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自我铸造路径研究

2021-06-10曹辰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大学生

曹辰

【摘要】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自我铸造,尊重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自我培养能力,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树立,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自我铸造的途径主要有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认知,培育科学思维提升科学能力,热爱科学活动积极参与科学实践,还可以养成科学生活习惯来促进自身科学精神的铸造。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精神;自我铸造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参与科学技术研究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科学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树立,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探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自我铸造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一、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认知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圍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①科学知识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学习科学知识是破除封建迷信的最基本手段,勇于质疑权威的思想知识基础,是铸就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人格的必经之路。

科学知识是通过一代代人的智慧积累而形成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破除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经验积累这一层面的思想认知,上升为系统的学习各种类型的科学知识,形成全面广博的知识体系。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应该越来越全面的、系统。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后,要有意识的扩宽个人知识面,广泛吸纳各种类知识,丰富知识面, 使得自己的学问更具活力与功力,从而培养正确的科学观。

(二)培育科学思维提升科学能力

自我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铸造科学精神来说,发展科学思维尤为重要。恩格斯曾经说过“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②只有具有科学思维方式,面对没接触过的新事物和困难,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用科学眼光分析事物并寻求解决方式,才能够把头脑内储存的书本知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改造客观世界。

路甬祥:“旦凡在近现代科学上能独树一帜,在理论上有重大发现,在技术上有划时代明创造的卓越科学家和发明家,往往都十分重视在哲理思维引导下的科学思维,并在科技方法论上显示了新颖独特的风格。”③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做到客观地审视问题,不盲从权威,排除干扰。增强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不断致力于培养和时代发展方向相接轨的科学意识、思维习惯。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发扬理性精神,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风的行为,对所接触的权威知识自主进行逻辑判断。掌握立足实践、由浅到深、稳扎稳打的科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能力。

(三)热爱科学活动积极参与科学实践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④科学实践的积极开展是大学生自我铸造科学精神的必经之路,起着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实践,逐渐培养探讨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加对科学活动的热爱。很多高校每年都有大学生 “挑战杯”比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比赛活动,大学生通过对这些科技比赛的积极参与,不仅对科学知识增进了解,而且可以积累经验,掌握一定的科研技术。在参与比赛等科技活动的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收益感和成就感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大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中等多种场所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多种途径参与科学社会实践,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不断获取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自我铸造科学精神,逐渐形成科学人格。

(四)养成科学生活习惯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比于依赖任课教师的讲授、灌输, 最主要的还是需要自身的自主思考、勤奋钻研。大学生应养成勤学苦读、善于思考的习惯,让自己的头脑充分地活跃起来, 督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步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大学生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还要适应集体生活模式,培养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体魄是健康的基石,亦是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应对快速生活节奏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根本保障。⑤因此,大学生要合理膳食,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保证睡眠充足,为第二天的学习打好基础。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要合理规划上网时间,防止沉迷网络。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群体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还要注重科学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在生活中处处彰显科学,养成科学生活习惯是每个大学生应该铭记于心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要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积极主动的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大学生要不惧权威,立足实践,勇于创新,这种潜在自主意识使大学生坚持科学创新,通过对自身积极地心理暗示,将科学精神作为一种行为习惯秉持下去。

参考文献:

习近平:《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人民日报》2011年5月28日第一版。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62页。

江世亮:《百年创新话规律——路甬祥院士谈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律》,《世界科学》2001年第9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9页。

王海燕、唐振宇:《不同大学生体质水平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研究》,《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