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四级”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与创新
——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2021-06-08李树刚马雪亮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疫情

李树刚,马雪亮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及时组织线上开学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认识开展线上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各学校加强统筹管理,创新在线教学管理模式,依托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主动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以期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一、线上教学管理综述

施黎伟提出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要在“面”上推进线上教学,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谢幼如,邱艺等建议,建立科研引领—学校实施—教研指导—技术支持配合的联动机制能够实现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地,实现问题共享、解决方案共享的同时,形成联合指导小组,个性化解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际问题,保障在线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焦建利对于教育管理提出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需要立即做出响应,系统思考,做好顶层设计,可以利用数据,动态监测在线教学实施状况,予以实时指导和纠偏。郑勤华,秦婷建议学校可开展学分认定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尝试;给予教师充分支持,提高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平台形成质量监测体系。祝智庭建议广大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工作者加强沟通与合作,采集数据,积累案例,优化模式。郭邵青建议,应建立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吴砥认为在线教学更适合以“学”为主,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顶层设计指导实施线上教学的方法,线上教学模式和方式研究,缺乏对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因疫情的特殊性,教学实施线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教学的课堂监控存在很大的难处。如何开展日常教学规范管理;如何通过管理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时长不降,教学质量不降;如何普及信息化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效果;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学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线上教学实践情况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利用多元化线上教学方式,组织师生共同践行“教不限于知识、育不拘于形式、学不困于地点、习不止于书本”,用实际行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校建构起“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教学团队”四个层级和“资源-平台-教师-学生”四个维度立体交叉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质量监控“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有机互动”,形成了“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

图1 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示意图

(一)四层级教学质量保障

通过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四个层级,落实线上教学计划,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1.学校顶层设计,多措并举保质量

学校领导提前谋划,成立线上教学工作组,指导制定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学工作方案》,提出“三不降”原则、实现“四真”目标,为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实施指明方向和思路。学校教务处及督导室通过线上教学研讨会、教学管理例会制、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每日教学数据统计、教学工作日报制、教学反馈及典型案例周报制、日常教学检查每日线上听课及反馈制、督导随机听课制、线上教学公开课活动、师生座谈会、“线上教学第一课”、“线下复学第一课”和“线下复学第二课”等活动,倾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及时保障教学,规范线上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

2.二级院系优化方案,调整落实保质量

学校各二级院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优化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习研讨,组建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团队,跟踪日常线上教学情况,指导教研室和老师落实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切实保障教学质量。针对线上学习困难的学生,统筹开展“一生一策”落实工作,指导教研室和老师对这些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跟踪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确保教学不落下每一位学生。

3.教研室精准发力,树立典型保质量

各二级院系教研室,按照教学部门的部署安排,结合“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建设,组织本教研室老师按照各类不同课程的性质组建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组,开展线上教学研讨、制定线上教学标准化方案,全面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总结及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等,保障每次课教学质量。通过挖掘典型案例,报道推广典型做法。线上教学期间,学校收集40个典型教学案例,向教育厅报送了线上教学数据、成效等共11次,典型教学案例3次。安徽教育网、合肥生活频道报道各1次,学校网站和微信推送报道了24次典型教学案例。

4.教学团队不辞辛苦,凝心聚力保质量

由于乡村居民点缺少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居民点内部道路布局不合理,村庄内部缺乏对环境的营造,整体景观效果较差。由于居民点比较分散且农村人口流失较多,因此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相差较大,土地浪费严重。北部山区有大量空置房屋,有些甚至已经倒塌,破败不堪,占用了大量土地。

面对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按照不同的课程特点、课程性质、教学方向等,发挥团队作用,各教学部门组建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各类教学资源共享等保障日常教学质量。线上教学期间,共组建线上教学团队34个,立项建设校级思政教学团队9个。

(二)四维度教学质量保障

针对线上教学特点,按照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维度,充分挖掘整合资源,通过制度、资金支持等保障教学有序开展,全力保障教学质量。

1.多样化平台,技术支持保障

学校教务处线上教学技术团队积极对接相关主流教学平台,测试各类直播系统,梳理总结平台功能特点,根据线上授课课程特点确定智慧职教云课堂、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QQ直播平台等6个平台。对全校授课教师进行了7次线上教学培训,参与教师达2138人次,并实时对教师和学生平台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让教师和学生尽快熟悉各类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各二级院系针对各类课程性质、教师和学生认可度等选择最优的教学平台,通过平台教师教学示范演练、提前测试等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针对各类教学平台可能因为网络等原因出现的延时和卡顿,做好教学的预案,切实保障线上教学。

2.多渠道整合,资源建设保障

充分利用和整合在线教学资源、校本教学资源等优质资源,常态化使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以本次线上教学为契机,同步深化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线上资源建设,实现线上课程教学目标、效果、质量不降。疫情期间利用e会学平台组织6500人次学生学习疫情防控课程,通过超星尔雅慕课平台组织3900人次学生学习通识课程23门。

教师们通过学习平台、直播软件、实时通讯工具,电脑、平板、手机、专业工具齐上阵,摇身变成云主播。“三心”保障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质量。

“静心”保障“课前”准备充分。教师们充分备课讲授的知识点以外,教师们熟悉在线授课的平台和环境,选择操作简单、学生熟悉的教学平台授课,屏幕分享、语音同步传输、视频对话等功能。

“细心”保障“课中”教学效果。课中教学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们提前发布上课资料,在教学平台发布讲稿、课件、作业等。要求学生上课前提前调试好设备,做好上课准备。为吸引同学们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实行PPT画面和视频灵活切换,采用笔指针工具以不同颜色和符号标记,突出重点内容。Word板书时,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排版等进行展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耐心”保障“课后”巩固提升。网络卡顿、延迟对线上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安情绪和抱怨。每次上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学生课后可回看教学过程。上课结束后,教师们总是第一时间让学生反馈学习的效果。针对因网络信号不佳而导致一些知识点没有听清的学生进行课后一对一辅导,确保其不掉队,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同时,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在线答疑,组织开展讨论。

4.学生为主体,“一生一策”保效果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管理,通过“皖校康”进行学生健康日报制,通过线上学习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通过学生出勤统计日报跟踪线上学习,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引领,梳理学生学习典型,宣传报道典型,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进行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疫情期间,对6008名学生进行网课流量补助,共计60余万,寄送教材3017人次,合计15885本,确保学生线上学习流畅。通过常态化线上教学座谈会,教学测评等活动,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对6898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通过“一生一策”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精准帮扶,线上一对一心理咨询30余人次。

三、创新举措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在总结线上教学管理经验基础上,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成效,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适应教育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线上教学将从应急之举转变为常态化应用,需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参加校内外培训,开展校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积极培育高水平的省级和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选手。在学校现有的在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积极培训建设各类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引导申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通过资源整合和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挖掘现有教学平台的优势,引进部分在线教学平台,形成各类平台优势互补。

(二)注重线上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应用迁移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创新的富有成效的特色教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保障等可以应用于社会扩招教育教学、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中去。

以社会扩招教学为例,社会扩招对象多为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村两委干部等人员,招生对象相对比较分散,多为在岗人员。大部分学校采用线上教学。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并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可借鉴疫情期间的“学生自学+线上教学+线上辅导+个性辅导”模式开展线上教学;可充分利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可借鉴疫情期间“四维四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采用“资源+平台+教师+学生”“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四维四级”教学管理模式有效保障扩招线上教学质量,提高扩招线上教学效果,确保教学任务不减,教学质量不降。

(三)探索线上教学管理机制

按四维四级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线上教学检查监督反馈制度,建立和完善线上教学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智能+”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动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引进教学质量监控平台,通过平台实时监控线上教学质量,通过“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的闭环对线上教学进行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疫情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战疫情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