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香园豆豉里的匠心

2021-06-08肖丽朱佩佩

江西农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稻香豆豉黑豆

文/肖丽 朱佩佩(本刊记者)

一颗小小的豆子,成为厨房的百搭调味品,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受到家家户户的欢迎,中间需要经历什么?这个问题,南昌稻香园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用了40年,依旧在探索最佳答案。

几十年来,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从选豆、浸泡、蒸煮、冷却到接种、制曲、洗曲中的每一道工序,在“坚持传承”和“改革创新”中反复实验,力图得出最优效果。

制豉源流

宋末元初,青岚九枫塘李氏(南昌县塔城乡人)开始大量生产豆豉,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特产“稻香园豆豉”。据传,乾隆下江南路过塔城乡在九枫塘落驾休息,忽然被豆豉阵阵浓香吸引,不禁赞叹:“稻香园飘香,稻香豉更香!”“稻香园”由此得名。

豆豉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众多酶类,这绝不是任何一株优良菌种或酶制剂所能单独提供的,必须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而选豆、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曲……每一个环节都对发酵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几百年的积累,塔城乡农户自有一套独特手法,这项传家之宝的技艺,以“传男不传女”的方式,只在塔城乡世代流传。

古法传承

豆豉制作季节性要求颇高,每年开工于三月份,收工于九月份,且只有当夏秋的烈阳暴晒一整天,才能够更好地发酵。江南多烟雨,农户们也就无法只靠做豆豉为生。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塔城乡农户们开始更多地投入其他行业,最后连本土黑豆的种植面积也逐年下降,制作豆豉的技艺渐渐丢失。四五万人口的塔城乡,能吃到的豆豉只有200斤。

眼见着塔城乡“稻香园”豆豉这个“百年老字号”就快要保不住了,中学毕业不久的农村回乡青年李保根,作为“稻香园”豆豉第二十一代传人,内心十分焦急:豆豉一直是家乡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稻香园”豆豉是塔城乡的金字招牌,如何能丢?

1981年,李保根毅然决定创办塔城“稻香园”豆豉酿造厂,招募本地员工,将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并最终建立了统一生产车间。厂房面积不到50平方米、员工也只有几名,资产总额仅几千元,这就是南昌稻香园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最开始的模样。

专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创新,稻香园豆豉集传统工艺之精华,循自然发酵之古法,经20多道工序和半年以上两次发酵精制而成,豆豉独特风味几十年不变,得到越来越多“好这一口”的老客户的青睐,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短短半年时间,占地600平方米的新厂房拔地而起。

如今,“稻香园”集团成为了一家拥有员工120名、厂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总资产565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898万元)的全省明星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产销量为省内龙头、国内前茅,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昌市重点民营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以“稻香园”为代表的南昌豆豉传统制作工艺,更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遇瓶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理区域环境不同,百姓偏爱的口味也不同。

江西人喜纯辣,豆豉以饱满的黑豆为原料,成品久储不霉、久煮不烂、入口即化,日常小菜撒上一把豆豉,更添几分风味;湖南人喜香辣,豆豉主要以泥豆或小黑豆为原料,成品豆豉粒小色黑,皮皱肉干,质地柔软,豆豉炒辣椒是湖南人的心头爱;广西人喜酸辣,豆豉原料常用当地特产黑豆,成品色泽鲜黑油润,颗粒完整,香气浓郁,衍生出各种层出不穷的美食;广东人喜清淡,豆豉原料除了黑豆外,还配以鲜姜,自然生曲发酵,豉肉松化、味道鲜甜;重庆人喜油辣,豆豉多以黄豆为主料,低温发酵长达一年以上,清香散粒,化渣回甜;云南人喜咸辣,由黄豆发酵沤制而成的哈尼族美食有着一股浓烈、绵长而陈腐的味道。

“稻香园”豆豉省外市场目前主要有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安徽的合肥以南地区,省外市场难以打开。如何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国内市场份额,进而发展为国际化的产品?“稻香园”品牌正在积极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未来之路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机结合,优选、优化生产菌种,既能促进产品质量,又能增加产量。

为时刻了解科技最新动态,获取更先进的机械设备,稻香园公司积极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联系,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面向学生开放,以培养更多年轻人了解“稻香园”豆豉制作的“非遗”工艺,甚至吸引他们加入“稻香园”团队。

“老字号品牌不能丢,现在就希望培养一个团队,把稻香园做优做强,更有生命力,这也是我这几年都在做的事情。”让“稻香园”豆豉永久飘香,这是李保根肩担的重任,更是对后辈传承的期待。

猜你喜欢

稻香豆豉黑豆
风吹七拱稻香禾花鲤
嘿,小黑豆
那只名叫黑豆的老鼠
稻香,稻香
母亲的豆豉火焙鱼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虾戏稻香
豆豉堪称『长寿豆』
黑豆豆
为何要多吃醋泡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