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斗式建筑“完整性”设计研究
2021-06-10王达锟
王达锟
(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0)
0 引言
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木构建筑体系的表现形式就是穿斗式建筑,它的营造技术源于我国古代民间,是人们集体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古代民间各区域间的经济、艺术、历史、哲学、技术等因素,我国近代的建筑学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国我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由立柱横梁当作是基本的架构。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古建筑的优点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其建筑思想是敢于把建筑主体结构暴露出来,并把它视为一种美。因此,需要我们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后续的传承和应用。
1 “完整性”原则
1.1 “完整性”的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进行评定标准之一就是完整性原则,其内容和梁思成的“修旧如旧”思想很相似,即没有被人力破坏的原本状态,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历史信息。完整性对建筑物的要求是让其恢复到最开始的那个风格状态,比如古建筑遗迹,外形虽然已经残破不全,但是其整个的空间完全没有被干扰,也是一种完整性。
伴随对古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我们发现对古建筑不能仅对其进行保护,而要对其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考察。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有关古建筑的完整性活动越发地受到重视。因为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多数都是木质结构的,在维护和换件的过程中必定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信息损失,所以在“修旧如新”与“修旧如旧”两个方面上是需要我们对古建筑完整性保护澄清的问题。但是两者也有一个共性,即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对建筑物本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传承建筑营造技艺。
1.2 “完整性”的意义
在很多年之前,梁思成先生就已经认识到了西方国家对于他们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很有先进性,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派别”与“古典”的约束,加上科技的发展,古代建筑展现出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新姿态,但是这些新姿态都是立足于之前的建筑风格之上的。这使得在这基础之上进行的建筑即使是在现在的一个城市环境之中也没有丝毫违和之感。然而在建筑上面的发展和创新都不能和过去的历史信息分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可以看出,西方的建筑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连续不断地对建筑思潮进行引发以及引领世界的建筑设计方向,这些都要归功于西方对其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对建筑内涵的历史信息进行的理解。
2 穿斗式建筑调研
以对鄂西土家建筑进行调研的结果为例,分析穿斗式建筑。在调研的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的原因,建筑房屋的整体结构多数是采用穿斗式建筑进行搭建的(见图1)。穿斗式建筑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的区域比较多见,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传统的建筑结构,并且一直被当作是独立的结构体系不断延续发展,以内我国的木匠技艺基本上都徒弟传承师父的手艺,师承制传承方式,在穿斗式建筑的做法上因为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存在差异。以鄂西穿斗式建筑为例,其具有两种共同特征,分别是减柱式和基板式。减柱式是根据建筑在空间上的需求,在基本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衍变。其特点是建筑的落地柱是短柱,把室内空间扇架之间的阻隔打通了,扩大了室内的活动范围。在建筑的时候直接是把柱头和承檩相连接,此结构形式下的柱径较细、柱距较小。这种建筑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约建筑用料,借助于木材的各种穿插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建筑结构的坚固性。除此之外,此种建筑方式还可以自由切割建筑物的上下左右空间。在南方,穿斗式建筑多数是楼阁建筑,就是在3.1~3.5m的高度之间,在楣上架梁,在梁上放板,把上下分成很多层,使建筑具有多样性。另外,柱子的延伸性会更适合多雨的地区,可以把建筑设计成架空的形式,以免积水。其建筑的实用性在鄂西非常受欢迎。
2.1 木构架装饰构件
以一个大水井李氏庄园为例,大水井建筑群是在湖北省西方的利川市北部,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单从建筑的本身价值来讲,其代表了自明清朝以来鄂西地区的营造技术、工艺特点、民俗艺术以及装饰风格等,有着鲜明的土家族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是鄂西地区一个典型的穿斗式建筑代表。
图1 建筑房屋的整体结构
穿斗式建筑是木质建筑,由很多个木构件结合而成,每一个木构件都有着自己的名字,方便进行识别和定位。用木构件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在建筑的时候,每一个木构件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建筑大体分成三个部分(见图2):地基、屋顶、扇架。在这三个部分当中,木构件主要集中用在扇架部分,起到支撑建筑的作用,以及对扇架空间进行自由切割的作用,决定着建筑的结构类型最核心的部分。
图2 建筑三个部分
对扇架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竖向木构件和横向木构件,柱类构件组成竖向构件,主要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的作用,从架构上就可以看出其受力作用。而横向构件命名主要是以“川”进行命名,因为“川”与“穿”是谐音,比如横向构件的三个主要部分,分别命名为乙川、二川和三川。除此之外还有圆、檩、枋,它们三个是除了扇架之外的几个结构部件,主要是用来连接扇架以及表达空间美观的。
2.2 平面与立面设计
古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规范和法则。大体上讲都是以尺当作度量工具的,在古代建筑中,基本上都是用“尺”“寸”当作计量单位进行表达。基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视角,在传统建筑的设计上会和阴阳五行、天人神佛、医学数理等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建筑尺寸的考量,所以,在古代“尺和寸”除了是建筑中的一个计量单位之外,还是建筑物中吉祥和祥瑞的写照。
合白法是古时候的人经过很多的建筑设计,把判断建筑物的好坏与阴阳五行、九星学说等结合在一起,方便在以后的房屋设计上,只要知道建筑的位置和建筑物的朝向就可以知道建筑物的每一个构件的尺寸。与古建筑中的空间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方法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末期,源于鲁班尺的使用方法,在当时的木质结构建筑中就已经存在了造法理论体系,那个时候的工匠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就已经不能离开“尺”的使用了。《孟子·离论》中曾经提到过,公输技艺非常高,但是如果没有尺子的运用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这种合白法的建筑设计在明代的时候也有相关记载:“盖三白九紫色,匠者之大用也。”此外,清代也有相关的文书记载。由此可见,用合白法去推断建筑尺寸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并且还流传了下去。合白就是把建筑尺寸与九星中的吉星相对应。合白法主要分为寸白法和尺白法。
2.3 有关平立面设计方法的实证
有关平立面的设计同样可以在大水井中得到印证。根据记载李氏庄园是其第三代族长在紧邻祠堂的地方建造的府邸。其儿子后期又在旧宅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扩建,包括西式拱门走廊、绣楼和小姐楼,之后才有了现在的面貌。其建筑在平面上的方位是北偏西45°,坐山乾巽,属金,起乾卦,乾纳乾甲。按照合白法计算,结合清朝时期的建筑尺寸,当下的长度应该为32cm。李氏建筑布局上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其主体可以概括为三进两厢,在建筑的东西是女儿楼和秀楼,整个的建筑群在北偏西45°的方位上,建筑的正门朝北,八字朝门。大小房屋共有170多间,保存比较完整的是中轴线两百年的房屋建筑,墙面是砖土砌成的,房屋的东面、南面、北面都要窗户。内部房间的建造采用的减柱式扇架结构,在空间上多了可以活动的部分。在李氏庄园最重要的一个单体建筑是其第三进房,从它的平面尺寸到其进深尺寸都遵从了合白法的计量方式。故而整个李氏庄园的建设很好的印证了平立面设计的方法。
3 结论
综上所述,古代建筑在展现形体美的同时蕴藏了许多古代的建造技术信息,正是因为这些建造技术才可以建造出建筑的本体。除此之外,穿斗式建筑的营造技术还有很多,包括坡屋顶设计、建筑选址等,因为这些技术的运用,使我国富有非常多的带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因此,在保护古建筑的工作中营造技术和建筑主体一个都不能少,两者同时进行才可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