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馆应如何做好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6-10魏涌红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馆传承发展

摘要:历史、人文、地理、时间等因素都是影响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才会衍生出各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艺术。在各种类型的艺术中,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而言也并不陌生。其中,甘肃的民间剪纸艺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西部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剪纸作为甘肃省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拥有悠久历史的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也为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优秀的艺术形式感兴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且可以为群众提供文娱活动场所的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将从剪纸文化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文化馆应当如何正确地做好保护、宣传、发展剪纸文化的相关工作,传递剪纸文化优秀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馆 剪纸文化 传承 发展

一、引言

在甘肃,提起艺术,那人们一定会想起剪纸。剪纸是一种在甘肃省境内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甘肃剪纸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伴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已经开始了。不只拥有悠久的历史,甘肃剪纸艺术还具有种类多、取材广、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灵活等特点。娴熟的剪纸技术传达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有的风格质朴素然,有的粗犷奔放,还有的简洁明了、线条洗练,这样的表现手法让甘肃剪纸艺术与中国同类的其他民间剪纸相比,变得独具特色。

二、甘肃剪纸艺术概述

古拙质朴、奔放粗犷、简洁明了是甘肃剪纸的主要特色。从表现形式上讲,剪纸艺术是甘肃民间每逢喜事临门时不可或缺的存在,逢年过节、嫁娶满月、老人祝寿等。在农村,妇女们总是要忙个不停,不但要打扫房间还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将剪纸贴在窗子和大门上是最为常见的方式,还有的贴在窑壁、炕围,五谷杂粮上更是必不可少;从表现内容上讲,甘肃剪纸具有种类多、取材广、内容丰富的特点。不同种类的剪纸也决定了它不同的用途,常见的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生活剪纸等,还有一些比较特色的用途,如:祛病剪纸、丧葬剪纸、底样剪纸等。关于不同的取材,日月天地、星辰大海、花鸟鱼虫、故事传说……这些都可以是剪纸的素材,这样丰富的素材加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自然让剪纸作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表现手法上讲,甘肃剪纸技艺纯熟,手法表现灵活,在颜色上更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红色,有单色,有套色,有染色。在剪法上更是分阴剪、阳剪、阴阳剪、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三、做好甘肃剪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保护甘肃剪纸文化的必要性

从剪纸本身来讲,它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甘肃剪纸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到了隋唐时期剪纸的用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古人开始用纸剪出明君武将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相传可以驱邪祛鬼。从此之后,剪纸艺术就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进步、演变,题材上不断拓宽,用途也越来越丰富,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到明清时期,剪纸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1930年,庆城县的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从此,甘肃剪纸艺术正式走出国门。之后,剪纸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到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甘肃民间对剪纸作品进行搜集整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也因为甘肃剪纸找到了灵感,从而创作出许多很是珍贵的木刻作品。而这些木刻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了甘肃剪纸作品,使得甘肃剪纸艺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甘肃省庆城县编印出版《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又在西峰召开了“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和喜爱。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甘肃剪纸介绍给全中国。

从文化馆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能上讲,剪纸作品看上去只是用一张纸剪出花样,但实际上它的制作工序极其复杂,从起稿到单剪或折剪,到最后的染色或拼贴等,对作者要求也很高。但在现今大环境下,剪纸艺术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快速的生活方式冲击,曾经与甘肃剪纸如影相随的窑洞居民逐渐消失了,当地现代社会生活中对剪纸作品的需求也大大减少,居民家中的窗花、门花的身影逐渐消失了。当下许多优秀的甘肃剪纸传承人也相继离世,没了传承的人,年轻的一辈对剪纸艺术又没有那么大的热情,这些原因都导致甘肃剪纸作品越来越少。面对这种传承断代的危机,文化馆要起到收集、保护、研究、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为优秀的庆阳剪纸工艺的传承尽力。

(二)文化馆对甘肃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方式

1.文化馆拥有对甘肃剪纸艺术保护的可行性

想要保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剪纸艺术,光靠意愿是不够的,需要文化馆做好硬件、软件措施,要有可以保护、研究甘肃剪纸的优越条件。从硬件上看,文化馆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其中包括为保存剪纸作品并对外展览的空间,可以保存数量庞大的甘肃剪纸作品;文化馆可以满足剪纸作品对环境和技术上的要求。从软件上看,文化馆的运作时间久,在职的工作人员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都有较多的了解,长时间的运作也让文化馆有自己的一套保护措施和保护剪纸作品的设备。综上,从软硬件分析来看,文化馆的确是可以保护甘肃剪纸艺术不可替代的机构。

2.充分发挥文化馆的主要职能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宣传、展示的任务。应当全力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到文化馆进行收藏,在做好保护措施后组织举办大型的甘肃剪纸作品大赛和展览,可以按年代、题材、制作工艺、颜色分门别类,可以在展览的同时加深参观者对甘肃剪纸的了解,培养新一代年轻人对这项艺术的兴趣。

要在民间寻找、扶持、鼓励甘肃剪纸手艺传承人。要将甘肃剪纸传承下去,就要重视民间剪纸艺人本身,如果剪纸技术不能让艺人满足温饱,那就会面临被迫转行的结果,所以,可以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请传承人到文化馆定期开班培训,普及甘肃剪纸悠久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承技艺,增强人们对剪纸的兴趣。另外,要想使甘肃剪纸代代相传就要尽量平衡对艺人的关注度,不能总是关注一两个名望高的佼佼者,因为甘肃剪纸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千年,并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还有许多民间艺人默默无闻,守护这份技艺。这就要求文化馆要通过征集或者各地上报的方式,鼓励民间艺人主动站出来参加文化馆舉办的展览和大赛,从而提高更多的民间艺人创作、传承的积极性。

3.结合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剪纸的重视程度

甘肃剪纸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生活中变得逐渐暗淡,因此,文化馆必须起到带头作用。甘肃剪纸是可以代表甘肃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化馆要专门设立针对甘肃剪纸研究、保护的部门,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将甘肃剪纸艺术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甘肃民间剪纸凝聚了甘肃大地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也浓缩了甘肃人民从古至今心口相传的信仰和傳说,它简单、质朴的特点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拥有丰富的美学内涵。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时甘肃剪纸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浓郁的乡土人情和剪纸文化;可以在各地风景区,游客比较集中的地点进行宣传活动,文化馆可以组织将展览搬到景点,游客多的地方可以让宣传效果变得更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剪纸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文化馆应当通过各种新奇有趣的艺术宣传活动让社会大众普遍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比如,文化馆具有调动群众的自觉性和保护意识的功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是文化馆内部做好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还要调动更加广泛的群众力量,可以联系旅行社、中小学来馆参观,通过免费开放、免费宣传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还可以不定期举办民间剪纸大赛,让更多的人亲身体会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这是一件战线长、艰辛的工作。文化馆通过对甘肃剪纸文化作品的收藏与管理可以让这些优秀的作品得到保护和传承,给好作品一个家,以免流失,也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贡献。从悉心研究,到展示和大力宣传,丰富多样的展览形式也向公众传递甘肃的优秀民族文化,使群众对庆阳剪纸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推动着各个地方对剪纸艺术研究和保护的工作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薪火相传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是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又是极为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所以,保护甘肃剪纸并大力宣传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畅,郭宇琦.庆阳剪纸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23):21-22.

[2]李梁.初探庆阳剪纸艺术文创品牌建设的视觉表达[J].艺术大观,2020(17):45-46.

[3]张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下徐州剪纸的艺术探析[J].绿色包装,2020(12):71-74.

[4]汤亚玲.浅谈文化馆对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J].参花(下),2019(07):154-155.

[5]付玉霞,赵君玉,张洁,王鑫.石家庄市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丽云剪纸为例[J].今古文创,2020(39):49-50.

(作者简介:魏涌红,女,大专,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传统民间剪纸艺术)

(责任编辑 高升荣)

猜你喜欢

文化馆传承发展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