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
2021-06-10胡发荣
胡发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其中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融合;途径
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课程,通过科学教学,可以揭开生活中隐藏的科学秘密,打開科学之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如今,该课程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文化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原则
首先,遵循视觉呈现的原则。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小学科学课上直观地展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直观的展示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小学科学学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要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模式改造传统课堂学习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小学科学的学习乐趣。最后,本着增加学生科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让学生学会用高效的方法来完成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科学教学的总体效果[1]。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创造合理科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用信息技术无法理解的知识元素进行转化,以全新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这不仅使课堂更加有趣和丰富,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由于科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科技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科学知识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非常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学习中,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情境,让学生说出身边的材料,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更容易理解知识元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使课堂更加活跃。采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有效地向学生讲解环保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图像、阅读材料等直观方法,将枯燥的环境保护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其中的环境保护思想。比如让学生观看抗击洪水和灾害的生动视频,告诉他们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强大的,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地球生态系统被破坏,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气温上升、臭氧层空洞等各类污染,随时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危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用这些震撼人心的信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保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开展环保行动和措施,提升环保技能。
(三)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对小学科学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能够将网上的资源加以融合利用,为教育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包含课本要求的知识外,可以适当的添加点生活元素,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丰富多彩。例如,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教学,使他们熟悉自然地规律,生活中物体越长影子越长,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好铺垫。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培养科学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灵活性,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并促进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情境的教学,加深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2]。
(四)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水平
科学基础的学习是基本,在小学科学有效教学中,只有重视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科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拓展学习环节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优化现有教学方式。小学科学教学要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自制教程等措施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学习软件中各种图形元素都特别直观的特点,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视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好科学学习的地基,为以后深入的学习,进行高屋建瓴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通过信息技术模式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相对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例如,在讲授“工具和机械”的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很可能会越来越糊涂,难以建立有效的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态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存在。学生可以立即在脑海中建立认知,可以快速理解机械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将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客观的反应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采取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等方式,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建.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3(1):202-202.
[2]曾荷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5(11)DE94CB53-4F33-40F4-BE0B-2EDD6A7AB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