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文化馆艺术慕课传承评剧艺术

2021-06-10李桂霞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剧传承

摘要:评剧在滨海新区汉沽地区,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戏曲艺术。近年来,汉沽地区的评剧活动一直比较活跃,戏迷票友众多,随时随地都能唱上两段,汉沽与评剧的缘分可以说源远流长。笔者在汉沽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沽评剧”的传承人,亲力亲为,为评剧传承从娃娃抓起付出了许多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即是笔者对艺术慕课传承评剧过程中的点滴经验总结,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艺术慕课 评剧 传承

一、艺术慕课为评剧传承开辟了新途径

十余年前,笔者在文化馆领导支持下创办了评剧少儿传习班,组织少年儿童利用文化馆活动阵地开展评剧传承活动。从此,一批批评剧新苗逐步崭露头角。随着表演机会增多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我国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集体活动停止,文化场所关闭,为了防控疫情只能暂时停止人员聚集,以往面对面的评剧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为克服新冠疫情给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实际困难,滨海新区文化馆尝试通过互联网开展文化活动,探索实施艺术慕课形式,向广大文艺爱好者传播艺术知识,引领艺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精神境界,以“互联网+”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面和传播面,打造普惠大众的在线教学平台,提高人民群众艺术审美水平,通过对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知识推介和经典作品赏析,使学习者在审美感受中建立比较广阔的艺术视野,获得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得到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慕课的出现,为我们的评剧传承活动创造了便捷条件,相当于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为评剧传承活动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后,笔者开始积极尝试以艺术慕课的方式传承评剧艺术,在做好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投入到评剧传承普及活动之中,及时把线下辅导教学活动改在线上进行,辅导对象从本地和附近地区,一下子涵盖远到黑龙江,近到河北省、北京市等地,辅导对象数量更是急剧增加,我们的评剧传承活动就此更加活跃,通过大家认真努力和不断探索,收获颇丰,成效显著。

二、认真实践和探索线上评剧传承方式方法

利用“互联网+”开展艺术慕课,面对的是全国的戏迷票友,由于受众面大、情况复杂,而且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辅导。特别是开始阶段,虽然笔者热情很高,但并没有现成经验,自己一直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主要做法一是课前录音。为了增加教学辅导的针对性,了解学员现实水平,每次上课之前,利用业余时间让学员把自己演唱的评剧唱段发录音,笔者在纸上一字一句地记录需要改正的内容。通过总结归纳发现,一些学员在演唱或者表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主要包括气息不畅、吐字不规范、节奏不稳,以及对各个派别的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把握不准等。课前通过录音的方式调查了解,为课上辅导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二是课上示范。针对课前掌握的学员演唱情况,以及主要不足之处,在课上作出正确的示范和讲解。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为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相差悬殊,自然在理解消化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差异。三是反复沟通。课上的示范讲解需要学员在课下认真消化和练习。然后,将改进后的演唱视频再发给笔者,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沟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演唱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学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采取直接跟学员连麦的形式,现场听他们演唱,直接在课上给他们纠正错误,大家同时都能看到相关内容,从而达到通过一位学员的教学活动,对大家普遍起到规范作用的目的,这样的艺术慕课大家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三、艺术慕课的特点和优势

从事艺术慕课活动以来,通过专家评价,学员反馈和自我总结,艺术慕课具有学习门槛较低、学习方式便利、经济成本不高、学习资源优质丰富等许多优势。特别是有些学习评剧的学员,每天登录慕课网站、在线听课、通过微信群与大家探讨评剧演唱方法,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归纳起来可以说艺术慕课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掌上课堂。艺术慕课作为评剧传承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徑,以直观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线上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为满足不同学员的个体需求,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及可接受的进度,同时,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互动也非常便捷,从而能取得与传统线下辅导不一样的效果。艺术慕课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浏览,可以在等车、乘车、排队等碎片化时间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员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少儿评剧传习班和老年大学的学员都不能聚集上课,文化馆评剧阵地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但评剧传承没有停止。笔者把课堂搬到线上,通过艺术慕课为少儿评剧传习班的孩子和广大戏迷票友进行线上辅导,自己虽然辛苦一点,但换来的是广大评剧爱好者线上及时、方便地进行学习,达到了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便捷地在线学习的目的。

2.艺术慕课为戏曲传承积累了经验。戏曲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利用艺术慕课开展评剧传承普及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好地利用了汉沽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传承化课程方面,取得了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作为评剧传承人,在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努力继承传统评剧的艺术特点,同时又兼顾现代人的欣赏需求,通过笔者的辅导教学,让现在的戏迷票友很快掌握传统评剧的艺术特色、演唱方法、演唱风格以及表演技巧。

3.名人效应增强了艺术慕课吸引力。笔者以评剧艺术传承人的身份担任艺术慕课主讲,对自己来说既信心满满,又充满挑战。笔者师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谷老师经常在流派风格、演唱技巧和表演规范等方面给予指导,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信心大增。笔者现任天津剧协“小梅花培训基地”艺术指导,同时,自身的演唱水平得到了评剧界老艺术家和权威人士的一致肯定,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授课态度认真,不断得到学员的点赞和较好评价。

4.艺术慕课搭建起一座学习交流大平台。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为了便于交流学习,我们在手机里特意建了一个群,用于发布通知、发视频、发作品,就是便于互相学习和互相交流,也便于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在这个群里发一些评剧学员演唱的作品,谁唱的怎么样,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增加艺术慕课的吸引力,笔者还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举办线上评剧演唱会,鼓励大家报名参加表演。每到这时,大家情绪高涨,踊跃报名。是艺术慕课把这些热爱评剧艺术的戏迷票友连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享受。

四、艺术慕课取得的成果

艺术慕课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也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学习,大家普遍提高了艺术水平,艺术慕课的喜人成果可以举出几个例子供各位读者分享:

一是为筹办全国少儿评剧节发挥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滨海新区创办的“全国少儿评剧节”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在今年的少儿评剧节期间,充分考虑到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更多采取线上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许多节目的筹备都是通过艺术慕课完成的。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在筹备少儿评剧节期间不能聚集,所以,准备的唱段和表演节目只能在艺术慕课上进行辅导和讲解。参加艺术节的评剧小新苗都是通过艺术慕课反复练习唱段,直到熟练为止。有的岁数偏小的新苗,如果在线下聚集学唱和排练,会需要很长时间、多次集中才行,而这次筹备过程,只用了一周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走台和节目的编排方面,唱段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在艺术慕课上提早进行了准备。特殊形势之下,少儿评剧节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特别是有了艺术慕课的运用,才得以顺利举办,保持了滨海新区少儿评剧传承的优势地位,为广大戏迷打造了一场评剧盛宴。

二是通过艺术慕课培养出了评剧“小梅花”。远在黑龙江的金子涵,有着很高的艺术悟性。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受到家人影响对评剧很着迷。不过,在参与学习艺术慕课之前,她并没有得到正规的评剧训练,更谈不上演唱和表演了。2020年从三月开始她每天在线上参加艺术慕课的学习。笔者在课上讲解表演示范了《戈登太子》一段,她说非常喜欢,而且表示要认真学好。后来,我们就通过网络建立了师生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克服了许多困难,金子涵不仅掌握了《戈登太子》一段,而且在唱、念、做、演等戏曲综合能力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看到金子涵的进步,我们决定冲击一下“小梅花”比赛。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师生的干劲都很足。天津与黑龙江相距虽然遥远,但是通过艺术慕课把我们紧密连在一起。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笔者对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示范动作尽量做到清楚明白,在视频的另一端,她就根据笔者的提示一点点进行模仿,反复练习找感觉。最终,金子涵获得了2020年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同时获得个人小梅花奖的还有笔者的两个小学员,笔者编排的一个剧目获集体小梅花奖。

三是艺术慕课给老年学员带来快乐。对老年学员的辅导与教孩子们有所不同。鼓励老年人学习评剧,可以做到老有所乐,是解除烦恼的好途径。忙里偷闲来学评剧,可以缓解一下疲劳的身心,不用带孩子做饭的老年人,可以用评剧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在辅导老年人学评剧的过程中,笔者注意了解每个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心呵护,让评剧艺术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快乐。不管是忙还是闲,大家普遍感到有了追求,这是最重要的。有基礎较好、学习刻苦努力的学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有的登上了电视台表演节目,有的在天津电视台的模仿大师秀节目获得周冠军和月冠军,还有的在滨海市民戏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总之,艺术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传播手段,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事物。通过艺术慕课传承评剧艺术,笔者作为传承人感到很欣慰,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成果喜人,并对将来的评剧传承更加充满信心。

(作者简介:李桂霞,女,本科,滨海新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评剧与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评剧传承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评剧《花为媒》的经典化历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