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研究
2021-06-07郭建军
郭建军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以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试验研究为题目,以文化传承、德育培养、区域特色、课程标准、创新发展、艺术滋养为研究内容,进行了实践与实验研究,旨在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从内容选取、育人功能、科学探索、组织形式和活动效果等方面,为推进大课间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1.常见的民间儿童“老游戏”搜集、筛选、改编、拓展和引入。
2.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效果调查与检测。
3.是否符合文化传承、德育培养、区域特色、课程标准、创新发展、艺术滋养等要求。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要求,通过查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等有关论述,以及课程标准、民间儿童“老游戏”、大课间活动等文献获得相关资料,全面正确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十所小学师生、家长共61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15份,回收问卷615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3.数据统计法。对获得的相关有效数据,进行数据整理,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4.观察法。通过观察大课间活动学生表情、是否出汗、活动气氛等,了解将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是否科学合理。
(四)结果与分析
1.民间儿童“老游戏”收集
师生合作,访亲戚问老人,调查采访,从长辈处了解并记录了五十余种传统老游戏,师生共收集到的传统老游戏如(表1)所示。
2.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筛选
筛选原则:内容健康、文化传承、区域特色、安全性强、简单易学、便于组织、适宜负荷、新颖有趣、艺术滋养、创新发展、适于推广。
筛选结果:抖空竹、跳绳、丢手绢、踢毽子、石头剪刀布、老鹰抓小鸡、拔河。
3.民间儿童“老游戏”创新改编
抖空竹抖空竹在中国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深得人民大众的喜爱,是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为一体的的健身娱乐项目。
马坡回小根据空竹的颜色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创编了《七彩空竹》,七彩空竹随着音乐和节拍,在学生的手中灵动自如,锻炼着专注与技巧,提高了团队的协作和配合,实现了“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锻炼的理念。2019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洛阳市马坡回民小学抖空竹表演荣获技巧类二等奖。
4.民间儿童“老游戏”音乐选取
音乐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大课间活动富有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根据游戏的名称和所唱诵儿歌,选取不同的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编花篮》《马兰开花二十一》《丢手绢》《老鹰抓小鸡》……如老游戏“编花篮”,配上民歌《编花篮》,节奏明快,韵律感很强,学生们在单腿跳跃的同时,边跳边拍手唱歌谣,以唱的歌谣、拍手的节奏来使几人动作协调统一。又如老游戏“跳皮筋”,选用《马兰开花二十一》,学生们边跳边唱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这些流传中华大地的、能够喚醒一代人记忆的老音乐,使中华文化基因借助老游戏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凝聚中华民族强大力量,使学生在运动中汲取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
5.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效果检测
问卷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将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的区十所小学师生、家长共615人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儿童“老游戏”作为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简单易学、种类繁多,不受场地、时间限制。这些“老游戏”是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是集体参与,自由发挥性强。把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且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民族文化意识、民族团结意识,还能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有效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愉悦和艺术浸润,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道德高尚、充满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
运动负荷分析河南省要求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大课间学生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20—140次/分钟,练习密度应达到50%以上。采集的数据显示40人平均心率135次/分钟,运动强度64.2%。将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是科学的,能够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作用。
大课间体育活动观察优美的音乐伴随下,操场上学生们在玩着跳绳、老鹰抓小鸡、拔河、丢手绢、抖空竹等新编游戏,他们热情高涨,一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脸,很多同学满头是汗,充满自信,气氛活跃,真正感受到了快乐与健康。
三、结论与建议
民间儿童“老游戏”引入大课间活动,且创新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民族文化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激发运动兴趣,体验运动乐趣,积极进取、遵守规则、道德高尚、充满文化自信,符合河南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要求,达到了强身健体的实效。
建议:全社会要传承优秀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立德树人,增加文化自信;大课间要追求实效、创新发展、突出特色、常抓不懈;健全政府主导,提供物质保障,完善风险机制,定期培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要争取家校全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