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用意,将阅读策略落到实处

2021-06-08李迎春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

李迎春

【摘 要】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专门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渗透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教材文本的训练和巩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提出要理清彼此关联,在积累方法中训练阅读策略;融入自身经验,在逐层实践中训练阅读策略;把握练习契机,在巩固提升中训练阅读策略;把握策略本质,在辩证思考中训练阅读策略。

【关键词】教材用意 阅读策略 辩证思考 巩固提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专门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渗透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教材文本的训练和巩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成为真正优秀的阅读者,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广泛的阅读量和阅读策略的熟练运用。

所谓阅读策略,就是阅读者为了达成自己的阅读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看,策略的概念层面要高于方法和技巧,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教学,就需要指导学生从处于策略下位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层面入手。

一、理清彼此关联,在积累方法中训练阅读策略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入主题,更为关键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指向明确、中心鲜明,教材内容之间都有着彼此的紧密关联。编者所编选的文本、设置的导语、批注、课后习题以及语文园地等相关栏目,都集中地指向了所要着力训练的重点,在这些资源中都会传递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教师要紧扣这些资源,逐步落实,聚沙成塔,夯实阅读策略的训练。

以四年级上册“学会提问”这个策略单元为例,编者先后编选了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界》《蝴蝶的家》。单元前三篇课文在课后习题中都明确指向了一个核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再以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单元为例,整个单元中,教材通过课后习题、课前导语以及交流平台等阵地,无形之中渗透了若干具体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地读,遇到相关的障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顿地读,借助关键性词语快速地读,带着问题阅读等。

这些都意味着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策略”和“方法”之间的关系,真正认识到“策略”包含了“方法”,“方法”是“策略”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准解读编者在教材中所渗透的各种“方法”,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这一载体,紧扣教材文本的资源,展开富有成效的扎实训练,借助方法的掌握和积累,学生逐步提升了阅读策略。

二、融入自身经验,在逐层实践中训练阅读策略

教材提供了鲜活的文本载体,也相机罗列了形成策略的基本方法,但这一切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这就需要借助于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为学生所接受,这更应该有教师自身的阅读经验作为支撑。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方法进行解读,并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为学生提供记得住、听得懂、用得上的方法。

以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为例,如何依托文本展开提问?如果教师只是教材的搬运工,将教材所罗列的资源直接告知学生,学生终究只能处于一种不明就里的状态中。例如,以这个单元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了这样几个板块:首先,教师出示课后习题中罗列的清单所指向的核心问题:在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了不起的吗?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紧扣这个问题做铺垫性的思考,如这个问题是基于哪个方面的思考;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课文中了解哪些信息,相机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必须要以深入全面的阅读作为支撑,要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辨析,在训练了对比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利用已经学过的课文《方帽子店》进行训练和巩固,紧扣课文中方帽子和圆帽子的对比,针对课文提出一个能够覆盖全篇的問题。其次,教师出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豌豆苗长大了,小女孩的病也就跟着渐渐地好起来了呢?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适度放手,依照前一个板块中的方式,先组织学生探究文本案例,然后通过实践练习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紧接着,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微课,向学生渗透针对文本进行提问的方法,如紧扣文本内容、依托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提问,并辅以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最后,教师充分彰显课文的载体效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方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默读课文的方式,运用先前积累的方法,针对小组成员所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实践研讨,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教师绝不是将教材中所罗列的方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对方法的感知,为学生设置了层级化的阅读实践过程。不仅契合了教材所提供的方法,更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顺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将阅读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把握练习契机,在巩固提升中训练阅读策略

任何技巧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和反复的过程。正所谓“熟能生巧”,因此阅读策略决不能停留在了解和掌握的层面,因为这并不代表学生就真的懂得了方法,更不代表学生就真的形成了这个方面的能力,而需要在其后续的学习中,利用一切契机进行反复训练。

例如,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中设置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内容不同、主题不同,对预测关注的侧重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可以紧扣这一特点展开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为学生搭建反复练习的平台,为落实和巩固学生的预测能力而努力。

其中,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完整性的文本,编者在课文中设置了旁批,对学生的初次预测进行了示范性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错误地运用旁批任务,生硬地要求学生根据旁批来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要能够在阅读和分析旁批的过程中,了解基本的预测方法,将学生天马行空的胡乱预测转化成为有根据的预测,如可以紧扣文章的题目来预测,可以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文本表达的细节来推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编者的预测视角,如编者为什么会这样预测?他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而后面两篇课文,教材中所呈现的都是不完整的文本,并没有将故事结局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学习第一篇课文所积累的方法,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趋势和最终的走向进行预测。

阅读中大胆智慧地预测,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个单元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开发和整合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契机。在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传递和渗透了这一理念,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就罗列了一系列的文章和书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猜测课文或者书本中可能会写些什么。这个单元中的“交流平台”也揭示了这样的信息: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就会先看书本的题目,然后猜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情节,最后再决定要不要买这本书……这些内容和信息都告诉我们,预测这种阅读策略练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几篇课文中,而需要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辐射。

四、把握策略本质,在辩证思考中训练阅读策略

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来说,关注阅读策略是一种创举,大家的认知和研究其实尚不成熟,任何一种阅读策略的提出,其实都有着它的两面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运用。

以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这个单元为例,提高阅读速度其实有着其特定的阅读背景,一般情况下都是快速收集信息、了解相关资源时的阅读状态。因此,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典型的说明性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初读、了解文本内容时,鼓励学生紧扣关键性词句,提升阅读速度,但如果学习整篇课文时,全部都是快速阅读,那除了从课文中收获相关知识信息之外,学生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而对于课文中作者结构的设置、语言的表达、说明方法的运用等表达维度的智慧,就难以习得。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还要鼓励其放慢速度读,去发现那些只用快读无法发现的秘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阅读文本,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针对阅读的目的,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并顺势为六年级下册“有目的地阅读”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对阅读策略的关注是必要的,教师既要着眼于教材中的内容,关注教材编者所传递的价值信息,同时也需要放眼课外,为学生构建严谨、科学、广阔的训练体系,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
依托文本情境 强化自我建构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