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斌”文化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2021-06-07金海燕
金海燕
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改总目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能力,我们结合“尚斌”文化的核心育人目标,科学设置拓展性课程的内容,有序开展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并寻找实施拓展性课程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有效途径。围绕“知识拓展、礼仪行为、艺术趣味及体育健康”四大类整体设计拓展性课程,针对育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修改、实践,逐渐形成低年级“发现课程”与高年级“发展课程”的课程内容。
一、缘起
圆园员园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载体。
邵家渡中心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员怨园愿年),前身为“尚斌初等小学堂”,员怨源怨年后为“邵家渡乡中心校”。“尚”意为尊崇;“斌”左文右武,在当下语境中通常取文武双全(兼备)之意。在传统语境中,斌同“彬”,文质兼备。“尚斌”既为立校之名,更是一种办学理念,意在培养具有“君子”风范、文武(体)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尚斌”既有从做人的角度“彬彬学子”,又有其成材的目标为“文体双全”,这与“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学生核心素养完全吻合。所以,学校将“彬彬有礼之人、成文武双全之材”作为当下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找到了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文化特质的优质“生成土壤”。我们期望秉承厚重的历史传统,整合当代的教育价值追求,以“尚斌”作为邵家渡中心小学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富有校本特质的“尚斌”文化群。通过活动课程、文化课程及管理课程来设计围绕“尚斌”的办学理念,达到养成“彬质(斌质)学子”与“文体双全”尚斌学子的目标。
二、实施
(一)传承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拓展性课程规划的制订研究
基于六年整体,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学校构建以“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为课程理念,以“立德树人,个性发展,幸福成长”为根本任务的“尚斌”文化课程框架体系,提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的现代化人才的课程目标,形成“乐学致知、修身明礼、博艺知趣、健体强魄”的目标体系,并以此整体设计“尚斌”课程规划。
健体强魄:拥有健康的体魄,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喜欢员~圆种体育运动;
修身明礼:严于律己,礼貌待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明荣辱,知进退;温文尔雅、谦谦君子。
乐学致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全身心投入于学習,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
博艺知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所在,形成广泛的兴趣,为形成持久的志趣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传承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内容的确定研究
依据学校核心文化制订的学校课程规划,如何在拓展性课程设置上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质?这些拓展性课程内容与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具有怎样的匹配性?如何在实践拓展性课程中落实学校文化的元素?我们在对全校教师、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尚斌”文化的核心育人目标,科学设置拓展性课程的内容,围绕知识拓展、礼仪行为、艺术趣味及体育健康四大类整体设计拓展性课程,针对育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形成低年级“发现课程”与高年级的“发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附表员)所示。
(三)传承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拓展性课程的活动方式研究
怎样的人才算达到彬质学子的要求?其目标体系是什么?彬质学子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目标清晰后,如何在学生活动中设计促进学生成为“彬质学子”的活动课程。需研究彬质学子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序列与目标的匹配性及这些活动课程的实践。
员援全体参与和自主选择有机结合
限定修习的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由学校统一安排。一部分排进课表,如人自然社会、劳动与技术、书法、信息技术等,一部分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进学期工作中有序开展,如每年的春秋季游学课程,我们每学期安排一天,每个年级内容都不一样,一共安排员圆个地点,一个学生学完六年也就走遍员圆个地方。自主修习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圆援固定班级与走班有机结合
行政班是固定班级,就是传统的班级,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辅,班干部协助的管理模式。我们的社团活动是以走班的形式展开,形成了新的教学班,新的教学班形成后,重新建立一套管理机制。首先一个班级安排两位教师:一位为主,主要负责教学事物,另一位为辅,主要负责考勤、纪律等管理;其次要求学生座位固定,便于管理;三是新的教学班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班干部选拨制度,重新打造一个团队。
猿援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拓展性课程完全在课内也是不符合实际,所以我们把一些课程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一些调查研究、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和自我服务公益活动一般在课内进行辅导后,安排在课外去实施。如学农课程,根据邵家渡很多家庭种植草莓的特点,我们在双休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摘草莓、卖草莓,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劳动快乐和光荣,而且能使他们了解草莓的成长过程和草莓新的营销模式,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源援长课与短课有机结合
我们根据丰富多彩的课程,将一些课程分为长课和短课,在选择上比较灵活。一些综合实践的课程,如校园体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等安排长课,还有社团活动我们也安排愿园分钟的长课。将书法和阅读合为每周一课时,将劳动与技术、人与自然和社会及家乡临海等地方性课程合为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和班队活动合为每周一课时,按单双周轮流上。
(四)传承与弘扬学校文化的拓展性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
拓展性课程的评价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性课程,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智慧。拓展性课程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关注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从“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综合实践”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使用等级和评语报告考试和考查成绩。
首先加强了过程性监督,学校相关领导经常随机深入课堂抽查听课,教务处协助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评价。同时加强了终结性评价,建立起一套校本课程管理、检查、考核、评估制度。在每年的六一、元旦时,学校分别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大合唱比赛、个人才艺展示、优秀绘画书法作品展览等,这些比赛与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拓展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实施,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三、成效
(一)学生得到了拓展
一是兴趣的拓展。校本课程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让多数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人人都是课堂上的主人,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原本在课堂上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上却兴趣盎然。二是视野的拓展。不少拓展课程涉及了当代比较前沿的科学,如“电子工程师”“猿阅航模”等,為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三是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如电脑绘画等计算机课程的扩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艺术欣赏类的拓展,如葫芦丝、声乐社团、创意美术等,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师得到了提升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教师们对“尚斌”这一学校价值观、邵家渡的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他们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外,还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课程如竞技篮球、声乐社团、创意美术等逐渐走向成熟,促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
(三)学校得到了发展
通过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步形成,初步构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近三年来,有源园多名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现场书法、绘画比赛获一、二、三等奖;猿园多人次参加市科学嘉年华比赛获一、二、三等奖;校篮球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获一、二等奖,参加省第三届、第四届小学生篮球邀请赛分别获一、二等奖;校合唱团编排的地方艺术作品《救命恩人共产党》、声乐作品《梦中的额吉》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学校还先后荣获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首批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