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

2021-06-10黄伊妮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河畔飞舞原野

黄伊妮

字典中关于风景的阐释是这样的——风景,即山川、河流、建筑物以及自然现象构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在文字性的释义中,作为自然现象的风景却显得多少有些冰冷与生硬,丧失了印象中的鲜活与明丽,也没有了歌赋之中的旖旎与妍和。

那么,风景究竟是什么?

在儿时的印象中,风景于我而言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淳朴,在夏日的旷野中一次次地奔跑,在夏夜的树林里看到萤火虫慢慢地点亮夜幕,这种风景唤醒了我作为地球之子的本能,随着萤火虫的飞舞,那古老地脉的波动与我的心跳渐渐交织在一起。长大后,在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当中,我曾找到了这久违的感觉,影片中那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景象让我记忆犹新,小男孩在河畔墨绿的草丛中奔跑,他的背后是深蓝静默的夜空,当萤火虫都冲向天际之时,我的心也随之放飞了。原始的自然生物给予了我印象中最美好的风景,甚至连通了过去与未来,连通了不同的文化,《源氏物语》中点亮美人容颜的光虫,《诗经》当中腐草为萤的生物,萤火虫与它栖身的原野代表着我对风景最初的理解。

风景,它是属于自然的,显出原始的美丽与自然的气韵。

只有原始记忆的风景是不完整的,在现代人眼中,风景是一种与文化融合了的产物。“芦花丛中,村莊是一只白色的船”——海子眼中的风景是一只白船,芦苇荡中的一户户人家聚集在一起,伴随着寒暑的交接开垦耕种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建立了自己的家园。“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多年后,在氤氲着乳白色地气的河畔,一个属于人类的村庄掩映在连天的芦苇深处,延续着生息与农耕时代最初的文明。

风景,它是一种文明,显出古朴的质感与丰润的内蕴。

有的时候,风景也是遗憾与缺残的。因为缺失,所以有了那留白的美丽。西湖的断桥,因为它代表孤山之路的横断憾恨,成全了许仙与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帕特农神庙,因为它被岁月侵蚀的断壁残垣,变成了世事易变光阴更替的见证者;而悬于高空的月亮也是残缺的,因为它的圆缺不定,所以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

风景,它是一种残缺,显出另一维度的圆满与深刻的体悟。

可是到了现代,被过度解读的风景却开始显得干枯,风景不再是原始的,也不再与文明和残缺相连,反而显得无比完美——公园中简单修建,刻意排列的植物,约定俗成的两三亭榭与一摊水做配,设计师手中千篇一律的图纸将风景格式化了。

城市中的自然景观是人工智慧的集大成者,甚至连刮风下雨都是一尘不染的。可当我漫步其中,心中却莫名地燃起对那流萤原野,对那古朴村庄的深深向往……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河畔飞舞原野
灵动飞舞的“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飞舞的蝴蝶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闪电的原野
闪电的原野
河畔的早晨
飞舞的纸片
海上飞舞
春天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