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及完善策略

2021-06-07武美香田建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武美香 田建荣

摘   要 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T市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不愿思政、不懂思政、不会思政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为此,应从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学实施等方面,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出对策,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 中小学  课程思政  学科教学  评价体系  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在中小学各学科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现有的相关研究重点聚焦在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融合的路径等方面,关于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文献寥寥无几,如,申瑞杰主要围绕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2];王海花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性研究[3]。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完善策略进行比较系统而具体的研究,为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T市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课程思政试验改革,并从2019年开启“时代新人”思政课评选活动,动员全市中小学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开始进入课程思政探索阶段。本研究采取访谈法,对T市21名在岗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涉及多个学科。通过分析深入认识目前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1.“功利化”比较明显

访谈结果显示,仅5%的受访者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95%的受访教师缺乏主动性,参与积极性不高,其中,85%的被访者明确表示平时不考虑思政,只有上级要求进行公开课时再考虑思政,10%的被访者认为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渗透思政教育,不需要专门课程思政,其余受访者则表明课程思政很有意义,但是等公开课时再设计教学。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或是为了迎合上级指示而例行公事,或是为了参加公开课等,而忽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初心,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就学校而言,大多数学校于2019年秋季开学初都轰轰烈烈召开了动员大会,并组织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但是,此行动仅限于开学初,多数学校并没有坚持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开学后基本不了了之,即便个别学校开展,也多流于形式,导致个别积极性较高的教师只能单枪匹马探索学科课程思政,缺少团队的协作与指引。

2.“两张皮”普遍存在

重教轻育观念根深蒂固,学科教学和思政育人“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知识与育人是一个共同体,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育人工作应当由班主任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专人负责;个别年长的教师认为他们只需要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学科育人的事应该交给年轻教师去完成;一些教师则认为课时比较紧,大家都在抢赶教学进度,没有时间开展思政教育;此外,在一些普通学校,教师认为学生成绩差,基础知识都难以掌握,无法开展思政教育。因此,目前在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种是为了凸显思政教育而淡化学科知识,从而偏离了教学重心,甚至背离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主要倾向于思政教育,如,某地理教师在讲“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时,其重点是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但是,最后大部分时间却围绕“中国如何成为世界上太阳能强国”而展开,完全背离了教学目标,淡化了学科知识。

3.“形式化”色彩浓厚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思政而思政,片面地认为在学科教学基础上戴上“政治帽”或引入某句政治名言就是课程思政,更有甚者把学科课程思政仅仅当作是政治任务去对待。贴标签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有教师在“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环境保护”与“城市化问题”等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模式,即先按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最后结尾时统一贴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这一标签。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最后的标签,没有感受到一丝丝的思政教育,该教学形式主义色彩十分浓重,不但不会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反而事倍功半。

4.“显性化”较为突出

由于评价导向及自身认识水平的不足,多数教师为了凸显思政,歪曲课程思政的本意,混淆了学科知识显性化与思政教育隐形化的关系,从而将学科教学思政化。例如:某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会时不时地穿插类似“你能说出其中蕴含了……的什么政治思想吗”的问题。比如,一位语文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梳理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扩大化,整堂课紧紧围绕“显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展开,硬生生地将一堂语文课变成了一节政治课。还有个别教师天天上课让学生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没有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课堂完全思政化。

二、中小学课程思政现状产生的原因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

1.缺乏专业培训与科学指导

截至目前,该市在进行中小学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开展专业培训与科学指导,很多一线教师根本不理解“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这样教师在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的情况下,就盲目实践“怎么思政”,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现象,甚至偏离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初心。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没有系列成功典范作示范引领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导致“课程”和“思政”两张皮现象屡见不鲜。

2.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该市在实施中小学课程思政过程中没有出台统一的评价机制,导致在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出现人云亦云现象,评价方式极端化,一部分人认为学科课程思政不过是政治任务、形式而已,在评价时只关注课程思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是否贴有政治标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科课程思政应该突出思政、淡化学科知识,这部分教学评价者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则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中思政比重的多少,比较重视是否达到思政目标,而大大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甚至偏离知识与技能目标。

3.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施均处于起步阶段,自上而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与教学评估相结合,无法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与探究欲,这也是导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4.教师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认知水平、责任担当、合作意识和能力等自身素养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课程思政育人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而很多教师以课程时间紧张、升学考试压力大等为由,只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知识本身的育人价值。多数教师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意义,从而出现认识偏差,导致教学实践过程和评价过程中出现“重教轻育”和“重育轻教”两种极端倾向,于是“贴标签”现象屡屡出现。此外,育人不是某些管理阶层的特权,而是每个教师都应承担的职责;育人也不是每个教师能够独立能完成的,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责任担当与合作意识,总把育人责任推卸给班主任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这也是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阻碍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完善策略

1.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是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指向标,它可以正确指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将教师的育人合力发挥至极致,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育人是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中实现融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宜采取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合理评价,既要关注结果育人,更要重视过程育人,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课程思政育人的基本规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中小学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评价必须是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评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以真正促进中小学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

2.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适度的激励机制是教师积极参与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初期动员阶段,从上至下都处于观望阶段,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主动参与,该时期的激励机制应与教师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如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等直接挂钩,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这项教学改革过程,通过参与激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中期激进阶段,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提高,已经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并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中,这一时期应适度减弱物质利益奖励,增加精神层面的鼓励与支持,努力创设机会体现每个教师在学科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尊重每个教师存在的价值与地位并给予肯定;后期自觉阶段,教师已将思政教育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并将课程思政育人真正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该阶段激励机制可以是纯粹的精神奖励。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能否有效发挥其作用,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真正明白其重要性和可行性,才能自觉钻研并付诸实践。首先,应加大中小学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的力度,在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之前,对课程思政实践者开展关于课程思政的背景、意义、内涵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与科学指导,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其次,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如,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关注国家和身边的思想政治热点和动态,适时更新自己的思政教育理念;跨学科、跨学校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学科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等。最后,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通过教研组的组建,充分调动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坚定开展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理想信念,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积极发扬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4.借助情境整合思政元素与中小学课程

中小学课程思政需要通过课堂、班会、社团活动及研学等多途徑来实现,要发挥好课堂这一主渠道的思政育人功能。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挖掘中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中小学课程的有机融合。教师要系统地分析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寻找二者的契合点,从而挖掘中小学各科课程隐含的思政元素。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同,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情境中,它所折射的思政元素也有所不同。因而,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置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

中小学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中小学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既要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要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等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才能将中小学各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二者达到一体化,促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 申瑞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0(24):54-57.

[3] 王海花.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学英语为例[D].太原:中北大学,2019.

[作者:武美香(1984-),女,山西文水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教师;田建荣(1964-),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