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实“微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1-06-10李学军

天津教育·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题专业过程

李学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师培养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新高考形势下学校教科研的需要。

教学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课题研究。因此,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双重背景下,让教育科研的重心下移、让教育科研的方法通俗化、让科研课题的内容个性化、让科研课题的承担者个别化,是新时期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与“微课题”研究的概念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实现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又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微课题”研究也称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的课题,并开展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一般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特点是周期短,见效较快。“微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微课题”的中心词是“课题”,研究中不只是寻找单一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体量“微”、要求简单,不追求理论的标准性、方法的严密性和结果的学术性,它是一种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模式。“微课题”的关键词是“微”,“微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经历分析研究实践,而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问题方法性或结果性成果的问题。

二、“微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价值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其专业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专业水平成长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密切相关。校本教研中的“微课题”研究,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緊密联系在一起,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1.“微课题”研究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教师的教学,需要认真解读教材、构建课程,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进行“微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教学,为达到研究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就会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教师进行的教学管理、课程重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作业批改等活动,都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更容易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工作更能体现出创造性价值。

2.“微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中的“微课题”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研究的过程,一个阶段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并在课题总结中把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课题,使研究工作不断向深层次迈进。随着研究课题由个别问题到普遍问题,由个体向群体转化的过程,课题研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教师在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就同步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为解决研究的课题,教师还会组成研究群体、开展互助协作,把自己在教学、研究中的得失成败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这样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就会更加主动,从同伴意见中吸取有益于自己研究的问题,利用“共脑”以求取得更大实效,从而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微课题”研究让教学充满激情。“微课题”研究的课题一般是课堂教学中发现和延伸出来的问题,它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与提高教师的工作方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甚至改善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让教师在充实而快乐的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为解决问题、完成研究任务,既要观察课堂、研究学生的变化,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这有利于唤起教师的内驱动力,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主动意识。

三、“微课题”研究思路与实践策略

我校通过开展“微课题”研究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践策略。

1.研究思路: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微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深化提升阶段。

“微课题”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开始。提出问题立项的教师与本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经备课组长审核后报学科教研组,面向全体学科教师进行问题阐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共同分析提出问题的研究价值,确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研究课、展示课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和指导,进行阶段性的观摩研讨,结合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对研究进行调控;研究成果成熟后,组织阶段性的总结交流,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发表意见,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2.实践探索: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和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每学期学科组都会确定不同的研究专题。

以上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们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在三个年级共确定了15个校级“微课题”开展研究,并确定具体负责人。15个校级“微课题”分别为:

实际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研究的同一年级的教师们为一个整体,随时交流心得和体会,把形成的经验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继续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把初步成熟的结论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在周五学科大教研时进行交流,把结论进一步提升,成熟则应用于课堂并与全体教师分享,发现的新问题留作下一阶段的课题开展研究。

四、“微课题”研究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教师进行“微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困惑,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一线教师,在长期的看似简单、重复其实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微课题”研究的提出,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反思调整的教学行动,而课题的成果就是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微型课题研究更多地从实践出发,而非刻意印证、顺应某一理论,课题选择甚至可以小到一类问题的解法、一个实验的改进。问题研究追求成功,也允许失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研究,总结其中的得失即可。

在“微课题”研究过程中,反思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微课题”研究为途径,教师的实践、总结反思、探究、改进的生活经历,会形成特定的“个人认知”,并能够拓展为群体认知。这种“认知”逐步升华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学生、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活动的意义、方式的构建。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也是自己反思教育行为、重构教育教学的“个人哲学”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必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课题专业过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