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作文评价初探

2021-06-10朱晓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通顺评语学困生

朱晓芳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以往的作文教学:教师感到头疼,学生更觉得艰难。尤其是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是吃力不讨好。往往是教师的辛苦学生并领情,多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或等级,对教师的评语漠不关心或一看了之,从未深究其评语的含义。究其根源,我认为:一是教师的评语未能打动学生,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千层浪”;二是评价缺乏多元化;三是没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习作评价活动。下面我就自己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粗略地谈一谈。

一、真情评价,用爱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

新课程评价提倡激励和赏识,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常用冷淡、责备、不恰当的评价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习作兴趣,导致学生讨厌作文,甚至害怕作文。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指责学生这里不行,那里不好,苛求学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结果学生却对教师的评价漠不关心、置之不理。与其这样,教师不如多用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用温馨的语言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比如:在习作评价中,我常常针对学生的不同习作情况这样深情地写道:“这次习作你写得真好,有真情实感,把老师都感动得流泪了。” “看到你的书写有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习作优美流畅,令老师和同学们叹服。努力吧,相信你下次会写出更好的佳作来。” “这次习作中没有错别字,真是好样的,老师为你鼓掌。” “如果你写完后多读几遍,好好改改,相信你会写得更通顺。”……赏识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添加剂。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哪怕学生习作中闪烁着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都应加以助燃。当然,教师的赏识并不是无条件地包容学生的错误,关键是教师能否放下“老师”这个架子,以一个朋友,一个知己的身份,运用描述性的方法,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去爱意地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爱去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叶老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怕作文,就乐于作文了。教师的评价,就成了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作文教学自然就拥有了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二、注意个体差异,评价多元化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貴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本着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习作评价也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题而异。一个班学生的智力、语文素养、个性表达欲望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哪怕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本次习作的整体要求,但只要他勤于写作,乐于写作,能够达到教师内定(当然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教师都要给予包容和激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备好学生,对每位学生的习作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实施动态管理。我的做法是:赞誉鞭策优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包容激励学困生。对于优生,我要求会严一点,让他们不断进步。习作中要求他们尽量做到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外,还要在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锤炼语言等方面多下功夫。突出一个“新”、“奇”、“真”和“生动”。只要学生在某些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或有突出表现,我在习作评价中都会大加赞誉和鞭策。对于优秀习作,我会及时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或上级有关杂志刊物推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的价值,增强荣誉感。我班一位同学,在我刚接时习作平平,后来经过我长期的“个性标准”评价和习作水平动态管理,习作先后多次被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采用,并在全县组织的“感恩节”征文比赛中夺得一等奖,这极大地鼓舞了她的习作热情和兴趣。现在,每次习作她总是乐不疲惫,遥遥领先。对于学困生,要看到他们的发展和进步,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不能让他们感到自卑,更不能让他们自暴自弃。如在一次习作中,一位学困生原原本本地抄了一篇习作来应付了事,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孩子,你抄的范文老师曾经看过,抄得真好,一字不漏。可是,你要知道:懒惰是人生最大的天敌。你在其他方面都是一个勤劳、诚实的孩子,这次习作怎么了?动脑动手写写吧,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写出比较通顺的习作来。”我并没有去指责他,而是包容了他的错误。结果,这孩子看了我的评语后,泪流满面,第二天就重新写好习作交给我批改。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认同、关爱和鼓励。教师根据学生习作的不同层次,灵活地采用多元化的、充满浓浓爱意的评价,能促使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创造性的潜能,使学生获得蓬勃向上的动力。

三、主体参与,相互评价

过去,学生的习作多是教师批改,有错就纠。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在大力提倡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习作评价也应该有学生的主体参与。

(一)让少数学生先“富”起来

新学期伊始,头几次习作,我就安排班上语文基础好、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把班上学生的习作改一遍:画出习作中的错别字,勾出习作中不通顺的语句,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注上着重号,打出分数或等级,写上评语。“小老师”们在批改其他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了自己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习作素材,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和习作水平,也不断地完善了自我,而且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学生们当面受到“小老师”的指导,内心的震撼会更强烈,收益会更实在,记忆会更深刻。

(二)人人参与,走向“共同富裕”

学期中后期,我让学生人人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桌或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这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习作评价理念、方法的创新,为语文评价改革展示了新的广阔的前景。评价问题贯穿在课改的全过程中,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我们只有不懈地探索,才能顺利地完成历史赋予给我们的使命,才能顺利地完成课改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通顺评语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读写大闯关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