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2021-06-09陈建丰
陈建丰
摘要: 本文通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下对于构建科学生态课堂进行了实践与反思。为此笔者从生态课堂的涵义、生态课堂的具体尝试以及尝试后引发的思考这几个方面作了论述,其主旨在于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初中科学;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态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生态课堂的涵义。
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一切生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的尝试。
下面就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中《水的浮力》这一节的课堂教学实录为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究欲望。
多媒体课件展示:曹冲称象的动画,南极企鹅成群结队在海面上游泳,躺在死海上悠闲看书的游客,新核潜艇、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运动的力的关系,知道人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为什么人没有下沉,可以悠然自得地在水面上看书呢?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人肯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与重力平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力呢?
(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师:在水中正上浮的物体受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
学生小组活动(1):感受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器材:装有水的水槽,一个空塑料瓶。
取一只空的带盖的塑料瓶,将其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感觉?松手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学生: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正在上浮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那么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
学生甲:受浮力。
學生乙:不受浮力。
(学生基本分成两派争论,都想试着说明理由,但又有点说不清楚,此时课堂变得闹哄哄)。
(意图: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教师: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在证明自己观点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学生:实验。
教师:好,同学们利用手头实验器材,自由组成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看谁正确?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2):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
器材:装有水的水槽,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绳,铁块。
(学生用铁块做实验,有的学生用自带的钉子、弹力球做实验,1分钟学生举手示意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好,大多数同学都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的。
( 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到前面演示,教师巡视时,看到大多同学都已得出结论,设计的很简单、易操作,为了促进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故把机会让给了这样的同学) 学生:我把铁块用细绳拴住,在空气中测出重为 3.2 牛顿,然后又把挂在测力计上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变为 2.8 牛,说明它受到浮力了。
教师:另一观点的同学可以证明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错了。但是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测力计示数变小了,就能说明小石块受到了浮力?
另一学生:分析小石块的受力情况就能说明:小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3.2 牛,测力计向上的拉力 2.8 牛,仅这两个力的作用,小石块不能处于静止状态,但小石块在水中确实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还受水给它向上的力――浮力( 0.4 牛)。
教师:请坐,同学们他分析的好不好?
学生齐声说好。(鼓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这其实是一个测浮力的方法,同学们能说说具体的过程?
(学生们跃跃欲试,这时我发现很多平时不爱举手的同学也高高的举起了手,所以把机会让给了他们。)
学生:将一个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物体在空气中时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G;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 / ,则此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力 = F- F / 。
教师:那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测任何物体的浮力大小,可以测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吗?
学生:不行,因为泡沫在水中是漂浮的。
(得出这个方法的适用条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以用这种方法。)
教师:在其它液体中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吗?(鼓励学生用实验证明)
学生小组活动(3):探究物体在其它液体中是否受浮力?。
器材:装有水的水槽,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细绳,铁块,铝块,分别盛有盐水和酒精的烧杯。
学生用盐水和酒精来代替水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浸在盐水和酒精中的物体也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教师: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
学生:也有,氢气球可以在空气中飞起来。
教师:给你教科书上的装置,你能否用它来证实气体浮力的存在?
学生小组活动(4):探究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是否有浮力?
器材:铁架台,篮球,钩码,杠杆,一端通过导管、橡皮塞和气球相连的打气针。
教师提示:刚开始在图示状态下, 打气针并没有完全插入篮球的气孔,这时, 篮球内的气体并不会泄漏出来。然后再将打气针完全插入篮球的气孔,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中,有的小组传来钩码落地的声音,有的小组却是紧紧有条,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实验失败了,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叹气的声音,也有欢呼的声音。我来往于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让实验成功的小组成员充当教师的角色,此时的课堂人头攒动。)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三)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们各个都言而之有理。(学生们个个洋溢着笑容)
有个学生的回答让大家出乎意料:当同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浸得越深,浮力越大。
教师:这个同学很细心,发现了我们没发现的东西,这位同学说的是不是完全正确?影响浮力大不的因素是什么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设置悬念,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科学的生态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璨.打造高效科学课堂 提升良好科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2018(11):87.
浙江省兰溪市第二中学 3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