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网络教研的思考

2021-06-08王殿雷

黑河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育现代化专业发展

王殿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课堂,也带来了数学教研活动方式的与时俱进。网络教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数学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动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和现代化。同时,网络教研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更为数学教研活动打开了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促进了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专业发展;教育现代化

传统的数学教研活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活动单一,参与人数少,很难达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依托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及时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网络教研已如春风化雨般进入每位教师的教学研究中。

一、网络教研的优势

网络教研是伴随网络应用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研究方式,既是对常规教研工作的一种技术支撑,更是对常规教研工作的一次革命。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教研天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让教师对教育教学拥有更宽的思路,更广的方法和更深的理解。通过网络教研,大家把自己好的经验、方法和教育智慧展示出来,把教学中的困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从而在不断研讨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同时,网络教研还促人反思,催人上进。它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网络教研文化。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轉地提反面意见,这样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专家还是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在线接触,使教研活动更加民主化和真实化,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进步有巨大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网络教研的途径

网络教研是一项新兴事物,也是大势所趋。它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工作方式。为此,新形势下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参与意识,把网络教研当成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常抓不懈。

1.开展集体电子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同年级的教师参照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发挥群体的智慧,可以开展网络电子备课,在备课时进行群体讨论,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减轻部分教师盲目抄写教案的负担。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节前,组织本年级数学教师就本节教学展开集体备课,就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开展教研。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备课的不同,教师集体电子备课跨越了时空甚至学科的限制,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专题研究,打破传统的教研活动时间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共同研课、撰写教案,以此达到教研的实时性。

2.利用录播系统直播课堂

网络教研活动要顺应现代信息时代的潮流,优化教学模式,利用网络依托实现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园录播系统进行资源共享,借助网络视频技术把教学活动全程进行直播共享,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教学观摩研讨中,使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推广,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在共同评析和交流中实现思想碰撞、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

专家引领主要是指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为教师教研提供理论支持和专业支撑。专家的教育引领是教研活动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引领,需要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传统的教研活动不能与实际教学同步,只有部分教师参与进来,过程也多为零散的,难以对教学进行追踪指导,因此很难深入。网络教研参与范围广,提升了对教师的辐射面,提高专家引领的质量。例如,在专家、教研员与教师的网络直播交流互动中,突破范围和时空的局限,扩大了教研的参与面,在专家的评课、答疑解惑中,教师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支持,研究的层次更加深入,使每一个教师都从中受益。

4.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每次看其他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时,我们都会感慨为什么他们的教学设计会如此科学合理,课件会如此精美新颖,而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使用这些课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集体智慧,开发校园教学活动资源库,要求教师把集体备课和日常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收集到资源库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打造优质课堂奠定基础。

网络教研模式中的资源库,一改传统、呆板的传授模式,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资源共享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5.建立动态研讨平台实现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互助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网络教研给教师提供了交流思想、共享思想的平台。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研员应该为教师营造求真、求实、重视研究的教研氛围,提倡教师之间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共享的专业对话,以求形成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团队,达到经验分享、学术互助、共同成长的目的。网络教研为更加有效地实现同伴互助提供了方便和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教师教研互动微信群、QQ群,创设动态研讨平台,定期开展活动,使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聚集在一起,畅谈经验,倾诉困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助和交流,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研讨话题发表意见。这种有针对性的网络教研氛围好,交互面广,有助于教师解决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6.创建微信公众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反思可以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体会到为人师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反思的形式,其中,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型载体,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深刻反思创设了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可以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帮助教师将新理论不断内化。还可以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记下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随想,让自己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

總之,网络教研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引领作用,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教研活动和培训可以更加频繁、灵活和快捷,也更加具有实效。网络教研给教师提供了交流思想、共享思想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思考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王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7,(11).

[2]常红英.如何利用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J].电子信息,2016,(20).

[3]俞凤春.创新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J].西江文艺,2015,(1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网络教研教育现代化专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