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疏导的应用效果

2021-06-10黄金花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一区528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阶段初产妇母乳

黄金花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一区 528400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营养品,和奶粉相比较,母乳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优点在于不易引起婴儿过敏,对婴儿的肾脏负担小,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和方便又经济等,故母乳喂养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倡的喂养方式[1]。有文献报道妇女获得的母乳喂养支持远远不够,中低收入国家6个月以下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大约为37%,而我国的则更低,仅为20.8% ,如何提高我国的纯母乳喂养率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2]。为了提高孕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知识,大多数医院已设立孕妇学校和实施常规的母乳宣教工作,但均只针对某一阶段,缺乏连续性,宣教母乳喂养知识的效果不佳。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强调转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中,根据孕产妇需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解决策略,及时有效并且具有连续性[3]。本文中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现具体描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11月在本院产科建卡产检的100例初产孕妇,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16±7.64)岁,孕周24~28周,平均孕周(26.17±1.04)周,高中学历24例,本科学历21例,研究生学历5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79±6.18)岁,孕龄24~28周,平均孕周(26.51±0.94)周,高中学历23例,本科学历23例,研究生学历4例。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24~28周单胎妊娠初产妇;(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孕妇;(3)在本院建卡并生产,且产后在本地居住超过6个月的孕妇;(4)所有研究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产后失访的产妇;(2)有母乳喂养禁忌的孕妇;(3)有基础疾病的孕妇;(4)已接受过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1)产前: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孕妇学校母乳喂养的技能培训。(2)产后住院:新生儿出生后由有经验丰富的产科护士进一步指导初产妇的母乳喂养工作,包括正确的开奶方式、喂养姿势、喂养的注意事项等。(3)产妇出院后再次进行宣教工作,主要包括出院后产妇的饮食、母乳储存和温热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根据TTM将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分为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产后42d这5个阶段,根据阶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母乳喂养教育计划:①孕中期:此阶段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建立孕妇对未来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建立微信群,定期上传母乳喂养知识,不断强化孕妇母乳喂养知识。②孕晚期:在孕中期母乳喂养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泌乳机制和促进泌乳的技巧讲解。③分娩期:重点讲述乳房护理知识的宣教。④产后在院期间:指导产妇泌乳和哺乳技巧,积极疏导产妇的负面情绪,指导产妇饮食。⑤出院后至产后6个月:电话随访2次/月,对产妇提出的喂养问题及时告知解决方案。产后42d所有纳入研究的产妇回院随访。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及产后42d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根据赵旻参考国内外文献形成的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包括喂养益处和喂养技能,共17个项目,每个项目答对得1分,答错0分,得分越高,说明了解的喂养知识越多。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1[4]。(2)干预前及产后42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评分:量表由戴晓娜引进中国,根据国情修改成适合中国母亲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问卷量表。包括内心活动和技能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15个项目。采用 Liker 5级评分,总分 30~150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越高。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8和0.92[5]。(3)干预前及产后42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数越高,则分别表明抑郁、焦虑的情况越严重。(4)比较两组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孕妇自我效能感总分、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感总分、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分数比较 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孕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分数均提高,且观察组孕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时间段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产后1个月,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分数比较情况分)

表3 不同时间段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n(%)]

3 讨论

纯母乳喂养指婴儿除母乳外不给予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母乳喂养在婴儿方面可帮助其预防过敏、牛乳不耐受、呼吸道感染等,在母亲方面能够帮助产妇子宫的恢复,和婴儿建立情感联系,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等[6]。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孕妇学校,但我国纯母乳的哺乳率仍不高,这可能和初产妇的母乳喂养意识不足,缺少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及母亲哺乳的自信不足等原因相关[7-8]。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提高我国纯母乳哺乳率是至关重要的。以往常规的母乳知识宣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但实际上由于不同阶段产妇面临的问题不同,在母乳喂养上依旧是困难的,导致纯母乳喂养率不高。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根据不同阶段个体的不同需求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促使研究对象向下一个阶段的转换,最终达到行为转变的目的[9]。在本文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知识宣教,观察组采用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分阶段进行,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总分、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分阶段转变理论运用到母乳喂养宣教上效果是显著的。本次产前的母乳喂养宣教的阶段包括孕中期和孕晚期,这两个阶段的宣教工作主要是通过定期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在微信群聊上推送母乳喂养知识和解答疑问,让孕妇和家属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加强孕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在分娩期重点强调乳房护理知识的宣教和母乳喂养的相关注意事项,如开奶后,乳头的保护、乳房的按摩等,随后产褥期时在院期间对产妇进行一对一指导泌乳和哺乳技巧。通过分娩期和产后在院期间的指导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后至产后6个月的宣教则能够继续延续对产妇的母乳宣教工作,指导产妇的饮食、疏导产妇的负面情绪,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和以往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相比较,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分阶段进行,能够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且具有延续性,更易于孕产妇接受,减少母乳喂养的操作难度,最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10]。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宣教能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水平、母乳喂养知识和纯母乳喂养率,帮助初产妇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

猜你喜欢

分阶段初产妇母乳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高中数学问题课堂提问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