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蚤变大象的成长历险记

2021-06-10崔鹏

第一财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餐饮公司跳蚤营业额

崔鹏

以前在一家媒体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和同事做过一个品牌调查。

调查方式是,找到一位路人,我们对他说一个消费品的名字,然后让对方立刻说出相应的产品品牌。比如,我们说空调,对方可能说“格力”或者“美的”。

之所以要立刻说出,比如两秒钟之内,才被记录为有效数据,目的是测试某个品牌对消费者潜意识的影响——我们当时觉得,打入潜意识的品牌形象才是最成功的。

想知道那次测试的冠亚军是谁吗?

冠军是,必胜客。听到“比萨”,有近69%的人说出“必胜客”;亚军是“杜蕾斯”,听到安全套,65%的人说出了这个名字。

而且这个冠亚军,你注意到了吗,正好是孟子说的“食色性也”涉及的两件事。这是个有趣的试验,如果能通过视频媒介再做一次大概会更有趣。

不过现在来看,这个试验有一定问题——无论是杜蕾斯还是必胜客,即使我们调查的人数足够多,这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肯定远远低于69%和65%。也就是说人们有某种需求时,可能首先想到了某个品牌,但这种想法落到购买行为前,仍然充满变数。我自己也是如此。比如,你对我说“女神”,我会脱口而出“江疏影”,但我肯定不会想办法主动和江疏影有什么来往。

像必胜客这种餐饮公司,其认知率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根据2020年必胜客母公司百胜中国的数据,作为中国最大餐饮公司,它的总销售额只占到餐饮类市场份额的1.2%左右,如果单算必胜客品牌,大概只占到0.25%。

集中度如此低,并非因为必胜客名不副实,主要原因是,中国餐饮市场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茹毛饮血”的洋人集中程度比我们要高一些。不过即使如此,在菜肴种类少得让人“嘴里能淡出个鸟”来的美国,最大餐饮公司也只占到当地整个餐饮市场份额的2.5%到3%。

为什么餐饮行业的集中度会这么低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餐饮行业的参与门槛非常低,几乎没有什么技术要求和资金要求。

另一个是,人们认可餐饮品牌的方式和认可其他产品与服务不一样。当你信任一家零售银行,青睐某个品牌的白酒,或者喜欢某个品牌的手机,你通常会对这个品牌产生排他性的偏好,也就是客户黏性。

但是餐饮不一样。绝大多数人再怎么喜欢某个餐饮品牌,也做不到连续一个星期翻它的牌子。如果那么做了,其他餐厅不用营销,人们一定有换换口味的想法。在换口味的过程中若是碰到中意的,他们就会在自己必去饭馆的清单上再增加一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餐饮业的集中度要小于美国市场的原因。所有餐馆都只有几种简单菜式的话,人们更容易分辨菜品的优劣,头部餐厅的地位会因此更突出。但人们很难评判川菜馆和云南菜馆哪个更好——当然,它们本来就都好吃。

常识在很多时候是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出现的,这对公司的估值判断很有价值。

这些有趣的常识对餐饮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是有帮助的,起码它可以作为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对那些估值过高或者过低的公司,否定性评价都是很有意义的。

在餐饮界,否定性评价的列表中肯定有海底捞。这家现象级公司从春节后到现在大概跌去了一半的市值,但仍然保持了600多倍的市盈率。

当然,疫情之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财报都会出现怪力乱神的现象。海底捞的盈利在去年跳入了一个大坑。一方面,2020年疫情管控对餐饮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营火锅的餐饮公司应该是受到这种影响最严重的。

第二个原因,海底捞在2020年趁机大规模扩张,开店数从754家增加到1298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开张不到一年的新店做得还不够“热”,没有达到盈利门槛。在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海底捞2020年的净利润只有3.1亿元,所以市盈率才高得吓人。

但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个问题。看一下海底捞所在的“火锅业”,这是餐饮业的一个特色分支,规模大约是万亿元左右,单一品牌的营业天花板在3%左右的话,在当前市场,300亿元可能是一家连锁品牌火锅门店营业额的极限。假设这家封神的公司就是海底捞,那么按照净利润率10%推算,海底捞的净利润天花板大约在30亿元左右。

一家接近天花板的餐饮公司应该被赋予什么估值呢?以刚才说过的百胜中国为例,它的估值大约是净利润的28倍。那么可以算出来,海底捞未来的市值应该成长到1015亿港元(约合840亿元人民币),对应每股股价是19港元(约合15.7元人民币)。

而且按照未来难以预测的角度看,我们还不知道海底捞能不能成为市场占比3%的火锅王,也许它有80%的概率会成功吧。那么19港元乘以80%,投资海底捞这样的公司,以现在的情况看,它的股价起码要低于15港元(约合12.6元人民币),才称得上合理。而现在海底捞的股价高于44港元(约合36.4元人民币)。

就像前面我们说的,春节后至今海底捞的股价下跌了快一半,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投资这家火锅公司的好机会,于是来抄底了。

他们对海底撈有非常乐观的评估,大概的意思是过一年至两年,海底捞的门店盈利能力就都会恢复到接近2019年的水平,即使只保持2020年的开店数,其盈利也会达到2019年盈利水平的1.7倍。何况海底捞仍然会不断开店,那么盈利也就会不断增加,保持30%的开店增长水平,则再过3年盈利就能达到100港元的水平。所以海底捞现在的股价并不贵。

这种计算方式的问题在哪,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下。

我的女儿出生的时候身高49厘米。在3岁的时候,她已经长到了1米。这个增长幅度的年化水平接近27%。但大概没人预期我的女儿按这增速在6岁时候可以长到2米,当她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身高8米……

预测自己小孩的身高时,大家都是具有常识的。换作预测一家公司的增长,人们就会忽略常识。

当然一个执拗的乐观主义者可以做另一种假设——一家餐饮公司的营业额已经到达整个市场的盈利天花板,但它还是那么富有进取心,每年都疯狂地开店,这样它的营业额不就会超过前面所说的天花板了吗?

如果有这么一家公司,其营业额的确可能超过我们所说的天花板。但此时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经济”现象,也就是餐饮公司的边际收入开始小于边际支出。财报上的阶段表现是,公司的总体营业额在上升,利润水平却出现下降。

这种“霸王硬上弓”为什么不经济?原因是餐饮市场比较分散的特性不是谁规定的,而是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群体的行为特征造成的,除非有划时代的运营方式升级或者强力行政干预,否则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故事中的故事》,是个黑神话。

里边有个国王,由于生活极度无聊,就把自己身上的跳蚤用最好的条件养起来,那只跳蚤被养成了猪那么大。

我觉得那些跟踪高速成长型公司的分析师肯定喜欢这个故事。在他们的想象中,自己是那个国王,上市公司则是长成猪那么大的跳蚤。那只跳蚤后来“英年早逝”,国王哭成了泪人。他本来想把跳蚤养成大象那么大的。

我说过了吗,这是个神话,小朋友们不要模仿哦。

应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餐饮公司跳蚤营业额
餐饮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不是跳蚤侠
跳蚤
跳蚤
餐饮公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餐饮公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彼欧在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1 年营业额将翻倍至13 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