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10李翠莲
李翠莲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用研究
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大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经常在课堂中忽略师生互动环节,致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以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需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方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任务驱动法的具体概述
关于任务驱动法的定义,著名研究学者刘阳认为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和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教材以及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所参与的一种实践活动。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既定的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去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主要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任务驱动法,主要是学生围绕一些教师所布置的具体任务,依靠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借助自己探究以及合作讨论努力去完成任务,并在完成过程中逐步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任务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史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二、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第一,任务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传统的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及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记笔记。这种课堂缺乏师生互动,也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形成强烈的学习依赖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法的广泛运用,教师在课堂中所开展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教师从原本的教学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此时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所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核问题,紧紧围绕着学生,而学生则需要通过学习与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材,思考分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完成任务时,便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水平。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合作和讨论,小组合作也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生长环境、知识基础、见解各有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思维与思维之间通过沟通发生碰撞,会迸发出一些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理解,将不同学生的想法总结在一起,便可以得出更加完整的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探究效率,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合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逐步形成团结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及时创新,迸发出一些全新的思想和不同角度的思考这种 方式有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人才,所以任务驱动法必须以真实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来设计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针对问题和任务进行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其职业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由于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所创设的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工作联系密切,可以使得学生将这段时间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方案,制定任務
设计良好的方案,为学生课堂学习制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由于任务的难度高低与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具有直接联系,所以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知识水平,只有设置一些当前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思考,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任务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特点,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还原实际的工作场景,以此让学生在这一基础上完成任务,才能够促使学生充满积极性的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婴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这节课时,在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发展培养婴幼儿的观察力。接着教我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即将从事工作岗位的特点,为学生还原一些真实案例,为学生创设学前教育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之中为学生制定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部分,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和探究,归纳得出培养婴幼儿观察力的几项措施。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法当中,任务的完成是关键所在,而促使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思考动机,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任务的分析活动当中,才能够促使学生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当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首先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基础,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任务情境,并为学生还原模拟当时场景,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学生需要思考的任务,直到学生在这种场景当中对任务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得出自己认为最佳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措施”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防止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的具体措施。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各种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接着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一些任务,如如果你是教师该如何解决婴幼儿在课堂中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种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自己认为的具体措施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意识,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分析任务,归纳答案
当教师给学生布置需要分析的问题和任务之后,教师第一时间不是要求学生立马去完成任务,而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了观察任务,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任务。所以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面对任务时思考完成这部分任务需要用到哪方面的知识,将任务需要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完成任務需要给小组成员安排怎样的分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在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分析任务的意识之后,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思路,以此促使任务的顺利完成。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婴幼儿意志的发展与培养”这节课时,教师除了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之外,需要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意志力。面对这一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任务并制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思考儿童心理学,并结合当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归纳得出婴幼儿意志力不坚定的主要原因。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培养幼儿意志力的多种方式。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总结的这几种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及时反思,及时更改。
总而言之,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之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任务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任务驱动法,并为学生制定符合当前学生学习基础能够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以此优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瑞鑫.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9):102-103.
[2]杲红霞.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30):106-107.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XZZJG2021A004)《大国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边境国门崇左市职教园区为例》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