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意外生成造就迷人的智慧风暴
2021-06-08陈亚运
陈亚运
[摘 要]语文课堂生成的种种多变性,使得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未知,造就了多样化的精彩。各种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将学生拖拽进一个充满未知的智慧风暴中,学生乐此不疲地期待在里面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中精心预设、捕捉亮点、顺水推舟,就能推促精彩的动态生成,达成高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生成;预设;亮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52-02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时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生成,有时会让我们教师措手不及。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生成,教师大可以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沿着原先准备好的教案继续教学,但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有利的教学资源,或堵或疏,或截或导,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去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使这难得的动态生成资源被有效利用,让语文课堂真真正正地成为师生互动、充满生机的智慧场。各种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就像一只充满魔力的手,将我们拖拽进一个充满未可知的智慧风暴中心,学生們乐此不疲地期待在里面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两次课例对比
2014年10月,我有幸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说勤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试课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有进步,每一次都有收获。这里,对两次试课中就“稍微”这个词的处理做一项对比展示。两次教学中,我对“稍微”这个词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而且对于课堂的动态生成“老师,我觉得司马光这个方法不好,万一他睡过头了呢”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第一次,我面对课堂上的这一意外生成,束手无策,视而不见,让教学契机悄悄溜走;第二次,我巧妙地利用这一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大放异彩。
[片段一]
(面对意外质疑,避而不见)
出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二段,画出能体现司马光“勤奋”的句子,并结合关键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从“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中读出了司马光读的遍数很多;从“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这处对比衬托中读出了别人吃不了苦而司马光却能做到。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课堂中的一切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教学按照课前预设来展开,学生也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老师,万一司马光睡过头了呢?还能叫警枕吗?”我当时一愣,似乎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我故作镇定,若有所思地说:“是吗?怎么会睡过头呢?司马光可不像你哟!”就这样草草地处理了这次意外,又继续下面的教学:“谁能把描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读一读……
[片段二]
(巧妙运用动态生成资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教学步骤同上,当交流到“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这句时,这个班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几乎相同的问题:“老师,我觉得司马光这个方法不好,万一他睡过头了呢,不就耽误了读书的时间了吗?”
这一次我稍作思考之后,灵光一现,先赞许地说:“我之前也和你的想法一样,但是后来我再认真细读了一下,觉得司马光不会睡过头,大家觉得呢?有什么发现吗?”不久,一个机灵的学生回答:“他不会睡过头的,因为是圆木,只要稍微一动就会滚开。”这时,我相机出示古时圆木枕头的图片,学生切身感受到,正是由于这种圆木枕头的特殊结构,所以睡觉时很容易滚开。
我又顺势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司马光根本就没有办法睡熟?”学生纷纷举手,都找出了“稍微”这个关键词。
师:你们觉得“稍微一动”是怎么动的?
生1:就是轻轻地动。
生2:就是动一点点。
师:如果把“稍微”去掉有什么不妥?
生3:“稍微”更能表现司马光睡得不沉,连睡觉都想着读书。
师:谁来读读“稍微一动”这个词。
(指名读,读好这个词后再朗读体会这个句子,从“稍微”一词就能读出司马光的勤奋)
师:老师用“稍微”造了两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爸爸稍微一提,就把一大袋米扛在了肩上。
(2)美术老师稍微把我的画修改了一下,就成了一幅绝佳的作品。
生4:我从第一个句子体会到爸爸力气很大。
生5:我从第二个句子体会到美术老师的画技很高超。
师:你们看,一个词虽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如果用得巧妙,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太神奇了!
二、课例反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种关系。预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想,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后产生的智慧火花,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千万不能把教师预先设定的答案当作学生的生成。作为教师,我们无法预设到课堂中会发生的一切,但可以尽可能地预设更多一些。那么,课前精心地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控整堂课,才能让课堂呈现出各种精彩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为什么我第二次的教学会更精彩呢?主要原因就在于预设时做到了新颖、巧妙、灵活这三点,从而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这一矛盾统一体。
(一)精心预设,灵活使用教材
课前的精心预设最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上,这也正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一篇带动多篇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专家在评课时充分肯定了我的第二次教学,这主要得益于我的精心预设。第一次磨课,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我觉得司马光用警枕这个方法不好,万一他睡过头了呢,不就耽误了读书的时间了吗”,我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而是选择避而不见,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回去修改教案时,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思考,进行了精心预设,想着如果学生再提出类似的问题,应该从“警枕”本身是圆木结构入手,让学生感知到由于圆木的特殊结构,所以睡觉时很容易滚开。
(二)捕捉亮点,促成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意外生成的动态教学资源,对于其中的精彩亮点要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尊重并珍视学生独特的思考,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场。正如这两节课,相同的是,课堂上学生都提出了相似的问题;不同的是,教师迥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课堂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学生的收获也完全不一样。细心揣摩学生在这一环节提出的关于“警枕”的问题,其实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突破本课重点(抓关键词语来体会司马光的勤奋)是很有帮助的。有时,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很可能会成为这堂课的亮点。片段一中我的处理略显草率,不但没有把握住这一教学契机和亮点,而且还可能打击了一个学生勤学好问的心。片段二中,我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这一质疑,灵活机动地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接下来的教学切入点,由体会圆木的特殊结构切入,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稍微”一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蕴含着巨大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利用来自现实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使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三)顺水推舟,推进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不可能做到完美,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常会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样甚至完全相悖的意外情况。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意外生成”也是十分正常的。教师不用害怕学生在课堂中质疑,更不要将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运用教学机智将其即时纳入临场的教学设计之中,作为教学契机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利用课堂意外生成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适时进行引导点拨,灵活调控,巧妙点化,把学生的质疑化为一次新的学习,让质疑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在精彩的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行程。
在第二个教学片段中,我针对学生的质疑,顺水推舟,由体会圆木的特殊结构切入,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稍微”一词,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环节去实现“抓关键词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的教学目标。对于抓住“稍微”一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这一教学目标,我分解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让学生找到这个词,说说“稍微一动”是怎么动的。(2)去掉“稍微”好不好?为什么?(3)指名读好“稍微一动”这个词。(4)出示两个句子:①爸爸稍微一提,就把一大袋米扛在了肩上。②美术老师稍微把我的画修改了一下,就成了一幅絕佳的作品。说说从“稍微”中体会出了什么。(5)再次读文中带“稍微”的这个句子,深化理解。就这样,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一个词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如果用得巧妙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磨炼、去钻研,让教学绽放异彩。只要做个有心人,课堂就会因我们的教育智慧而生成精彩,课堂的意外生成就一定会造就迷人的智慧风暴,学生就能乐此不疲地在里面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