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的教学设计
2021-06-09杨彪
杨彪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3页《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相反的量。
2.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数学化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继发展符号感。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你知道吗?及航空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及其应用,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温度计一只、正负数卡片。
一、自主创造引入新数
1.情境引入。
“书香校园”活动使同学非常喜欢看书,昨天我向图书室的王老师了解同学们的读书情况,王老师给我看了这样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从中可以了解什么?
2.反馈。
(1)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有些书被借出了,有些书又还回来了。
(2)你觉得这样的统计方式能很快的看出图书的借出与还回的数量变化吗?你有什么更好的表示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自创的表示方法。)
(3)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简单明了?
学生比较,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结为“+X本,-Y本”这种表示方法。
(4)同学们真棒,大约在公元200至300年间古代的数学家刘徽也喜欢用这种简单明了的表示方法,但这里的“+”不读加号,“-”不读减号,它们读正号和负号。你会读这些数吗?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读出这些数。(实物投影展示:+X本,-Y本。)
二、联系生活感悟新知
1.教学例1,初步感知。
(1)图书的“借出”与“还回”是一组相反的量,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上车与下车、取钱与存钱、得分与扣分、盈利与亏本、温度升高与降低等。
(2)同学知道的真多!有一次老师去南京旅游,记下了当天南京的最低气温,我们来看一看。(投影出示例1的南京最低气温图。)
(3)(手指温度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把你知道的有关它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4)学生在全班汇报自己对温度计的认识。
学生通过汇报得出:温度计有两行刻度,一个是℃,一个是℉,我们国家采用℃计量温度,温度计上一大格表示10℃,一小格表示2℃。
2.教学例2,深入理解。(多媒体出示例2图。)
(1)同学们知道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昼夜温差是很大的,这是由它的海拔高度决定的,请同学们看图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并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自己看图表示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并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谁来汇报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投影上“海平面”处重点强调显示。)
(3)归纳正数与负数。刚才我们学到了一些数:+X,-Y,0,4,+4,-4,+8848,-155。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0怎么放?(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
教师拿出正负数卡片,请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一摆。(学生有分成三类的,有分成两类的)对于想法表达出色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个习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练习一”第1—6题。
3.用正负数表示。
(1)我国的蛟龙号在今年的6月27日潜入海底达7062米,用负数表示是()。
(2)去年的6月16日,我国的神九发射成功,6月29日神九飞船穿越“黑障”区,外壳温度达2000℃高温,但仍安然无恙。这个温度可以表示为()。
师:齐读书上第九页的“你知道吗?”
太空游戏:
(1)课件出示“神五”航天员合火箭的图片、你们想说些什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出示太空游戏时间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辨别一下航天员在发射前、发射后及发射中的时间情况,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生:汇报交流,分别按生1、生2的叙述进行出示,感受-3和-2之间的距离是5
四、总结收获 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神马收获?如果用满分100分记作为标准,记作0分,你这节课的表现能记作什么呢?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小学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