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培优辅差路径研究

2021-06-10刘媛

天津教育·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学困生数学

刘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作业分层、关注全体学生、改进教学评价等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业成绩逐步提高。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學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特长,做好学优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的意义

1.落实因材施教,有效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

培优辅差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提高,它不是课堂的延续和重复。教师要组织学有余力,有突出成绩、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辅导培训,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创新型人才。对于学习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兴趣,提高成绩,提高能力。通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加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数学天赋和潜能,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2.加强个性化辅导,融洽师生关系。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确定如何培养优秀生和辅助学困生,明确目标、层次、内容、计划、措施和策略。

教师应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心理、生理及思想的变化和波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困惑,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信任、敬佩自己的老师,愿意尝试并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困生交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学习闪光点,表扬、鼓励、引导他们,做好学习情况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转化。

3.细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端正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关注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多角度、多方法引导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收获和发展,鼓励优秀的学生走上更高的台阶、达到更高的山峰;对待学困生,要多关注、多监督,用鼓励、赏识、引导的方法,帮其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学习的进步,培养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勇气和力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困生除了多关注、多鼓励、多监督外,还应从学习知识的方法层面细化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易于接受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个单元时,学生面对求解含有分母的方程,在去分母步骤总是把常数项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例如解方程           ,等号右面的常数项2总是漏乘12,后来在教学中,我把去分母那一步改写成                 ,这样,学生做习题时就不会漏乘了,大大提高了学困生解题的正确率。

再如:近几年初中数学的热门知识——最短路径问题,对于学困生,甚至一些中等生,都很难接受、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那么,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呢?应该教给学生简洁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通法及几何基本模型。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教材上的“将军饮马”模型的变式。首先将简单的几何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掌握,然后在变式题型中找到基本模型,引导学生利用通法突破难点,在精练反思下解决此类问题。

通过专项习题的讨论和指导,学生最终明白了,每道题都有其特点,关键是一定要观察特点,全面思考,审题时绝对不能马虎,特别是要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技能技巧,最终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信心,提升了学习成绩,获得了成就感。

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的基本路径

1.在课外辅导和作业批改中渗透培优辅差。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差异很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相同。教师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分层或个别进行课外指导。通过分层或个别指导,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实行有针对性、有益于个体发展的不同的目的和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理解运用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数学素养。

对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别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和蔼而耐心地解答,分析学生数学问题的症结,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方法技能,帮其一起制订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周期性跟踪督促指导。教师当面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找出漏洞,及时辅导。学生做完作业之后,教师根据作业情况,写下鼓舞人心的有指引性的点评。这些评语往往能使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有效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家校合作,合力帮扶。

培养优秀学生、辅助学困生,师生、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接触和沟通,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架起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桥梁,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

3.定期举办数学专业讲座和活动。

教师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不断进步。教师可举办数学兴趣小组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数学墙报、黑板报,开展数学竞赛、数学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由于引入了负数,一些学生在运算上经常出现问题,枯燥的计算题以及算错的挫败感,使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对计算不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畏惧感。此时可以引入游戏法,安排学优生带头分组进行“新三八二十四”游戏,规则是:借助扑克牌,规定大小王代表数字“0”,黑桃和梅花代表正数,红桃和方片代表负数,运用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进行混算,结果等于24即可,谁先答对谁胜出。

学生们兴趣高昂,斗志满满,争先恐后地参与游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游戏中锻炼了计算能力,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并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更简洁优化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开展“运算小达人”数学竞赛活动,升华了游戏,提高了学优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为日后的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收获了知识的硕果和成功的喜悦。

再如,不定期举办专业讲座与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利用磁力积木片搭建立体图形,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展开图,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与还原,利用实验法和折纸法证明勾股定理,如何利用弧长、圆锥圆柱侧面积公式测算并搭建蒙古包图书角(见下图),等等。这些讲座与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深刻、系统、立体,这样不仅从不同层次巩固提高了学优生与学困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培优辅差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推动优秀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解决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对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做好优秀学生和班干部的思想动员工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或多个互助行动,使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从而改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教师应学困生数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