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和分析的研究

2021-06-10张仕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儿童

张仕明

我所在的学校离长春市较近,加上公路和铁路交通特别便利。入学儿童中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户籍迁入长春市,这部分学生多数都在城市中较好的学校就读,父母陪伴孩子学习,这部分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相当不错。家长都是条件较好的公职人员或者是商人,在城市中有很好的生活能力。留下来的学生家庭条件多数一般,家庭收入较少,贫苦户和低保户的家庭也很常见。

德惠市23中学在籍学生有420人,留守儿童302人,其中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的有254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48人。留守儿童不能得到父母照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很多问题,留守儿童成长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在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中想念父母的儿童占68%,有50%的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相聚的次数少于5次,由27%的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相聚只有一次。儿童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早期儿童成长需要对父母的依恋,成长中需要父母帮扶,有成绩时和父母的分享,这些成长基本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的成长引发的问题必然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境出人才等很多名言典故不能成为漠视留守儿童的托词。家庭中一旦出现问题,孩子的情绪,性格不受影响的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留守儿童在面对困境时能保持乐观情绪和积极心态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金钱至上,娱乐之死等不健康的思想更容易冲击留守儿童的家庭。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更容易让孩子迷恋于烟酒,游戏等一些简单娱乐,在孤独冷漠的环境中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和怨恨情绪。

在调查中夫妻离异造成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夫妻之间的伤痕能伤害到幼小的孩子,父母在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艰辛过程中,首先失掉了孩子童年,孩子的前途,也失掉了家庭的希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出现的,所以应该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一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敏感内向。在我校周边的村屯中,因为监护人生活习惯上与年轻人有很大差别,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为孩子解决,长期处于这样状态下孩子的不信任感就会增强,变得敏感多疑,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中学生多数都还是心智不很健全的孩子,在生活中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在家庭生活条件与网络中富足的同龄人生活相比,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在贫乏的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的孤独无依靠的情绪会进一步增加。再出现问题后很难一旦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出现问题了,等待他们的往往是简单粗暴地指责和批评,幼稚的心灵进一步被伤害,在现实生活中被孤立,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2.沉迷网络游戏。很多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儿童在虚拟的世界中渴望获得超能力,在虚幻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游戏中通过一组组任务完成获得肯定和激励。大好的时间白白浪费,人生方向再次迷失。打着各种名头的游戏娱乐,给学生带来的是智力上的摧残。沉迷游戏的的孩子常会变得顽劣成性,行为偏执。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往往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在家里和爷爷奶奶对着干,总感觉时刻被对周围人们充满敌意。沉迷网络世许多留守儿童在上课时候依然沉迷于网络世界,特别现在是网络发达的时代,这个问题显特别突出,很多孩子无法分清网络世界里的危险因素,甚至有些还会把游戏世界里的暴力带到生活中来。一部分孩子晚上不睡觉打游戏,白天昏昏沉沉睡不醒,在教师上课时第一节课就有趴桌子学生,下午时情况更加严重。

3.有犯罪倾向。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而这些年来,类似的问并不鲜见。在我校的住宿生就发生过晚间多次盗窃小卖店财务的事件,后来通过查监控找到了这群孩子。在每次行窃时总是偷走一部分食品和钱物,消除痕迹,以至于多次行窃都没引起店主的注意。电影中侠盗精神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被发现后表现得无所谓,满不在乎,真让人担忧这些学生未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观很难在身上体现出来。

4.自卑厌学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课业量大,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心和帮助,学习主动性差,学好学坏一个样,考好了也没人和他们分享,学不好换来的多数是批评指责,长久下去成绩直接下降,有的孩子八年级以后还会出现旷课和逃学,甚至辍学。因为老人多半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既无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督导的问题,也没有科学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当孩子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多个问题积压在心理无法排泄,就会导致心理压抑。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监护人问题。家庭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第一因素,家庭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就比较少,反之,则容易出现心理缺陷。而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人不是父母,而是由隔代的祖父母来监管,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在我校二年一班32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就有21名,这些孩子多数是由隔代的亲人照顾,孩子在成长闭塞落后家庭中。

(2)教育问题。如今农村的父母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尝到了因为缺乏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父母不得不离开家到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务工,由此带来的就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增多。而父母离开孩子长期分居两地,最重要的是教育监管孩子问题就无法解决。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就很难开展和有效实施。另外一方面,乡村教师因为待遇差,环境艰苦,教师负担过大等原因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特别细致的教育,特别是生活上的教育。因此,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完善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这也成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重要障碍之一。

(3)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而这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度自卑,不喜欢说话。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上过于简单粗暴,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得打,久而久之孩子为避免被暴打就会直接不说话,以冷暴力对待。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调皮捣蛋,心思完全不在學习上。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教育上过于放纵和溺爱,孩子犯错误总喜欢以年龄还小不懂事为由而不进行管教,而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是不敢管教而更加放纵。隔代人的爷爷奶奶虽然能够在生活起居上对孩子进行照顾,但在学习和心理问题上却无法给予正确指导,这也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缺陷比较多的原因。在广南县,农村留守儿童中超过一半都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因为历史原因,父母特别是祖父母依然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依然是简单粗暴,甚至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

3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对策

(1)政府和社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靠单个家庭力量或个人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也在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特别是鼓励返乡就业和创业,部分过去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开始返乡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儿童处于无人监管和得不到有效监管的情况。另外,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需要在城市务工,而政府方面应该要加强对于其子女入学和生活上的照顾,特别是入学经费等基础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于这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来说会减轻很大的压力。

(2)家庭和学校。家庭方面,父母即便不能在孩子身边共同生活,也应该要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特别是生活问题,可通过电话、视频等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也要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学校方面,乡村教育对于心理知识方面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学校方面可以设置心理方面的活动室及相关活动,由专人负责,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来共同解决。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儿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