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接受美学视域下分析网络剧《庆余年》

2021-06-10邢毓雯高雨琪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邢毓雯 高雨琪

摘要: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期待视野和潜在读者三个概念来分析2019年底热播的网络剧《庆余年》,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庆余年》本身的故事题材以及镜头语言的运用都利用召唤结构为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以大IP剧的改编、团队的口碑演员遴选等期待视野激发受众期待;以潜在读者拓展受众范围。从接受美学视角下看该剧如何在2019年年末成为口碑、热度双丰收的优质剧集,得出经验同时为其他网络剧借鉴。

关键词:《庆余年》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潜在读者

2019年底,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网络剧《庆余年》彻彻底底地火了一把,无论是其热搜度、话题量,还是各个评分网站的分数,都让人眼前一亮。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对该剧进行分析,以此探求该网络剧成功的原因,并为其他网络剧提供借鉴的经验。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思想来源于所属的接受美学派,该派别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伊瑟尔和姚斯。该学派的思想理论强调人在独立自主下的具体实践感受,在具体研究中会运用涉及解释学和现象学的相关理论。接受美学思想理论的核心是读者的感受,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碰撞是其重点关注研究的。期待视野、潜在读者、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概念,本文尝试用这三个概念去分析《庆余年》这部网剧。

一、以制造空白建留结构空间

“召唤结构”作为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伊瑟尔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主要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故意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以此来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又会召唤受众能动地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使受众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自行创造以弥补作品中的空白。

(一)为穿越题材的改编埋下空白伏笔

《庆余年》在“猫腻”的原版小说中本身是个穿越题材的古装剧,而编剧王倦在剧版的《庆余年》开头就进行了十分巧妙的改编,将原有的穿越题材改写成了一本小说,主题就是现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的碰撞。这样的改编解决了人物背景的来源问题,整个故事的展开就从头脑中带有现代记忆,并从古代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的视角切入,剧中设置的五竹和叶轻眉的角色其实都是科幻的关键人物,也是留给观众最多空白的人物。在網络剧《庆余年》第一季最终也没有解释叶轻眉给范闲留在湖底的秘密是什么,还有五竹为什么多年容颜未变,武艺高超还不被世人知晓,并且对叶轻眉的记忆也在他死后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是否代表五竹是叶轻眉利用现代技术做的机器人?而叶轻眉到底是从未来而来还是又回到了真实世界?这些都是编剧利用召唤结构为观众建造的空白空间,引发观众的思考并激发观众的热情。同时,保留现代观念的范闲在古代制度的碰撞之下会有怎样的火花擦出?经过改编之后的科幻穿越古装剧又将如何完美诠释原小说中的价值观,也给观众留下空白和想象的空间。

(二)用镜头语言制造想象空间

镜头语言在具体的影视制作中会经常出现,它能展示出相应的造型语言,通过视觉直观感受,把所看转化为所想所触,其呈现出来的感染力更有丰富性和冲击力,更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在网剧《庆余年》中很多部分的描写和叙述运用了多场景和多视角的切换,远近交替,相得益彰,这种不同的交换和结合方式所呈现出来的错落有致,更利于拓宽叙述视角,呈现出来的表现方式也更加活灵活现。比如,在该剧第八集中司理理的入场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表达方式。醉仙居的花魁司理理收到范闲的诗后从远处的画舫破水而来,船由远至近,用远景和全景交代了京都城内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繁荣景象,又利用对粉丝、船和烟花的仰、俯、平各种角度的排列组合凸显出司理理的名气之大,营造出一个万人空巷的追星气氛。随后,船行靠岸依旧没有马上给司理理正面镜头,而是选用特写对准一双脚和黑色裙幅,之后接着用远景继续交代此时的环境,画面异常美丽,像欣赏一幅行走的清明上河图。最后,通过一个双人过肩镜头拍摄主人公范闲的神情,紧接着,终于揭晓庐山真面目——司理理的正面特写出现在人们面前,出场完成。一个简单的人物出场用了如此多的镜头语言来表达,足以证明司理理是剧中主要的线索人物。

二、以期待视野激发受众期待

姚斯在《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中提出了接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期待视野。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理预期机制,指读者在未观看和接收到某部具体作品前期,会根据自己切身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产生一种先在结构,同时会对该作品有一定的预估效果和思维定向。

(一)对团队口碑与演员阵容产生审美期待

一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剧本、编导、制片、团队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这部网剧在当下国产剧里,其创作团队的阵容可称得上高级配置,其导演孙皓代表作《穿越激情》《大男当婚》,这些作品的口碑和收视率都是可圈可点的。他擅长捕捉情感中的细腻,所呈现的作品直击心灵。再看编剧王倦,他是响当当的“金牌编剧”,同时又是原著的忠实粉,他的代表作《大宋少年志》《木府风云》也都好评如潮。单看导演团队就有如此强大的阵容,观众自然就对该剧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品的生动具体呈现,离不开剧中演员的生动表演。虽然《庆余年》是部网剧,但是它所配备的演员绝对是涵盖当今演艺圈的老、中、青各个层次的戏骨,陈道明、吴刚、于荣光等老演员是业界的表演大咖;李小冉、袁泉、于小伟等演员是中生代好演技的代表;张若昀、李沁、辛芷蕾、肖战、宋轶、郭麒麟、李纯等这些青年演员也是敬业的后生之辈。这样强大的演员阵容组合,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观感,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值得称赞的。当下观众对演员的要求日益增长,因为是IP剧改编,所以观众希望看到演员能演出自己在原著中看到的角色形象同时又希望能有些新意。这就像是期待视野中观众的审美距离,根据审美距离不同而产生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

(二)大IP剧改编引发期待热情

网络剧《庆余年》其原版小说早在2007年首发于中文网,在同类历史网络文学作品中的阅读收藏榜高居前五名。小说的粉丝在多个平台阅读网站上对其的推荐度和赞赏力都是居高不下的。因此,网剧版《庆余年》在宣布立项后就备受关注,但是毕竟原作输出内容庞大难以改编,粉丝和读者虽然有担忧,但也更期待网络剧版的《庆余年》能够让他们惊喜。

其实,在该剧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尊重原著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满足粉丝的需求,阅文集团作为IP的提供方也积极参与探讨,明确原著的内核价值,并且组织原著粉丝进行提前观影,以便在改编过程中给予意见和建议。最终结果显而易见,《庆余年》网络剧版可以说较好地在保持原著精神之上进行影视化的改编,做到了合理处理剧情和人物的关系,使整个剧情轻松幽默又不失大气磅礴之势。《庆余年》的改编不仅让不是原著粉丝的受众非常喜爱,同时也给了原著粉丝更多的惊喜。

三、以潜在读者拓展受众范围

(一)新媒体推广影响下的受众

“潜在受众”是其概念里的一个思想观点,意为有一部分受众群体有可能成为受众,待一些条件和机会发生改变后,就会变成现实受众者。

新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当下互联网多个行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今,绝大部分网友对新媒体相关推广和营销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兴趣。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内容推广、知乎重点议题等多种自媒体方式展开了对该剧的热议。

在《庆余年》热播期间,先后出现各种微博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评,为该剧热度助力。同时,该剧利用多个读者观众感兴趣的社交平台开展相关话题的游戏互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总累计热度超4亿。在各种社交平台话题和游戏互动的推动下,一些尚未看过该剧的受众自然会产生好奇和兴趣去观看原剧。

(二)多场景联动影响下的受众

《庆余年》播出之前,就拥有一批原著书粉,他们对该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是主要支持者群体的一部分。所以,如何通过原著粉丝来带动潜在受众阅文发起了多场景联动以互带流量。

为了更好地回馈读者,感谢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团队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为该剧助力,使其更好地呈现原剧的精髓。在原著書粉多的阅读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内推活动,如场景还原、人物匹配、有奖竞猜等来吸引更多观众。《庆余年》番外还被起点读书发起了“同人写作大赛”,邀请了专业的评委加上与读者的互动,来进一步推动该剧的热度和话题。在原著粉中还引发受众“追梗”,出现了如“影子大人是谁”“范思辙掉进钱眼”等热门话题,这一多场景联动书剧高频互动不仅激活了网络剧版《庆余年》的潜在受众,还让原版小说热度持续走高,真正把《庆余年》的IP影响力进行再扩大。

四、结语

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运用都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观众所接触的环境变得更丰富,情感和心理需求也随之变化。接受美学的思想原理在网剧《庆余年》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体现,以观众感受为建设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接受美学审美活动,《庆余年》网络剧版的成功无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93.

[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董丽敏.角色分裂、代际经验与虚拟现实主义——从网络玄幻小说《庆余年》看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症候[J].文艺争鸣,2017(10):9.

(作者简介:邢毓雯,女,硕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方向:艺术创意与传播;高雨琪,女,硕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