患者既往无意识、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多个系统严重疾病者及肝肾、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2)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联合组患者31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9.04±4.53)岁;发病时间2~14 h,平均发病时间(5.74±1.88)h。对比组患者30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15±5.24)岁;发病时间2~13 h,平均发病时间(5.12±1.6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包括脑细胞营养、脑水肿预防、微循环改善、血管扩张、血压和血糖调节等,同时予以吸氧、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等支持和干预手段。
对比组基于基础治疗,应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用法:每天1次,初次以300 mg的剂量应用,口服,后续以每天100 mg的剂量应用。
联合组应用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63146)+阿司匹林,用法:每天1次,每次以20 mg的剂量应用,口服用药。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均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时,检测和评估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检测和对比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估,并结合NIHSS分值变化、疾病症状变化评价整体疗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70%,显效;治疗后患者功能残疾达1或2级,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30%但不足70%,有效;治疗后患者功能残疾超2级且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不足30%,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IMT与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IMT水平和斑块面积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IMT与斑块面积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IMT与斑块面积比较(±s)
组别 例数 IMT/mm 斑块面积/cm2联合组 53 0.50±0.17 1.32±0.34对比组 53 0.66±0.25 1.57±0.42 t 3.991 3.982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s-CRP、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相互比较TG、TC、hs-CRP、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s-CRP、TNF-α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s-CRP、TNF-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s-CRP、TNF-α水平比较(±s)
治疗时间组别 例数TG/(mmol·L-1)TC/(mmol·L-1)hs-CRP/(mg·L-1)TNF-α/(μg·L-1)联合组 53 治疗前 5.93±0.67 1.92±0.4417.03±3.8932.75±5.43治疗后 5.04±0.25 1.47±0.18 5.53±1.8312.37±3.76对比组 53 治疗前 5.90±0.75 1.95±0.4816.95±4.1532.84±5.16治疗后 5.52±0.48 1.70±0.2610.56±2.1424.17±4.13
2.3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比较[n(%)]
3.讨论
脑血栓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导致疾病发生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和斑块形成。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临床发病率高,病理基础主要为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据相关研究报告,脑血栓临床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疾病发作后,患者病情经常进展快速并且具有高残疾率和病死率。其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脑部病变。脑血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等,临床上可能存在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状。患者无论是承受疾病导致的直接损伤,还是间接造成的损伤或是潜在的风险,导致的后果都不可估量,对于患者来说帮助其明确诊断后迅速予以有效治疗和及早干预对病情进行控制,是疗效和预后的保障[4]。依据脑血栓后病理变化,治疗重点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控制,同时要兼顾抗血小板、降低血液黏度,此类患者以应用药物为主,现阶段抗血小板用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的方案应用率较高。
阿司匹林具备良好的分散血小板作用,是一种抗血小板用药,将之用在脑血栓的治疗可有效对血小板的释放与聚集进行抑制,进而使动脉粥样硬化缓解,阻止斑块形成,同时能够强化动脉血流量,改善脑部供血、供氧[5]。阿司匹林在应用后可抑制机体内核因子,使炎性介质减少,同时对黏附因子表达予以阻止,获得抗动脉粥样硬化效用[6]。此外,在脑血栓的急性期采用阿司匹林,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产生斑块包含多种分子物质,这其中以血脂类物质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有效控制斑块需要调节血脂水平。同时阿司匹林长期大量使用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问题的风险,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依从性一般,且单药使用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临床多以其他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7]。
他汀类要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血脂调节用药,辛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脑血栓患者应用该药可保护血管,抑制合成肝脏胆固醇的限速酶,并阻断细胞中内羟基甲戊酸代谢的路径,利于减少胆固醇,强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8]。该药物还能够对血供中内皮功能进行良性调节,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获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辛伐他汀除了可以调节血脂平衡外,也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等作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9-10]。研究中将联合用药方案提供给联合组,结果联合组治疗脑血栓获得了高于对比组的整体有效率。证明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又相互辅助的作用,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改善各项机体指标。
综上所述,脑血栓应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有效性较高,提高了血脂、炎性因子调节效果,对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和满意的整体疗效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