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2021-06-09马丽斌赵蕾
马丽斌 赵蕾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在新阶段的全新发展模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長期动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均有着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不过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还存在些许问题,需要尽快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本文就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支持;路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4(a)--03
1 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推进,并逐渐步入新型城镇化阶段。所谓城镇化通常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即乡村向城市转化。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身份迁移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地域空间变化。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改善,重点针对后者片面、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问题加以改善和解决,兼顾城镇化发展的“质”与量。城镇化发展需要多方面支持,其中金融支持是极其重要而不容忽视的部分。首先,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为实体经济而服务,同时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手段,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正是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故而金融支持可谓是城镇化的基础支撑;其次,金融结构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相关率的关系,为金融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金融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支持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撑;再次,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相关理论指出,金融深化是反映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动力,促使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形成良性循环局面,从而实现对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力助推;最后,基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共同协调的金融约束,能够充分利用金融体系特点与金融功能优势,保障资本供给,优化资本配置,为人口、产业及空间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2 金融支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渠道单一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基础的部分,而根据建设情况则可以将城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广义城镇化,即各类现代城镇中应当具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齐全和完善,如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供水设施、城市供气设施等;另一类为完全城镇化,除了上述的各种基础设施之外,还需要推动农村从医疗设施、教育建设、文化需求等方面向现代化城镇看齐,将简单的农业人口空间流动转变为人口的身份转换。新型城镇化正是由广义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移的过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数量、标准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大与提升,自然融资需求也更大。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财政难以成为长效性、持续性融资基础,银行贷款对城市基建的支持力度较小、融资平台风险大等原因,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能获得的金融支持实际上较为有限,不利于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2.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少不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大量农业人口迁移转换更是离不开这些企业。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往往需要依靠融资维持运行和发展,不过融资困难的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一方面,中小企业几乎不能获得外源融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能获得债券融资,这类直接融资形式资格的数量少之又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资质不足、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经营思路有所偏差、信息不对称、制度制约等。
2.3 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不足
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对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活动依赖性较强,在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支持的需求较为旺盛。总体来看,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重点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社会保障、居民需要等方面,只有在稳定、可靠、充足的金融支持下,农村城镇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拉动投资、优化结构、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以及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镇化。不过就目前来看,农村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有所欠缺,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推进。在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信社和邮储银行难担重任、民间金融缺乏法律保障、农业保险功能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着实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2.4 金融发展和产业转型不协调
产业转型升级是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基本体现,尤其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产业转型更是重中之重。不过当前我国金融支持的重心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所获的信贷支持加起来也比不上第二产业。而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产业转型主要是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金融支持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型发展。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的配置向生产领域倾斜过多,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不足,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内需增长来拉动,这种存在矛盾的金融支持让城镇化进程推进更为困难。
3 我国城镇化金融支持路径
3.1 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面对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而对应的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实际融资需求的问题,需要积极从多个方面探索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路径。首先,应当对项目融资进行尝试、应用和推广,项目融资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适合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其能够兼顾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既能保障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也能在合理、合法范围内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当前常见且值得尝试的项目融资类型包括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私人主动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模式、资产支持票据模式等,可以根据适用条件、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其次,可以尝试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当前我国缺乏发行市政券的经验,不过就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来看,市政建设债券是较为有效的地方政府融资方式,要想在城镇化进程中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并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需要等待国家政策、制度、法律等的调整与支持,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尝试,就目前而言并不具备可行性;最后,应当主动创新银行支持方式,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对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存在不少问题,如结构失衡、体制僵化、风险防控不足等,需要以全新形式加以改善。而通过开发合适的信贷理财产品,同时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约束管控,则能让相应的银行信贷更为科学与灵活,大幅度降低政策性风险,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3.2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支持
支持中小企業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必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给予它们更多的融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在资质等方面的不足,它们往往难以获得外源融资以及商业银行优质融资,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则成为与之对接的重要机构。在四大行之外,给予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时推动融资产品创新,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探索分层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针对商业金融不青睐中小企业的情况,有必要通过财政、税收、项目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加以引导,同时积极推动贷款收益增加以及信用风险降低,让商业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得以加大。而直接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较少尝试的融资方式,实际上有着不容小觑的优势与作用,对解决企业经济问题有着较大作用。不过中小企业要开展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不但需要自身条件适宜,还需要企业在债券市场与基金市场采取合适的策略获得融资支持,常见的策略主要是多家中小企业联合发行集合债券以及培育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最后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有效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平台有重数据、轻担保抵押的特性,正好契合缺乏稳定担保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只要企业自身数据信用良好,不存在数据问题,基本上都能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一定的融资支持。
3.3 加大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农村作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阵地,对金融支持的需要十分旺盛,必须加大相应的金融支持力度,方能全方位实现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均衡、稳定推进。政府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农村城镇化之所以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产出比偏低,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金融原则有所矛盾,而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如明确信贷资金投放重点领域、运用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明确职能定位等,均是基于地方政府政策引导的有效办法。同时还应当对农村城镇化商业金融制度加以完善,成熟的商业金融制度是确保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长效、稳定、可靠的基础,反之则意味着金融支持往往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保持稳定,甚至容易出现垄断等不平衡的局面。对此可通过改造创新金融系统、适当增设中小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与融资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等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商业金融制度,以科学系统地制度支持城镇化建设。而在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完善农业保险机制,进一步削弱其中的风险,提供更可靠保障,支持城镇化建设。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完善,如加大地方政府农业保险保费配套补贴力度、加强风险评估区划、创新农作物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法及技术等。
3.4 协调金融发展与产业转型
新型城镇化需要以产业转型为基本表现,尤其要突出服务业主体地位,而且在农村地区需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不过当前我国农业仍旧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巨大,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相应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有限,需要大力度的金融支持。在探索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时,必然需要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与完善,同时更要突出重点与特色,在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助力。而服务业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业转型的重点所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应的金融支持。针对当前服务业信贷服务普遍存在的规模、结构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新信贷产品,扩大信贷规模,解决信贷服务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含量低的部分相关结构问题。另外,城镇化意味着内需增长,消费转移效用明显,消费金融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对消费领域扩张的合理支持。
参考文献
李玲蔚,王志锴,曾繁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投融资与城镇化质量关系研究——基于广西、重庆、四川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0(06).
柏宏繁,李中坚,徐廷全,等.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甘肃省例证[J].征信,2020(04).
廖茂林,李芳.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34-39.
王永飞,朱兴龙,谭建伟,等.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选择[J].西部金融,2018(07).
胡朝举.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模式工具与优化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