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方法
2021-06-07许艳
许艳
2014年4月24日,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积极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12月8日,普通中学课程标准修订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相关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为各学科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意见中提出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其内容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部分。鉴于此,通过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内容的分析,来探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构成及培养方法。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
根据我国教育部印发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密切相关,结合初中最新修订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探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深入到微观分子、原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不仅研究现有的物质,更是以研究分子和创造新分子为使命。中学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学科是生命科学、信息、材料、环境、能源、海洋,航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粮食不足、能源极度匮乏、环境严重污染、资源短缺等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现代教育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是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使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认识身边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量变与质变,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外界条件影响等方面分析物质的变化,关注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能从多角度对复杂多变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其中质量守恒是重要的规律,因此,可将“变化守恒”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
能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时的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组成、结构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形成“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因此,“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可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另外,物质是由不同元素构成的,并使用统一的化学符号表示,使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化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物质构成、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探究应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
化学学科的发展有时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初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应用化学知识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观念,即“绿色化学”。“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虽然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但同为化学学科,在这一点上应是相同的。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因此,“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应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应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守恒”“符号表征”“实验探究”“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加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学习,充分领悟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内涵,积极践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符号表征”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式与化合价》课题教学为例,通过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研究,利用多媒体平台,动画模拟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使微观抽象的知识生动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氧分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等微观粒子模型的辨识活动,建立起物质,化学符合与微观粒子这三重表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微观图的辨识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宏观辨识能力;通过探析微观粒子在物理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从微观角度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讲到过滤,我举出生活中的纱布、漏勺、茶叶过滤杯等物与之对照,引导学生认识过滤工具的共同点是“有孔隙”。不同点呢?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就能意识到孔隙大小并不相同,这是由要得到的物质颗粒大小决定的,而滤纸只容许水分子以及溶于水的微观小粒子通过,学生不仅明确了过滤原理,也注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化学最终要进入“微粒观”的学习。
(二)“实验探究”“变化守恒”思想的培养
在第五單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模式。例如:1.提出问题: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那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2.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跃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越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猿)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约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3.制订计划: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寅观察试验现象寅称量试验后物质的总质量;4.进行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
提问讨论,深入微观:“质量为什么守恒?”请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并用化学符号表示)。
以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为例:
让学生在观看模拟动画———水分子分解,充分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突破难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从物质宏观辨识深入到微观辨析,理解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并用化学符号表征。
(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模式,结合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地球水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世界水资源和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情况后,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主人翁责任感。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为创造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水的净化》课题教学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着重探讨水的净化问题。学生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净水流程,初步掌握“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污染容易,治理难”,最终深刻体会到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节水、护水的意识。通过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体会化学原理操作在工业和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人类利用火的历史介绍,现代人利用火煮熟食物、取暖、烧烤;工业上利用火冶炼金属、利用燃烧放热发射火箭、人造卫星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立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好化学的愿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如生活中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等。实验过程中要节约药品,实验后将废料放入指定容器中,避免污染环境等。
在新课改稳步推进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研究,明确其包含的内容,结合初中化学学科实际,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明确培养学生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遵守的原则,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学生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做出应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