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镇生态文化衍生品开发设计研究
——以萤火虫元素的台灯设计为例
2021-06-08张锐
张锐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430205)
一、生态文化与文化衍生品
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的文化体系,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反映出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过渡。同时,生态文化是基于反思工业文明,反思工具理性与资本逻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主流文化呈现,必将引领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文化衍生品是指依托人类文化的再产生过程所形成的衍生物。据此可以将生态文化衍生品设计理解为依托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和谐共生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的衍生物品设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直接物象映射。
二、五峰镇区域内生态文化优势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1.生态文化优势。五峰镇位于湖北省五峰自治县,属武陵山支脉,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为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是一个少数民族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境内物种多样,林特、水电、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1%,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且有众多因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可谓是发掘生态文化的宝库。
2.产业结构。五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发展结构,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使用也仅限于土地、矿产、生物资源,虽近年来旅游资源被逐步开发,但整个依托生态文化发展的产业链并不完备,可以对当地与生态文化相关的人文要素和传统手工艺技艺进行更为深入的发掘,通过生态文化的引入将有资源无方向、有素材无产品、产量低、附加值低的手工艺业态和现有生态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衍生品的形式产品化、工业化、量产化,从而培育出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增长点。
3.依托生态文化开发衍生品。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其固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是不可轻易移动的,所以外界想要了解并感受到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就必须身临其境。因此旅游业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实地体验的需求,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感受到这种到达现场的切身体验,所以,依托当地区域生态文化特色所开发的衍生品成为了可以从侧面了解该区域的一个有效途径。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衍生品了解到更多关于该地的地理、生态、人文等信息。
三、五峰生态环境中生态衍生设计元素的选取
图1 文创要素意向图
图3 细节构造
五峰全境皆山,森林植被丰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及异兽珍禽,水中出产各种淡水鱼类。由于地形复杂,小气候特征十分明显,故植物生长极其丰富。得益于优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农业、林业自然而然成为主导产业之一,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发展,这种纯天然的环境,为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共生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些生物的存在是生态良好的有效证明,人们生活在其环境中必然的会与很多生物产生交集。有些生物总是显得神秘,与人们的交集较少,并非经常性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不太会让人产生亲近感,而有一种普通且与生态环境紧密关联的小生物,却成为了人们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羁绊和印象中对生态环境优良的认可,那就是萤火虫,萤火虫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苛,容不得半点污染和人为破坏,其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有“环境指示灯”之称。选取萤火虫作为当地生态文明的一个最细微的自然要素,就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将人们在五峰山区地带夏季夜晚看见萤火虫时,对身在自然空间中的惬意感受和体验进行保留、还原,创造出一种带入感,以此激发出人们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四、以萤火虫为元素的衍生产品开发设计
(一)载体选择
萤火虫给人的印象就是,在暮色深沉时,房前屋后的草丛或林间,忽明忽暗、此起彼伏的亮起星星点点微弱的光,受到惊扰时会缓缓飞起,在空中持续地闪烁,逮到一只,轻轻的放在手中,就像是捧举着掉落凡间的星星,引发人们对美好的联想,这或许就是人们对于自然生态文化最朴素的情感,正是这份返璞归真的质朴,体现出人类生存方式的文化自觉与对生态转型的内在需求。
萤火虫所发出的低亮度的光只有在周围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才能被察觉,此类暗光环境中的微弱光亮可以被还原成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不需要明亮的灯光,不需要清晰的剪影,只需要微微的亮度,能照映出物体模糊的轮廓线即可。与这种情景最能呼应的就是一种弱光氛围的营造,而灯具类产品的光效则是能符合且体现出这种需求最恰当的产品载体。
(二)元素提炼
萤火虫多栖身于草丛之中或闪烁于树木之间,这些地方就是萤火虫的活动场所,草叶和树木的枝条形成了与萤火虫具有关联性的生态元素存在。因此在产品设计的元素中选取了一两根具有某种方向性延伸感的枝叶状形态,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以小见大的手法来隐喻出草丛或树木的存在。
对于萤火虫元素的外形提炼把握,首先是通过观察其作为昆虫的三段式身体构造,再对其爬行、起飞、降落时的动态进行线条的提炼和归纳,最主要的是凸显萤火虫腹部后端发光的特点,从而抽象出萤火虫发光灯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为了使这款灯具呈现出一种场景特征,整个外框造型采用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扇面形构图方式,希望营造出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感。
外框采用对称的设计,内部构件采用三分法的构图,将画面水平和垂直地划分为3个大小相等的部分,即3×3的网格。画面中横向和纵向交叉的各四条隐形的分割线在中间部分,形成了4个交叉点的位置,在这些交叉点的位置设计主体物件,可以用于突出画面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这种构图分布方式很准确地适配了萤火虫和草丛、树枝等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题表现,同时还可以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使整个灯具的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产生一个具有视觉平衡美感的趣味中心。(图1)
(三)萤火虫元素的台灯设计
背景技术。现有的台灯结构简单,一般为插电式台灯或充电式台灯,插电式台灯是利用导线和电插头直接与电源相连接,采用的是直接供电的方式;充电式台灯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接通电源实现充电,经过较长时间的充电后,由蓄电池为台灯的灯泡提供电能。且目前大多数台灯的发光源比较集中,一般为一个灯头或一根灯管,发光源比较集中会导致光线照射角度单一,在灯下很容易形成影子,存在一定的使用弊端。
1.整体结构设计
在灯具的使用过程中因为需要连接电源,所以会有插头和电线的出现,而这条长度固定的电线会给人一种显得多余的赘物感。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尽量避免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有电源线的视觉干扰。无线供电模块包括线圈、供电电路板以及USB接口,供电电路板的输入端与USB接口相连接,USB接口设置在底座上壳体的外侧壁上,供电电路板的输出端与线圈相连接。
外框架的设计采用了圆形、椭圆形、扁圆形等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对应地匹配了不同形状和尺度的底座,以达到两者在横向纵向比例关系上的视觉协调与一致性。底座的外观是一个被固定住的壳体,内部安装有无线供电模块,底座壳体的两侧开设有支架固定孔,支架固定孔内插接固定有主干支架,主干支架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插接固定头,各插接固定头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分支支架,分支支架上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上通过灯体连接件安装有灯体部分,灯体部分的内部安装有无线受电电路板、蓄电池和LED灯珠,这三个部分在等体内相连接成一个整体。
2.细节构造设计
发光灯体设计:发光灯体包括外壳体、发光壳体、上插接槽、下插接槽以及翅膀部件,外壳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发光壳体,外壳体的外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多个上插接槽和下插接槽,上插接槽或下插接槽内插接固定有翅膀部件。发光壳体采用半透明树脂材质制成,发光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灯珠。单个灯体的外观上是经过设计加以简化抽象后的具备动感元素的萤火虫造型,一个向上的动势,一个向下的动势,通过在同一个灯体上设计出四个不同方向的开口,这些开口的倾斜角度和弧面朝向均不相同,灯体上下进行180°的旋转后,可以在两两对应的插口处插入半透明的翅膀,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动态特征(图2)。独立发光的萤火虫形态灯体,可单独取下作为移动光源照明使用,在其黑色腰线部分上下对应地设计有两个孔洞,用以与支架的固定连接。
枝叶状支架设计:采用主干支架和固定分支支架组成了台灯的支架体系,主干支架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插接固定头和第二插接固定头,第一插接固定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分支支架,第二插接固定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分支支架。分支支架上有小孔,用以固定一个更小的支架,该支架起到了固定连接发光灯体的作用。(图3)
3.与生态文化衍生的关联性呈现
以萤火虫为元素进行了一套系列化的台灯设计,以此强调视觉效果的整体性。通过对萤火虫栖息在枝条、草叶上自然状态的模拟示意,来引发使用者由此产生的对萤火虫生态环境的关联性的想象,进而体现出设计中深层次的,关于生态文化的思考和关注。考虑到萤火虫可以在飞行中发光,所以灯体内置充电电池,由无线供电的方式来提供电能,可以从整体中取下来作为移动照明单独使用,以还原那种小虫自由活动飞舞的光源效果。此外,所采用的组装式结构,让结构关系显得更加紧凑,造型上符合视觉审美的形式法则,并且通过设置多个不同角度的发光源,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灯下形成影子。通过在审美、功能、结构、使用方式上的设计呈现,不仅在产品功能性上匹配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契合了当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一种渴盼心理,这也正是对生态文化价值认同的体现。(图4、图5)
图4 效果图
图5 萤火虫灯具实体展示
五、结语
在中国,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遍布全国,五峰地区作为湖北省一个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只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此类地区大多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不能比肩发达城市,建设上略显滞后,但正是因为尚未开发完全,所以其在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发掘。在国家大力倡导推进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下,需要通过对符合各自区域特点的相关生态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来探索打造出能体现区域优势的生态文化品牌,而以生态文化进行的衍生品的开发设计则能从文化产业的大视角出发助力区域化生态文化保护与地区发展。要实现上述美好愿景,除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需要生态观念的加强、文化的传承保护、观念的改变以及先进生产力的介入,同时更需要了解新兴市场、关注新一代的用户,以发展的观点来进行系统性的判断,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