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6-08龙洁万静曹霞翟超黄彩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循证依从性用药

龙洁 万静 曹霞 翟超 黄彩英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528451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病,其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感知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思维障碍等症状〔1〕,其病程迁延、极易复发、预后较差,患者在用药治愈后仍需继续服药观察效果。由于多数患者在长期住院用药过程中,其社会功能会逐渐下降,生活无法自理,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严重情况下甚至丧失工作、学习能力,对患者与其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有效改善这一症状,在对患者用药治疗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循证护理是一种通过寻找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的护理模式〔2〕,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体现,对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在本研究中,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将对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改善情况做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各43例。普通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3~41岁,平均(28.58±9.27)岁;病程1~5年,平均(3.50±1.50)年。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42岁,平均(27.58±9.37)岁;病程1~4年,平均(3.10±0.90)年。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普通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每季度开展1次精神病学相关知识讲座,向患者发放精神科健康手册与科普读物;对不良情绪患者行心理干预,并说明持续用药的重要性。

1.2.2观察组 行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组:选择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副主任医师在内的6名成员成立循证护理组,组织成员开展关于循证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讲座,明确各成员职责,共同参与此次循证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2)确定循证问题:结合小组成员自身护理经验与患者病情,确立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为主要问题,并导致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患者对于病情认识不足,服药缺乏持续性,用药中不良反应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导致〔3〕。(3)循证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权威文献与资料,对文献资料的实用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制定科学可靠的护理方案。(4)护理措施:①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顾虑,安慰、疏导其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仔细讲解这一病症发生机制、治疗方式、护理配合事项等,使其身心尽量放松,避免产生过大的心理障碍。②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患者自身病情进行评估,并开展绘画、书法、音乐等课程指导,确保每周每项技能训练时长达15 h以上〔4〕。根据患者回归社会后自身工作意愿开展职业咨询与劳动作业,模拟简单的工作环境,每周2次,每次1.5 h。③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对社交能力较低下的患者,先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交能力水平,结合个体心理干预与集体辅导引导患者展开正常人际交往与沟通,并进行交友会谈、社会角色扮演、社会适应训练等,锻炼其基本社交技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④家庭干预康复。在护理前期对患者家属行集体家庭授课,包括看护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维持治疗、精神病知识等方面,提高患者家属的看护能力,每月定期开展1次;并告知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支持与理解,避免带有偏见或过多指责〔5〕,鼓励其多开展社会活动。后期则对患者自身开展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及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对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维持其情绪稳定平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每月1次。⑤用药监督。每月对患者及家属开展1次用药指导,包括服药自我管理、识别药物不良反应、遵医用药重要性等方面,对于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大者要详细解释,并根据其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从而消除患者心理顾虑,提高其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护理期间维持用药。

1.3 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1年复发情况、用药依从性(若患者在护理干预中能遵医嘱用药,定时按量服用,则为用药完全依从;若患者护理中被动服药,偶尔忘记服用,或出现拒绝用药、藏药情况经教育后及时改正,则为部分依从;若患者护理中不遵医嘱用药,经教育后仍发生拒药、藏药情况,需采用强制手段,则为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6〕。(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社会功能康复效果:①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对患者社交能力、生活能力、职业能力等10个项目评分,采用0~2分3级评分法;总分值在2分以上,则为存在功能缺陷;分值越高,则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严重。②简明精神量表评分(BPRS):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有无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将其分为7级,以1~7分为准,共对患者28项精神症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精神状况越差,病情越严重。③康复状态评分(MRSS):对患者依赖、社交、活动能力、目前症状与异常行为4个量表28个条目进行评分,采用8级评分法,以0~7分为准;分值越高则患者康复状态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及BP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及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与精神状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SDSS及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及BP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MR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MR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依赖、社交、活动能力、症状行为量表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RSS康复状态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用药总依从率为90.7%,普通组为76.7%。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1年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1年复发率为14.0%(6/43),普通组为37.2%(16/43)。观察组护理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0,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它是指人的认知与基本思考结构发生碎裂性病变,从而引起思维、感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与环境不和谐症状〔8〕,其病因较为复杂,但个体心理易感素质与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在疾病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应激因素加剧,使得这一病症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当前临床中针对其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从而控制其临床不良症状,但对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理想。且有研究〔9〕认为,多数患者在经药物治愈后仍需继续用药维持,而其中66%的患者在停药1年后会再次出现复发情况,因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改善其社会功能有明显效用。

循证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通过确立循证问题、寻找证据,根据科学依据与临床丰富经验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从而针对性解决患者在社会功能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患者社会认同感〔10〕。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在确立循证问题“社会功能缺陷”后,采用心理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病症,并配合护理工作展开;随后针对这一问题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增加患者社交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并采用家庭干预康复让患者获得社会、家庭支持,提高其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向其说明维持用药的必要性,详细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顾虑,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因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大大提高,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且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理想,SDSS、BPRS、MRSS评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与郁涛静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也进一步表明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循证依从性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