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独山玉多色性的玉雕设计研究

2021-06-08张珂蔡士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独山玉雕色彩

张珂,蔡士泽

(南阳市科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独山玉,英文标注为“Dushan jade”,又名“南阳玉”,简称“独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北部之独山而得名,独山玉的“独”字也可解释为多色共存于一石,故又称“多色玉”“五花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玉之一。在《珠宝玉石名称标准》(GB/T16552-2010)中,独山玉为宝石级蚀变黝帘石化斜长岩及辉长岩。由于独山玉独有的成矿条件,特殊的矿床类型和多种的矿物成分而呈现白、绿、蓝、红、紫、黄、青、黑等基本色,以及相互浸染、融合而成的混合色及过渡色。在《独山玉命名与分类》(GB/T31432-2015)国家标准中,独山玉的颜色分为8个品种15个亚种(表1),艺术研究价值极高。

表1 独山玉基本玉色名称及分类表

一、独山玉色彩应用历史

独山玉开采应用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958年河南省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独山玉铲,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铲”。从出土的独山玉文物中发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夏商周时期,独山玉器在用途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以玉斧、玉凿、玉铲为代表的实用功能玉器,以玉戈、玉钺为代表的玉礼器,以及以玉珠、玉簪为代表的装饰玉。因此,如果从对独山玉色彩的认知到应用角度上进行分析,就可以将独山玉的历史经历划分为“无意识—认识—利用—熟练运用”四个阶段。(表2)

表2 独山玉色彩运用阶段

图1 图1 苏武牧羊

图2 心路

新石器时期的独山玉铲、玉斧、玉凿等多为先民们的劳动工具,多以硬度、锋利度高的黑花独山玉为材料,侧重于实用功能,对色彩并无太多应用意识。新石器时代至夏商,人类逐步进入文明社会,玉戈、玉钺、玉杖等玉礼器逐步出现,这些玉礼器,对独山玉的选用已有了明显的用色意识和要求。夏至战国,独山玉磨制技术较史前文明时期更加娴熟,对独山玉的色彩应用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75年安阳小屯村北两座房基遗址出土的玉鳖和玉龟,是已知我国历史最早的“俏色玉雕”,被称为俏色玉雕的“鼻祖”,对后世独山玉及其他玉种的设计影响深远。

文献中关于独山玉色彩的应用也多有记载,“宛珠之簪”(秦·李斯《谏逐客书》),“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汉·张衡《南都赋》),“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南朝·陶弘景),“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都对独山玉中色彩的熟练应用和精湛技术给予了评价。我国现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渎山大玉海”(元代),口径123~182cm,高70cm,深55cm,周长493cm,重约3500kg,色彩多为黑、青、白三色,气势恢宏,沉雄博大,外在形制与内涵借助厚重的三色得以统一。

二、独山玉色彩的传统设计方法

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中说:“色彩就是生命。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和灵魂。”杨伯达先生总结独山玉,“独玉、独厚、独秀、独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认为独山玉“五彩缤纷又陆离,利用得当生妙趣;诗情画意均展现,艺术如酒醉心脾。”利用独山玉的多色性,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根据独山玉料的色彩、形状、纹理,按照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对美学的感悟和知识的储备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提升创作空间。独山玉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的色彩使用方法是传统独山玉雕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其方法主要有:

(一)美玉不琢,取其天然美

“美玉不琢”是现代玉文化的特征。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已越来越倾向从旧时代传统的审美意识转向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美,“美玉不琢”思想正好与现代人的“原生态”需求相一致。独山玉变化莫测,不可重复的色彩图案异常丰富,不用雕琢就是一幅幅天然的图画,美丽、神奇,使人遐想。

还有一部分玉雕设计方法遵从“天造胜于人造”“自然美才是最伟大的美”的理念,在独山玉的设计时,不琢或少琢,最大限度地保留玉料的原形、原色、原始美。“以形仿型,以色赏色”,一块独山玉料,不加雕琢,已成为一座巍然耸立的山峰。一枚独山玉切片,不用修饰,已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顺色立意,表现自然美

顺色立意,是指将玉色、自然纹路与所表现对象本色贴近,达到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艺术表现手法。如绿色表现树木、蔬菜、碧水等,红色表现太阳、火焰、鸡冠等。

独山玉多色共存,丰富多变。每一次的设计都无前例可循,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是因石而异。这就要求设计师同时具备对独山玉色彩的解读能力,玉质、玉性的感知能力,纹路走向判断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与提取能力等。一次顺色立意成功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独山玉的材质美、自然美和意境美。如作品《苏武牧羊》(图1)利用独山玉的自然色彩,白色设计为纯洁的白云,渐融的残雪和数十只形态各异的绵羊。作品正中为苏武手持汉节,忠贞不屈的高大形象。绿色雕刻为茵茵的青草和树木,一切都巧妙自然,如同天成,成为独山玉顺色设计的经典之作。

(三)挖脏去绺,增加装饰美

玉雕创作设计中的“挖脏去绺”,指的就是为更好地体现玉质美,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去掉“脏”“绺”的设计手法。“脏”,一般是指玉料不纯净,含有杂质和杂色。“绺”,指的是因玉料不同纤维的生长方向不同而出现的裂纹或比较突兀出现的线、绵、砂心、空洞等,在创作设计中都应去掉。对有些小“绺”,则可以用避开和遮蔽的方法处理。挖脏去绺的方法能使作品更加纯净,增加美感,突出艺术效果,在独山玉雕创作中较常见。

(四)俏色巧雕,彰显独特美

独山玉色由于颜色多变,色带走向、深浅、交织情况复杂,其设计雕琢过程往往具有可变性、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创作者具有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把颜色解读到位,分清择净,精准运用。所以俏色巧雕就成为独山玉设计最为常见、最为独特,也最为出彩的设计手法。一件多色俏雕的独山玉,如果能把千变万化的天然颜色,因材施艺,用尽、用绝、用美各色,就达到“一净、二巧、三绝”的艺术境界。“净”指的是颜色没有相互干扰、混杂;“巧”指的是颜色运用巧得自然,顺理成章;“绝”指的是艺术效果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令人拍案叫绝。作品《心路》(图2)就是一件独山玉俏色巧用的佳作,朝圣者紫色的脸庞、洁白的围巾,黑色的衣袍,朝圣者手中的转经轮,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生动,俏色利用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加上精湛的雕工,呈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极强的心灵震撼。

三、独山玉雕色彩设计的创新和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着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多样化、个性化。在基于“传承”玉雕用色技艺的基础上,独山玉多色性应用也不只拘泥于传统的样式和方法,创新玉雕样式,拓展玉雕新工艺,延申用色设计新思维的途径也日渐丰富。

(一)体裁、题材创新中的用色拓展

传统的玉雕作品分为玉雕人物、动物、花鸟、瓶素四大类。独山玉的特点,用于对人物、动物、花鸟体裁的表现更为适合,适宜表现有生命、动态、色彩丰富的对象。题材上,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都是最为常见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审美趣向也逐步多元化。一部分玉雕作品已从大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题的延伸色,小到人们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怀旧、恋乡情结表现出的清爽色等需求中拓展出了独山玉山子雕体裁的用色,青山绿水、丝绸之路、田园风光等题材,唐诗宋词、历史典故等内容都成了独山玉雕作品题材场景色塑造的新方向。

(二)色彩构成中的思维创新

独山玉含有多种色素离子和矿物成分,所以完美无瑕的独山玉廖寥无几,瑕疵时常出现在美玉中。虽有挖脏去绺,掩脏遮绺的传统手法,但对玉料也产生了破坏。若在玉料得以保全的情况下,随机应变、逆向思维,改瑕为瑜、将杂色作为图案,将脏色变为俏色,往往艺术效果能出其不意,化腐朽为神奇。

《双龙捧福》原为一件独山玉花卉瓶,按照传统设计思路,红为花、绿为叶,白做瓶身,但在制作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条黑色条状的绺,这时瓶身已定型,如挖去黑绺,瓶身就残缺。设计者别出心裁,将黑色条纹琢成两条盘绕瓶身的祥龙,改瑕为瑜,意味无穷。

黑白色料在独山玉传统分级中被列入下等料。黑色还往往被作为“脏色”被挖掉,或被作为山石、作为陪衬,不被人重视。近年来玉雕设计者不断研究黑白料的特征与特色,结合现代简约黑白色审美理念,大胆创新,使黑白巧妙搭配、将“丑色”变为“时尚色”,在有限的资源下,拓展了独山玉色彩应用的新空间,如作品《熊猫品竹》,用黑白色还原熊猫真实相貌特征,干净纯粹,可爱妙趣。

(三)艺术门类间的互鉴融合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独山玉的用色创作也逐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学习交流的姿态、博采众长的动态,与其他艺术门类互鉴融合,汲取营养,丰富创作语言。

从独山玉的构思色彩、透视关系而言,其特征与中国画的风格最为契合,同时其表现的意蕴也与中国画最为统一。近年来,设计者将中国画的构思原理和法则,主次、宾主、疏密、聚散、虚实等技法与独山玉的各色相融合,并巧妙地吸收了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独山玉设计作品《天池》就是巧用独山玉的黑、白、灰及其过渡色,依色赋形,因材施艺,使作品形色相依,形意相融,像水墨画一样的含蓄自然、意味深长。

(四)组合设计中的化朽为奇

传统独山玉雕都是单件单独设计雕刻,加工过程中切、割、掏、挖、钻在所难免,但切、挖、钻出的小料多而杂乱,色彩多样,形状也难以统一,往往被作为边角料遗弃,利用率低。随着现代设计形式的多元化与新异化,设计者们在充分利用玉石小料和切片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们立足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将独山玉小料和碎片,根据现代色彩配色方法进行组合使用,开发出的一系列文化内涵丰富、色彩艳丽、品位文雅的玉文化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独山玉雕的用色创新技法还有很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就是拓展独山玉用色的新方向。

四、结语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玉雕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独山玉雕色彩设计的创新拓展,需要广大从业者紧跟时代,积极探索,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开阔视野,辩证取舍,实现独山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独山玉属我国稀缺的宝玉石资源,在目前所知的探明矿床中储量十分有限。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创新优秀非遗文化,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宝玉石资源,实现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解读、传承、创新独山玉雕的创作设计,深度挖掘独山玉的艺术潜力就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猜你喜欢

独山玉雕色彩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守望独山玉雕刻之意义探究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玉雕青松献祖国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神奇的色彩(上)
平湖市独山港镇航天科普中心揭牌
独山县举办独山古城文化及发展专题讲座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