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论析

2021-06-08万华颖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汇聚了磅礴伟力、取得了瞩目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蕴含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阅卷人等深刻内涵,科学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谁评判”等重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貫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勇于自我革命,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从而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人民主体;人民利益;人民幸福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1-0114-08

[收稿日期]2020-11-05

[作者简介]万华颖(1989—),女,江西九江人,博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是在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这个根本政治立场,诚然,其包含的丰富内涵、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实践要求,既有一以贯之的理论原则,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的科学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主线,也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100年的探索中得来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理论内涵。深刻认识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科学内涵,对牢固坚持这一政治立场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铿锵有力的宣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P2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人民利益、谋求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重要内涵。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正式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提出来,他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3]P853。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了更为系统更为完整的论述,并作为党的宗旨被写入党章。党的八大不仅进一步强调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明确提出党是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有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4]P187。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和决心是一脉相承的,表明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5]P5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依靠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重要内涵。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6]P9,根植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同样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人民创造性实践是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真心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实根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自于人民群众。列宁指出:“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7]P446毛泽东说:“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4]P1096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这都是源自于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始终如一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成立初期,紧紧依靠广大劳工,开展工人运动,取得了工人运动的胜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之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小推车”,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8]P40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中获得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依托人民群众的新实践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人民是阅卷人

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历程中总结出的执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生动表述和精炼概括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尊人民为“阅卷人”“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评价,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重要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是阅卷人,就必须铭记人民主体地位,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坚持人民评判,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之源、力量之源都来自人民。人民在赋予我们党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党相应的责任,自然也成为我们党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如何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检验,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意识里,接受人民的“考试”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不曾松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幸福与否作为根本准则,仔细对照“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5]P28,将党的方针政策放到人民中进行检验,从而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我们检验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是否落实到位的试金石,更是我们党始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拥有无穷力量的不竭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是阅卷人,就要明白人民是最好的监督员,我们党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是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惯在监督和受约束的环境下工作,以闻过则喜的雅量、从谏如流的胸襟,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在人民监督中自我反省、在服务人民中完善自己,以此砥砺品格、改进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就要增强公仆意识,认清职务的政治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同时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具备大公无私的政治本色,甘作人民的勤务员。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中国发展实践的总结提炼,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这对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确保“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5]P367。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要求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立足人民大众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而产生发展的,劳动是人们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前提,提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9]P196。进一步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0]P217,充分肯定了人的创造性力量,明确指出了“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表明了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9]P287,“行动着的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这深刻表明了人民是推动生产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提出生产应该分为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1]P13也就是说,作为人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的统一,人民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人类自身,人类文明就在不断创造中得到提升。马克思主义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揭示了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党人践履正确的世界观,提出了明确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要“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实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站在人民角度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始终坚持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始终坚信人民力量,依靠人民推动工作、实现梦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12]P128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又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内核,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创造性表述,是内在包含“人民主体论”“人民至上论”“人民利益论”“人民发展论”“人民幸福论”的有机统一体。因此,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价值,自觉坚持这一政治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的内在规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立党的根本。以人民为中心,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人民观在新时代的思想升华和理论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从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将自身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政策决策和具体行为都与实现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要求自己的任何言行都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意愿、赢得人民的信任,自觉地作为人民实现自身利益的特殊工具来开展一切活动,立足长远、胸怀全局、放眼未来,不谋取任何私利,从而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言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要看到,我们党所处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条件,一方面增加了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党脱离群众、滋生官僚主义的危险性,同时利益关系的变动也增大了权力异化的可能性,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党员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发展,这些情况使党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处于一个新的党内环境中。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纯洁性的因素复杂多样。为此,党必须对一切违反人民利益傾向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和立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5]P368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以“历史周期率”和毛泽东“进京赶考”不能失败的告诫警醒全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的考试至今仍未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并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正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解决党长期执政最大危险的必然要求。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重要论断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执政诉求,解决好执政为了什么、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13]P35,就必然会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影响力和领导力,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领导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实现执政能力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党的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也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内涵及理论范畴的核心。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包含着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一系列理论范畴,党在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系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其中无不贯穿和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是为党的长期执政筑牢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是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铸魂赋能。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的实践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价值取向、务实的工作方法、可行的实践路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将其落实到治国理政之中。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14]新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课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确保全体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五大方面既有各自内涵,更是一个整体,要树立全面的观念,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要突出发展的创新性、整体协调性、可持续性、内外联动性、包容普惠性,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不能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8]P10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向顽瘴痼疾开刀、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前进,让发展的成色更好、动力更足。

第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5]P25,也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点,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秉承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以有效化解,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新提高。要在发展中促进公平正义,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抓好扩大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本工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决守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谋划。要让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必须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还是新时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必须遵循的行动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論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5]P2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建立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制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15]P83为此,我们党制定任何一项方针政策,推进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眼睛向下,聚焦民生、了解民情,把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当做政策制定的依据;以民为友、以民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广聚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力量源泉,把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转化为现实。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手段全面采集汇总信息、即时反馈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处理,从中捕捉趋势、掌握动态、发现规律,全面准确地把握民情民意,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以百姓心为心,基于人民立场发现不足、提出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真实反映群众呼声,让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诉求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体现,让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厚植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要组织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要相信人民有自己解放自己、努力奋斗获取幸福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组织动员人民群众、促进提升人民群众素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并为之奋斗,在增进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在推动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既要甘心当人民公仆又要善于组织、教育、引导、团结群众,不能做群众尾巴,要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帮助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现实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群众干劲,引领人民群众接续奋斗、不断进取。

第三,要和人民同甘共苦始终与人民干在一起。党员干部要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能力,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通过自己的主动担当作为感动群众、号召群众。当年毛泽东在延安就要求共产党人以“挖山不止”的精神,“坚持下去”“不断工作”,从而感召人民大众共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5]P101,“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用脚步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用真心印证了与人民群众的真情,用自己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温暖了亿万寻常百姓。今天,党员、干部就要以这种精神,自觉认清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敢为人先”的担当胆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身先士卒、以身示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将爱民、为民、亲民、惠民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关心、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耐心、对人民群众的事业热心,用自己勤勉工作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人民,这样才能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使他们心甘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和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必须始终勇于自我革命,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驰而不息抓好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决同一切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现象作斗争,荡涤一切附着在党肌体上的肮脏东西,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6]因此,必须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坚守为民宗旨、永葆为民情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在顺应时代潮流、推动自身发展中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此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一是严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夯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16],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同时,他还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17]因此,要推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硬化外壳、固化内涵,建立长效机制,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的终身课题,严把思想上的“总开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做实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为思想引领,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虔诚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至情至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反腐败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立场,顺乎党心、合乎民意。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人”的担当和勇气管党治党,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管“关键少数”,坚持“五个必须”,不开“暗门”“天窗”,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狠刹影响党群关系和工作上的不正之风。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打虎”“拍蝇”,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提升不想腐的自觉,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一以贯之地将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从而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弘扬风清气正风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害,打造坚不可摧的红色阵地、营造政治上的青山绿水,让人民群众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清白干部就在身边、清廉政府就在眼前。

三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18]要秉承“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时刻牢记“权力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人民公仆的观念,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人民的需要为最重要的需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以革命先烈先辈的精神对照检视自己,在扎紧思想篱笆中清洗思想污浊灰尘、在进行自我革命中锤炼钢筋铁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保持高尚的道德、健康的情趣,清正廉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把行使权力的过程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3]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4]本报评论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N].人民日报,2020-05-24.

[1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1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17]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18]新华社.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人民日报,2020-05-23.

On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Political Stand

WAN Hua-ying

(Academy of Marxism,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

Nanchang,Jiangxi 330108,China)

Abstract:Since its founding,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people-centered political stance through the great process of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It has gathered great strength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people-centered political stance implies that we put the people first in our hearts and rely on them to create great historical undertakings,and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markers of the examination papers,having scientifically answered the major questions of “for whom,by whom,and who judge”.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political stance is an inexorable requirement of the Marxist world view,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our Party,and the long-term governance of our Party.In the new era,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incorporate the Partys mass line into all activities of governance,have the courage to make self-revolution,and strengthen the mass foundation for the Partys governance,so as to put the people-centered political stance into practice.

Key words:people-centered;political stand;peoples subjectivity;peoples interests;peoples happiness

(責任编辑:徐国栋)

猜你喜欢

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梁启超思想巨变—戊戌变法后政治立场的诸多徘徊
浅析马寅初政治立场的选择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