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生美文明与共

2021-06-08郭爱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全观野生动物万物

郭爱珍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学角度了解生物安全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和谐的人地关系是生物安全的保障,并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出保护生物安全的措施,从而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是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新课程增加的选择性“必修三”模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全面了解国家安全体系及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等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课上,笔者首先播放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片,帮助学生认识地理课堂所涉及的资源、生态、生物安全的有关内容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同时,笔者借此激发学生结合2020年开始蔓延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展开讨论,分析国务院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必要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共鸣,坚守人地和谐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二、凸显和谐的人地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案例式教学,借助案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一系列地理问题。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用地理的情怀观人类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笔者选取云南滇池从国外引入水葫芦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长江沿岸因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导致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江豚的数量不断减少等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组探究外来物种入侵产生的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等问题。学生通过这些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问题情境,在研究、探讨中锻炼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认识到“人类—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关系,从而树立人地和谐观。这样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知,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感悟文明共处之道

近年来,重大新型突发性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新冠病毒流行的罪魁祸首是野生动物吗”准备课堂辩论的相关素材,课上让正、反两方展开自由辩论。此环节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感悟人與自然的文明共处之道。课堂以学生的集体朗读结束,引用的这段文字使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观念得到升华。

我叫野生动物,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人类请记住: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

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

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

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

……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生物安全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相关,维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学生只有将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的保护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付诸行动,才能将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笔者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安全角度,从不同层面提出保护生物安全的措施后,让学生课后亲手绘制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画,编写生物安全宣传语,录制家庭行动小视频,在学校和自己所在社区进行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悟人地文明共处,才能和谐生美。

猜你喜欢

安全观野生动物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