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示范教学在美术课堂的有效运用
2021-06-08严菁
严菁
【摘 要】在美术课堂“套路化”和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空壳化”之下,示范教学往往被忽视或仅仅成为泛泛而谈。长期缺乏有效的教学示范,学生的美术知识无法加深积累,美术技能也会原地打转。因此,以生为本,让教学示范回归学生本体,将示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 示范教学 回归本体 示范方法 多元运用
一、当前问题
1.课堂示范“一剪没”
【案例】在《画画虾和蟹》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回忆虾和蟹的样子,让学生自行创作。
虽然虾和蟹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形象,但是教师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画,把当堂示范“一剪没”是不合适的。课堂示范是对视觉形象真实感知的最直观的手段。虾和蟹这两个形象学生虽然熟悉,但是可以发掘的细节还是非常丰富的,在勾勒虾和蟹的外形时,有很多细节的刻画需要教学,如蟹脚上的绒毛,蟹壳和虾壳上的纹理,蟹足关节连接处的细节等,都需要教学示范。缺乏课堂示范的美术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师示范的长期缺乏,不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美术眼光的提升、美术素养的形成。
2.课堂示范“一刀切”
【案例】在《学学构图》这一课的教学示范中,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构图方式进行示范。
步骤一:根据内容确定构图;步骤二:勾勒画面主体;步骤三:刻画画面细节;步骤三:色彩搭配及涂色。
四个步骤虽然看起来流程合理且完整,但正是面面俱到的示范将所有问题一刀切,无法突出本课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构图。首先,教师花过多的时间在画面的造型示范和涂色示范上,模糊了构图的知识点讲解,忽视了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造型能力也较好,同一内容不需要每次示范都重现一遍。其次,这样完整的画面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会导致出现多张画面“雷同”的作品。
二、归因分析
1.缺乏对美术示范教学的重视
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学习美术技能和技巧。课堂示范是学生近距离感受美术技法的最直观的形式,也是最能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方式之一。《对美术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与反思》中提出: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教师一示范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是,僅仅通过语言和课件图片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时间长了,学生掌握的实际的美术技能无法积累起来,美术技能会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例如,在整个小学美术学习的课程中,需要画树木的时候,教师从不示范树木的画法,让学生自行创作。这样,学生一年级画的树是简笔画形的树,到了五六年级,树木的形象依然是简笔画形,毫无细节。这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更大的影响。
2.缺乏对不同课型示范方法的深入研究
小学美术课程分为四大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因此,不同的课型针对的示范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通常一线教师总是忙于教学,对美术课标的研读还不透彻,对不同课型的课缺乏研究,对美术课堂的思考还不深入。
3.缺乏对自身基本功的高要求
结合现状,各大高校培养未来的美术教师时是以培养其专业技法为主,尤其是油画、国画、水粉等这些大专业。这些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各项工作充斥了教学生活,往往疏于练习基本功,这也导致教师在示范中频频失手甚至回避示范。尤其是中高年级的美术教学,拙劣的教师示范已无法令学生信服。
三、改进策略
1.不同课型中的示范教学
“造型·表现”领域是小学美术课程中最常见的课型,在这个课型的教学中,教学示范首先要紧紧抓住该领域的目标。此外,还应结合具体课程,紧抓教学重难点。一堂美术课的教学重难点要突破,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能帮助学生在美术技能上实现突破。
此外,新课标对“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要求中也提出“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在这个领域的教师示范更应注重设计创意的激发与基本方法的示范。
2.多元化的教学示范方式
在课堂教学示范中,常出现“套路化”“模式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立场去考虑他们的能力,没有考虑到如何让教学成效最大化。基于此,我们在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可以用多元化的策略来实现有效的教学示范。
美术作品的创作具有连续性,完成一幅作品有一个过程,那么是否每一次都要事无巨细地展示整个完整的创作过程呢?其实不然。没有针对性和重难点的示范只能是泛泛而谈。综上所述,在示范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分类示范:
(1)局部示范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十一课《水墨画树》这一课时,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有过对树这一形象的认知和写生创作,所以树的形态等知识点无须赘述,在示范时,主要侧重于水墨的技法和笔法,如大笔画出枝干,小笔调色点叶,粗线细线、浓墨淡墨的选择和使用。类似的课程还有第四册第八课的《水墨画花》、第五册第十一课的《水墨画动物》、第八册第九课的《水墨画鸟》等,纵向观察将这些课归类,示范教学也可以形成更加匹配的范式。而在水墨教学中,教师示范步骤也较多,往往会导致学生作业时间过少,那么结合新媒体手段制作“微视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示范与新媒体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示范效率。
(2)启发性示范
在造型与表现领域中,需要创意联想的课型更加适用于启发式示范,如第六册第十五课的《怪兽奇想》,教师示范时可以与学生互动,首先,让学生构想,教师用画笔来进行呈现,生成课堂资源。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联想,如天空的怪兽会是什么样?陆地的怪兽呢?海底的怪兽呢?两栖或者三栖的怪兽呢?等等。这样从某一个到某一类再到某一系列,以点带面的启发式点拨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
(3)技法性示范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很多技法类的课,需要进行技法性的示范,如《纸柱造型》《粉印纸版画》《纸线绳小浮雕》等,新的媒体材料、新的技法需要教师有较为详尽的课堂示范,在示范中也可以用传统现场示范和“微视频”的方法相结合,这样,技法的重难点会更有针对性的突破。
(4)完整示范
很多人物类的课程可以选择完整示范,给予学生直观完整的视觉体验,如《老人和儿童》《画人物》《形形色色的人》等,因为人物的造型本来就比较复杂、严谨,三庭五眼、身材比例、五官造型、手脚结构等,涉及较为专业的技法,这要求教师一丝不苟地当堂完整示范才能让学生将专业的知识和技法记在心里。
(5)师生互动型示范
“以生为本”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和教育一线教师们的重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学确实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立足“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在美术课堂的示范教学中,也产生着新的转变。首先,教师不再作为示范的唯一主体。从前,示范的内容、示范的方式、示范的流程和节奏都由教师自己掌控,而站在“以生为本”的立场上,学生的身份需要参与进来,即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或者是想法有生成性的资源,从而合作完成教学示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图画与文字(二)》这节课时,笔者设置了给远古人写信这个情节,以此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在作业部分,需要学生写一封给远古人的回信。在课堂示范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说,并根据学生所说进行即兴示范。经过实践,这个方式增强了师生互动,让示范教学更加高效,也是对教师基本功和课堂应变能力的一种检验。由此产生的课堂生成性资源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对师生都有所启示,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示范教学形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综上所述,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世界,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教学的有效渗透,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學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和研究中形成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示范教学策略回归学生本体,提升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技法,推动核心素养的细化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周文祥.探析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示范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2019(15).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明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