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1-06-07李志叶
李志叶
近年来,教学方式和教学反思在不断地发展,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少教多学”的创新性高效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初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努力探究“少教多学”的有效运用途径,以期改善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水平,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讲解部分,而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因此造成学生的知识技能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却没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过程方法。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形成好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不但有助于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借助阅读具有浓厚人文情怀、深刻道理和含义、积极向上等内容的文章来塑造自身的独立人格和正确的信仰。
一、提升教师对“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认同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的身份由原本的课堂主导者转化为引导者。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对于“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认同感,唯有如此该教学方法才可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运用。当教师清楚地意识到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以及积极主动的理解、指导和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以此更加高效的完成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假如教师将自己完全地视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注重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文本的发展顺序对课文的表现手法、思想含义与展现手法进行逐层讲解,看似教学过程清晰明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引发学生的精神层面和心灵层面的共鸣以及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佳。因此,教师可以把童年回忆作为本篇文章教学的切入点,因为初中生刚刚经历完童年时期。首先,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追忆童年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其共鸣。接下来,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本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尽量去感知作者的童年,从而让学生与名人的距离变得更近,以此让学生摒弃迷信权威的思想,增强其思辨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让其在小组内谈论此文的写作手法和作者透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或是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后,要求两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赞扬。接着教师再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讲解,从而弥补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层含义了解和感悟,最大程度地提升课文所具有的文学价值。
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和多发言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和多发言,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效的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反复的(至少两次)阅读文章,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如下的问题:(1)这篇课文所采用的体裁是什么?(2)文中的哪些句子展现出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可以让学生用红笔勾画出来);(3)这篇文章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这三个主要的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用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缘由。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思考。在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会因为害怕回答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学生的嘲笑而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此,教师应当优先让这部分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就算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批评,而是要温和細语地指出该名学生的错误,这样会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此类学生逐渐有自信。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阅读时所产生的疑问,如有的学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有何深意?课文赋予‘光明二字何种特殊的感情?”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问,而且可以节约许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展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新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合理地使用“少教多做”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建立完成新式的师生关系以后,有必要探究如何借助教师的“少讲”来促进学生的“多学”,让两者能够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教学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需要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通过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同时引入要学课程的重难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借助提问等途径,依照当时所掌握的学生的理解现状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细节。以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印象中的冬天景象,接着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进入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在让学生对文章的生词全部掌握之后(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无障碍地完成文本的阅读),然后教师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此文并进行思考,然后通过教师提问和团队交流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思想,接着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开展及时的修正和详细的补充。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有意义、有价值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如“文中的‘毒‘响亮是什么意思”,或者是让学生仿照文章进行同类型文章的创作。
对于学生来说,自由的课堂并不是让其“放任”。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好课堂纪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前相处的感动和愉快的时刻,让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动瞬间”,以此来实施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再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桥文化”进行讲解,增强学生感悟生活的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和浏览有关网页来探究桥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这样一来,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概括来说,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少讲来促使学生展开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借助教学效果来反馈和指导教学行为
在课后练习和课堂后期当中,教师有必要选择有甄别性的习题和问题,全面地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要争当课堂的主体,而是担任好课堂管理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使用“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方式,不仅要顺利完成知识的讲授,有效引导学生,更应该通过随时的提问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还需要借助教学效果来反馈和指导教学行为。以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这篇课文为例,假如学生学完此篇文章之后只知晓课本上的内容,而对宇宙当中所存在的另外的事物,或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和发展不了解,这就表明教师并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即进行延伸教学),教会学生有效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基础的文学知识点,但却未能实现阅读文本的真正目的。上述的教学反思理应是教师应当做的,这样才能及时的修正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包含课本之外的)知识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进行了拓展阅读。
五、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强化阅读能力
学生进行阅读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如果只对教材以内的内容进行粗略的学习,就与“少教多学”理念的本质背道而驰,教师在做到“少教”前提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做到“多学”,对教材以外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汲取知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多学”不仅要求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深层次的拓展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思考,站在人文精神的角度观察生活,观察世界,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在阅读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专家研究的文章等进行学习,深度拓展阅读内容。
例如:在阅读许多人物传记时,教材上的内容只是凤毛麟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拓展。阅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时,这是由友人杨振宁所写的一篇传记文章,学生要充分做好课下预习工作,了解有关邓稼先和作者杨振宁的有关资料,了解杨振宁和邓稼先的生平成就。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接着让学生讲述课前预习时对邓稼先和杨振宁所做的了解,学生会发表“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两弹元勋”等观点,在相互分享中拓展学生阅读知识面。又如:在阅读《关雎》这首诗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在阅读时会发现这首诗与往常阅读的唐诗都有所区别,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主动搜集有关的知识。学生在自主动手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关雎》选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主要以四言为主,又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唐诗主要分五言和七言,学生自主搜集材料探究《诗经》与唐诗宋词的区别,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日后其他题材的阅读奠定基础。再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一篇长篇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成长,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写作背景,结合作者坎坷的生平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通过小说所传达的情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感知水平。
总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在“少教多学”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针对学生的不足做出及时的弥补,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让教师的教學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减轻教师身上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