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2021-06-10王翠婷

决策探索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课教学

王翠婷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此举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从单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尝试为高校思政課课程建设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以思政课为抓手,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本文尝试从单节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入手,探索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思政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年时期,是树立正确三观和理想信念的关键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影响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社会的大局,其意义不言而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并学会运用,在凸显其科学的理论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其作为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存在误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这种误解实质上是对意识形态本质的一种不了解所导致的。意识形态具有多种基本社会功能,作为上层建筑必然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这种反作用,仅仅看到其政治性,忽视其科学性。个别学生由于对意识形态科学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其产生了误解。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无需理解、只需记忆的课程。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去理解,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十拿九稳。所以,当学生们精力有限的时候,就会降低本门课程的精力投入配置比例,寻求时间与成绩的最高性价比,从而影响了对本门课程的真实掌握。

第三,哲学部分在该课程中的占比最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需要丰富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基于此,个别学生就会认为本门课程太过于专业了,属于哲学专业学生才可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自己作为一名非专业学生,能理解多少算多少、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得过且过。

(二)学生兴趣缺乏

第一,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讲述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关于人类怎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课程。由于其哲学的性质,往往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缺乏现实性,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从而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不高。

第二,该课程教材主要呈现的是基本原理,缺乏用方法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案例,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其没有实践意义,无法像管理、医学等专业课程那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本门课程可以用在何处、怎样使用,没有满足学生的直接需求。

(三)教师对学生真实想法准确掌握的不足

第一,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这其中的原因有害羞、胆怯还有不信任。有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其他同学或者教师知道后会笑话自己;有的人会认为就算有问题告诉老师,老师也解决不了,甚至有可能成为案例,反而使自己受到影响。

第二,教师自身经验缺乏,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与共情。教学过程中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授课中,由于成长经历、工作环境、年龄等因素,教师常常无法做到与学生共情,难以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方法论的魅力

展现方法论魅力的最好途径不是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是用活生生、鲜活的实践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落脚于课堂教学,则可以遵循由直观感觉到归纳逻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路径,使学生由眼睛开始,经大脑辨别,终至内心认可。可以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自己通过逻辑去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只要是正确的分析,这一结论必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符合,进而增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信服感。同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应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无法找到解决途径的时候,再告知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指导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魅力所在。

(二)课堂对接社会,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兴趣缺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由课程特色带来的晦涩难懂,以及直观感受的缺乏。授课如同烹饪,色香味俱全才能诱发食欲。因此,对于课程设计,可以适当走下讲台,对接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是要提升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其解决方式就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授该课程,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三)加强沟通,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授课与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就是要“识材”。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重要,但清楚学生内心的想法也不可或缺。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让学生信服、从内心认可和支持比纯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共情,要知学生之所知、想学生之所想,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视角去引导才能更加使人信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31/c64094-31843368.html,2020-08-3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2019-03-19.

[3]冯秀军,咸晓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74-78.

[4]王延华.基于热点话题翻转式教学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46-50.

[5]王洁.高校思政课教学从“灌输”到“贯通”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新西部,2020(17):159-160.

[6]王霞.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J].高教学刊,2018(22):157-15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