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医学生线上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

2021-06-08蒋召彬陈永侠杨秀木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学方式资源

蒋召彬,陈永侠,杨秀木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应运而生,该种知识传播和培训方式一经诞生即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的喜爱,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热潮。在线教育在美国最先发展,“可汗学院”和MOOC(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平台的成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国外热潮冲击,国内的大型网络公司也开始重视在线教育平台的开发,如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教育部也成立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包括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精品视频公开课等。2020年上半年,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均延期开学,尤其是大学,因学生地域分散,第一学期少有大学复学。教育部于2020年2月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在疫情期间实行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替代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疫情爆发期间,我们看到我国医务人员积极抗击疫情的满腔热血和义无反顾,而医学生是国家卫生防控事业的后备力量,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当前在线教学正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其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状况尤应值得我们关注,然而检索国内各大数据库,对医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研究只有寥寥数篇,因此本研究对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医学生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情况,线上学习的效果及其对线上教学的评价,以期为今后医学生在线教学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蚌埠市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为84.3%。其中,男性120人(23.7%),女性386人(76.3%);家庭所在地,乡村399人(78.9%),城市与城乡结合部107人(21.1%);年级,大一272人(53.8%),大二146人(28.9%),大三81人(16.0%),大四7人(1.4%),大五0人(0.0%);父亲学历,专科及以上27人(5.3%),高中及中专85人(16.8%),初中及以下394人(77.9%);母亲学历,专科及以上22人(4.3%),高中及中专50人(9.9%),初中及以下434人(85.8%)。疫情前参加在线学习的频次,非常频繁(27.1%),经常(31.0%),一般(24.3%),偶尔(13.4%),从未(4.2%)。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课题组自编“大学生线上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调查表以及在线教学整体评价表。其中,在线教学整体评价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校与教师工作评价、在线教学平台使用评价以及在线学习效果与满意度评价,共六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不同意”记2分,“一般”记3分,“同意”记4分,“非常同意”记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在线教学的评价越好。本次调查该评价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3,信度较好。

(三)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Epidata3.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录入过程中双人核对。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

1.在线学习设备和平台

大学生疫情期间使用的在线学习设备以笔记本电脑(75.9%)和手机(91.5%)为主。选择的在线学习平台主要是: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73.9%)、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64.8%)、钉钉(75.1%)、雨课堂(54.0%)、腾讯会议(76.5%)、腾讯课堂(88.3%)以及教师自建的社交群(48.6%)。学生认为对学习有帮助的平台功能:录播(76.1%)、视屏中嵌入测试题(42.9%)、签到(45.3%)、语音作答(24.1%),作业、测试及评价(66.0%),弹幕、投稿(27.3%),同学互评(20.2%)、直播(33.6%)、论坛(8.7%)、学习情况统计(25.7%)。77.9%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平台现有功能基本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参见表1)。

表1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设备和平台使用情况

2.在线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大学生疫情期间使用过的在线学习资源:教师提供的教学PPT、电子教案等(93.9%),教师录制的教学视屏(78.5%),慕课平台资源(65.6%),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15.2%),其他网站免费资源(35.8%)。疫情期间在线学习主要方式:选择各大慕课平台,跟随课程统一的教学安排开展在线学习(65.2%);课前自主学习慕课资源,课上参加教师组织的线上答疑、讨论、习题讲解等活动(51.6%);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PPT课件、视频等资源,课上参加教师组织的线上答疑、讨论、习题讲解等活动(59.3%);在线参与教师的实时音频、视频直播课(72.1%);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44.3%);完成课后学习作业(83.6%)(参见表2)。

表2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在线参与教师的实时音频、视频直播课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完成课后学习作业365 72.1 44.3 83.6 224 423

3.在线学习互动情况

大学生认为有效的在线互动方式:签到(62.5%)、课堂对话(64.6%)、点名提问(53.4%)、自主发言(52.4%)、小组讨论(41.9%)、在线测评(46.8%)、讨论区发言(50.8%)。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总是”和“经常”仅占26.9%,“一般”、“偶尔”和“从未”占比73.1%;主动向教师提问:“总是”和“经常”仅占15.0%,“一般”、“偶尔”和“从未”占比85%。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总是”和“经常”占比41.7%,“一般”、“偶尔”和“从未”占比52.3%(参见表3)。

表3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互动情况

偶尔从不4.是否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总是经常一般偶尔从不145 57 28.7 11.3 9.1 32.6 44.5 13.0 0.8 46 165 225 66 4

4.在线学习遇到问题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网络拥堵(82.4%),在线学习设备、平台操作难度大(51.6%),教学安排混乱(26.7%),教师准备不充分(15.6%),教师答疑及反馈不及时(17.2%),无法实现有效互动(44.7%),学习资源不足(36.2%)。认为会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自己是否进行课前预习(69.4%),教师是否在课前及时告知课程教学安排(55.1%),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39.9%),教师是否及时答疑和辅导(39.7%),课堂互动是否充分(47.8%),教师选择的在线教学方式(45.1%),在线学习平台是否稳定、流畅(68.2%),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水平(29.1%)(参见表4)。

5.对于复课后教学的意见

疫情结束后更愿意选择的教学方式:纯线上教学(5.1%),线上教学主导+线下教学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方式(29.1%),线下教学主导+线上教学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方式(41.5%),纯线下教学(9.3%),无所谓(5.5%),视情况而定(9.5%)。复课后希望升级信息化学习终端设备:“同意”与“非常同意”占比66.2%。复课后希望加强在线学习方法的学习掌握:“同意”与“非常同意”占比65.6%。复课后希望回归传统课堂教学:“同意”与“非常同意”占比69.2%(参见表5)。

表5 对复课后教学的意见

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4.复课后希望回归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91 241 159 11 4 18.0 47.6 31.4 2.2 0.8 26.1 43.1 28.5 2.0 0.4 132 218 144 10 2

(二)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整体评价情况

本次调查在线教学整体评价表各条目及总分的平均得分参见表6。由表可知,大学生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各项目的评价平均分在3.50分以上,且总分平均分为22.76±4.53。

表6 在线教学整体评价表各条目得分

三、讨论

(一)在线学习设备和平台

疫情期间学生使用多个学习终端进行在线学习,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最为常用。这与鲍乃源等的调查结果一致[1],手机作为联络工具,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而笔记本电脑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持有率也很高。关于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选择权更多在教师的手中,调研发现医学生的在线学习安排还是多依赖于教师,教师选择在何种平台上进行教学,同学们则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本次调研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以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使用最多,这与杨海军等[2]的调查结果一致,大企业旗下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更加齐全,疫情期间的表现更加稳定,更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功能,录播、视屏中嵌入测试题、签到,作业、测试及评价等多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认可,62.5%的学生认为“签到”是有效的在线互动方式,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同学们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可能还存在一些欠缺。

(二)在线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疫情期间学生使用的在线学习资源主要以教师提供的资源以及慕课资源为主。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需要从权威的渠道获取知识并且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习,除了教师提供的课件以及慕课等专业平台的学习资源外,其他网络资源可能不能够满足学习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有限。虽然疫情期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开放,但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可供学生选择的仿真实验项目有限,且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发展尚欠均衡,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教学方案和体制机制[3],教师一时间或许找不到合适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所以无法将其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另外,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大一大二的学生占比82.6%,许多同学对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也难以去学习和使用。

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前自主学习慕课或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课上参加教师的答疑、讨论和习题讲解,这是类似“翻转课堂”的方式;另一种则是在线参与教师的实时直播课。张五英等[4]的调查显示,“自学+集中指导”是教师最喜爱的在线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教师而言十分方便;而邬大光[5]等对6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在线教学方式是“直播+在线互动”。本次调查的结果与两位学者的调查发现均一致。本次调查的高校教师,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学生准备和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学习资源,包括慕课、教师录制的视频、制作的课件等,供学生自学,有超过了半数的同学使用了这种“课前自学+课上指导”的学习方式,但学生使用最多的在线学习方式还是“在线参与教师的实时音频、视频直播课”(72.1%)。对于这种现象,邬大光等[5]认为这可能与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有关,因为直播教学是与传统线下教学最接近的线上教学方式,学生期待和教师能有直接的互动和交流。笔者以为这可能也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集体归属感”有一定的关系。在参与直播课的时候,学生并不一定需要真的去和教师进行互动,但知道教师与自己是实时的同步的,如果自己有需要是可以马上向教师进行反馈,这与“冷冰冰”的视频差别是巨大的,这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另外,参与教师的直播课时,能够看到自己班级的同学也一起在上课,并且可以通过弹幕、聊天群等方式与同学无障碍交流,这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是这个课堂、班集体中的一员,这种归属感是在自主学习时无法体验到的。

(三)在线学习互动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发言”是有效的在线互动方式,但从主动回答教师问题和主动向教师提问两个项目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并不经常在在线课堂上“自主发言”,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频率也不是很高,这表明在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的确有所欠缺,但这也很有可能是大学生“课堂沉默”在线上的一个表现。课堂沉默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不参与课堂互动,这是我国高校教学的一个独特现象,同时也是我国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普遍表现[6]。一般认为,“课堂沉默”会负向影响学习效果,课堂互动正向影响学习效果,但是近来有研究发现,“课堂沉默”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吕林海[7]的研究将大学生分为四类,包括“沉默的思维游离者”、“沉默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游离者”,开朗和沉默代表着课堂互动参与的多寡,研究结果表明“沉默的思维参与者”学习效果最佳,“开朗的思维参与者”次之,“开朗的思维游离者”第三,“沉默的思维游离者”最差,由此可见,“沉默”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和不参与,“开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一定强过“沉默”的学生,“思维的参与”比课堂互动更重要。我们之所以强调课堂互动,其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即,使学生进行“思维的参与”。因此,在线上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表面上的课堂互动参与率,应该更多的考虑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知识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1.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

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过程中网络拥堵的现象较为严重。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全国的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几乎全部参与到线上教与学中,不得不说,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的压力是巨大的,需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网络使用量的服务器,对于各大网络公司,对于我国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仓促之下难免会力有不逮。不过,这也说明我国的网络建设还有进步的空间。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设备、平台操作难度大,这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在线教学中需要重视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指导学生熟悉在线学习平台功能,学生学会使用平台后再开始教学。大部分同学对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都给予的积极评价,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准备不充分、答疑反馈不及时。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在线教学在疫情期间被全面启用,但在线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管机制并不健全,应重视对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课件制作等的质量评估,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约半数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无法实现有效的互动,这与胡小平等[8]的研究发现一致,其调查发现线上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率很低。这可能与教师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线上课堂必然与线下的课堂存在一定差距,网络拥堵也会对互动造成障碍,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课堂沉默”,的确难以保障在线教学互动的质量。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资源不足,一方面因为我国在线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慕课在内的线上学习资源的确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在线教学师生互动困难,学生遗留有众多疑问,通过自身思考和现有的线上资源无法完全解决,致使学生产生学习资源不足的感受。

2.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学生认为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因素,课前预习与课前教学安排告知所占比例很高,这说明大学生深知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当然这也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方式关系很大,教师喜欢采用“自学+集中指导”这种类似“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前的自主学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在线学习平台的网络流畅性对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很大,认为两者影响学习效果的大学生的比例也很高。有趣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要求相对不高,从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前准备、答疑、授课水平会影响在线学习的效果。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教师权威下对教师产生依赖和服从,而不敢提出质疑,这也是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之一[7][9]。鉴于此,虽然从数据上看,学生对教师的要求相对不高,教师仍然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授课工作的每一步,学校也应该设定相应的监督和奖罚制度,提醒和鼓励教师更加认真负责的为以后的线上线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五)对复课后的教学意见

复课后更愿意选择的教学方式,以线下教学主导+线上教学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支持率最高(41.5%),线上教学主导+线下教学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次(29.1%),这与邬大光[5]等的调查结果一致,且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复课后能够升级在线学习终端、加强在线学习方法的学习,这都说明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认同和喜爱,学生希望在复课后依然能够继续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至于复课后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回归传统课堂,理由是:其一,全面在线教学是在突如起来的疫情背景下采取的紧急教学措施,学生可能也抱有在线学习只是一时的替代品,线下传统课堂教学还是主流的观念;其二,线上教学毕竟是新生的教学方式,如此大规模且长时间的开展,难免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网络问题、平台设计问题、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困难问题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感观;其三,疫情期间学生居家时间长,外出活动少,与人接触交流亦少,根据疫情期间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孤独等问题最为突出[10][11],而有研究显示[12],同伴支持能够正向调节情绪,并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因此,学生可能十分渴望学校里同学朋友的陪伴和交流,渴望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和课堂教学。希望回归传统课堂与希望继续进行线上学习二者并不矛盾,两者相互补足,正是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六)在线教学整体评价

本次调查,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评价整体较好,不论是对学校与教师工作评价、在线教学平台使用评价以及在线学习效果与满意度评价,平均分均在3.50以上。关于在线教学的评价,国内研究调查结果不尽相同。邬大光[13]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效果“好、中、差”三者人数基本持平,无法对在线教学效果做出判定;而根据刘燚[14]、马小茗[15]的调查结果,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评价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线教学的效果“一般”,对教师授课的总体满意度尚可,但是对在线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没有达到“满意”的水平。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与胡小平[8]的调查结果一致,其调查显示学生对在线教学整体、学校和教师工作、平台资源、在线学习效果等的满意度均在90%左右。分析原因,虽然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都开展了在线教学,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甚至于不同专业和教师具体进行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差异,且有些专业的许多相关教学内容不适合线上课程[16],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评价。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2.6%),临床医学低年级的课程多是一些基础课程,需要进行实验和操作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因此可能比较适合于在线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另外,本研究仅调查了一所医学院校一个专业的学生,虽然针对性更强,但普适性较差,因此结果可能与国内高校整体的在线教学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四、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疫情期间医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对在线教学的看法和评价,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而言医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的效果较好,对于在线教学整体满意。但本次调查也发现了在线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线上的学习资源以及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线教学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课堂互动不能够充分有效的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能存在欠缺等。就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已经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线上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因此我们仍然要继续加强对于线上教学的建设,针对目前已经发现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线上教学的各种体制机制,努力开拓线上教学新领域,努力寻求“混合式教学”的契合点,开拓和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学方式资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莲心宝宝有话说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