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缓慢减量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2021-06-08田晓玲陈莉鲁应佳何瑶
田晓玲 陈莉 鲁应佳 何瑶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炎综合征,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二十到三十,且逐年上升[1-3]。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口服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的首选方案[4]。然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存在较强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存在较多禁忌且患者依从性较差[5]。有研究提示,泼尼松不同给药剂量可影响疗效,但存在争议[6-7]。故本文拟探究临床应用泼尼松缓慢减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应用泼尼松缓慢减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指导。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快速组和缓慢组,每组43例。入选的8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心肺及肝肾机能均正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方法
快速组首周使用泼尼松40 mg/d 治疗,之后每周递减10 mg/d治疗,直到第5周后维持在10 mg/d。共服药10周,均每日1次。
缓慢组首周使用泼尼松40 mg/d 治疗;第三周减至35 mg/d 治疗,之后每周递减5 mg/d治疗,直到第8周后维持在10 mg/d。共服药10周,均每日1次。
观察指标:①治疗总有效率;②不同时间点肝功能指标。时间判定:治疗前为T1,治疗后为T2。
三、疗效判定
显效:无临床症状,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浓度降至正常值;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浓度下降至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死亡。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总有效率比较
缓慢组治疗有效率为95.3%,快速组治疗有效率为69.8%。缓慢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快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二、肝功能指标比较
相较于T1,T2时缓慢组和快速组患者的TBil、ALT、AST、γ-GT及AKP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缓慢组患者TBil、ALT、AST、γ-GT及AKP等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快速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缓慢组发生胃肠道不适8例,骨质疏松2例,浮肿10例;快速组发生胃肠道不适7例,骨质疏松2例,浮肿11例;两组泼尼松使用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讨 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提示其女性患者居多,是一种对肝实质造成渐进性伤害的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型不同,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于遗传因素和病毒性感染有关[8]。因其大部分长期无临床变现,加之易漏诊误诊,不能及早诊断及治疗。目前,国际上一般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泼尼松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被推选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首选药物[9-10]。然而,针对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约50年前,当时对于药物代谢的具体研究尤其是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分子学诊断缺乏足够工具[11-13]。同时,由于考虑到泼尼松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较差,肝脏代谢药物的效率会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因此,临床上普遍期望使用小剂量泼尼松对患者进行治疗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
然而,有研究报道称在尼泊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中缓慢减量可以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同时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14]。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发现泼尼松缓慢减量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影响[15]。因此,本研究拟探讨泼尼松缓慢减量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缓慢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证实缓慢减量的泼尼松治疗方案,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缓慢组中无治疗响应患者所占比例明显更低。提示该方案对于促进泼尼松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本研究对应用泼尼松在不同时间节点,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发现,缓慢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快速组患者(P<0.05)。对肝功能的考察有两重意义,一方面肝功能的改善意味着患者肾炎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泼尼松代谢本身会增加肝炎患者的肝脏负担,因此也是患者是否能有效代谢泼尼松的指示指标。缓慢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快速组提示泼尼松缓慢减量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肝脏代谢造成过量负担。最后,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泼尼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泼尼松使用相关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深入地证实泼尼松缓慢减量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临床应用中泼尼松缓慢减量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