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1-06-07盖康刘辉谢菲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研究

盖康 刘辉 谢菲菲

摘 要: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长期存在,尽管违纪成本很高,但仍有不少学生铤而走险。文章通过调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现状,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及心理特点,从科学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拓宽育人渠道及完善考前管理等方面,探讨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对策,优化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考试作弊; 心理分析; 诚信考试;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59-002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大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考试成绩可以作为评判和衡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1],部分学生往往越来越注重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过程,导致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2-4]。考试作弊既败坏了高校的校風与学风,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作弊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养成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5-6]。考试作弊事实一旦成立,按照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处理方式,轻则受到警告纪律处分,重则开除学籍。自2015年11月起,作弊入刑,依法治考就已施行,因此,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对高校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7-8]。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思想现状及心理分析

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结合504名来自省属普通高校不同年级(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匿名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大学生作弊思想现状及心理分析如下:

问卷统计显示,有超过58%的学生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有过作弊的想法,大一和毕业班学生明显少于大二大三学生,说明许多大学生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考试前会产生作弊考高分的想法,而考高分的目的不外乎三个方面:自身的发展、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大二和大三学生之所以出现较高频率的作弊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学生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产生了懈怠心理和侥幸心理,并在潜意识认为即使犯了错误,还有可以弥补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惰性习惯的养成,面对专业课难度大、课程数量多的时期,力不从心,即使知道学校以取消学位作为考试作弊的高压线,但仍希望以较低的时间、脑力及体力成本获得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得到的高风险及格或优异成绩。

而在有作弊想法的学生中,班级学习排名前1/3学生数<中间排名学生数<学习排名后1/3学生数,但在学习排名前1/3学生中,调查显示有15.7%的学生(5人次)曾有考试作弊的行为,这也表明,“作弊”不是学困生的专有代名词。成绩优异的学生即使不需要考虑挂科的影响,也会有作弊的想法甚至付诸行动,存在不平衡心理或义气心理。从参与各类奖助学金的评比,到推优入党,再到考研面试及就业应聘,个人成绩单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特别是对于平时各方面表现都较为突出的学生,看到比自己水平稍差的同学作弊,担心其通过作弊的方式超越自己,心理不平衡,或是为了自己能超过实力水平相当的同学,头脑一热,做出了错误决定。还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碍于情面,讲“义气”,答应帮助关系不错但学习较差的学生作弊,交头接耳甚至传递试卷,一失足成千古恨,协同作弊双方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表2的调查中,有超过31%的学生对作弊行为抱无所谓或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态度;有将近68%的学生都有正确的认知,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行为,但在“考试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正在作弊,你是否会制止或向监考老师举报”的题目中,只有3.2%的学生选择“是”,有96.8%的学生选择“否”。这也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不支持作弊,但当看到别人作弊时,也无动于衷,这些同学在平衡“举报”与“不举报”两者的关系时,会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得失去考虑,比如举报后可能会被同学孤立甚至报复等,从而选择沉默不语,这是一种典型的“旁观者”心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会大大助长考试的不良风气,也会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弘扬以诚信为美的道德标准产生消极的影响。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考试作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免挂科,这类群体也往往是拥有“懒人思想”的后进生,他们平时虚度光阴,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无论是考试、补考或者重修,抱着无奈而又侥幸的心理,为了及格而犯险作弊。还有部分“胆小”的后进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当看到别的同学夹带小抄或手机进行作弊没被监考老师抓到后,觉得自己非常吃亏,纷纷效仿。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因对评奖评优、入党、专业排名及父母等方面的过高期望,产生虚荣和攀比的心理,过度的自我提升,希望通过作弊提高分数的方式证明比别人优秀,而这类学生群体,一般是成绩中上游者居多。

关于大学生作弊的原因,还有较大一部分比例的原因是某些科目的监考老师是自己学院的,被学院老师抓住后,只要不是非常严重,考虑到学院的违纪率或抱着给自己学生一次改正错误机会的思想,作弊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类思想也在部分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在学校其他老师的监考考试中,即使会挂科,也不敢作弊,但在自己学院老师的监考考试中,顾虑少了,便产生了作弊的想法或行动。久而久之,大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思想便会越发严重。还有一些任课教师,出于担心班级大面积的挂科现象或为了“讨好学生”使学生在期末高分评价课程等原因,习惯在考试前“划重点”“理思路”,这为学生考试作弊埋下了严重隐患,也是导致许多临时抱佛脚的学生考试及格甚至超过平时上进生的主要原因,这又间接地导致部分成绩优异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而作弊,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诚信考试对策探讨

1.结合学生特点,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除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外,高校也需要反思自身在学生评价机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做法,正如国家提出要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五唯”的顽瘴痼疾[9]。作为高校,要结合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完善和健全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性格特点,科学设计教书与育人的目标要求,将德育评价、体育评价及美育评价等融入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中,除了考试成绩外,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及实习实践单位等参与的有效方式,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家长及社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突出成绩及行为品行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2.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革新

精心设计“第一课堂”,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加强教学内容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时展开,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时代榜样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诚信教育”等元素,邀请学科资深教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聯合备课,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其次,要注重因材施教,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最后,还要定期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参加教学效果座谈会,及时沟通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拓宽育人渠道,提升诚信教育实效

立足“第二课堂”,将诚信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学风班风建设、就业创业指导及毕业生离校教育相结合,通过日常的各类文体活动,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一堂课深度融合、同向同行;用好网络课堂,开拓思政教育“微阵地”,通过打造“身边榜样”“学霸助教”等特色微信专栏、微博答疑等方式,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考前辅导,减少考试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校院层面、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要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知乎、贴吧等新兴平台发声,并将诚信教育融入其中,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努力结合时代、学校发展的实际要求,积极探索“入学—适应—成长—考研就业”的本科衔接教育,针对学生不同时期,构建课程、文化、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

4.强化考前管理,完善考试监督制度

严格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考试圆满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监考老师是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监考人员都是学生平时所熟知认识的老师,或者监考老师监督不到位,都有可能令学生紧绷的思想之弦松懈。因此,适当安排不同学院的老师进行监考,既可以相互监督,也可以“陌生”学生与监考老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明确工作责任制,强化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心,规范监考要求,明确监考纪律。同时,还要强化对考试作弊学生的惩戒和教育,从制度上明确对考试作弊的认定和处理,从思想上使学生不敢作弊,不愿作弊。另外,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脉络清晰、要点突出,不能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和要点,也不能靠考前画重点的方式变相透露给学生题库,以至于使许多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甚至做小抄的想法。在大学生日常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学校学院领导要加强自身的示范效应,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力”,把诚信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加强诚信考试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党员骨干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及文体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诚信品质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方晨峰,范立文,刘晶晶,刘泽.大学生竞争压力现状及缓解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17):188-189

[2]刘鹏飞.论考试作弊的“矛”和“盾”[J]经济师,2018(11):47-49

[3]李慧.基于数据统计的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J]电子技术,2020,49(08):140-141

[4]蔡永茂,汤滨,朱科钤.大学生考试诚信与课程评价改革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275-276

[5]莫瑶.基于SCL-90量表测试的大学生考试心理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04):108-113

[6]戴世英.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J]经济师,2015(07):174-175

[7]韩李涛,吴昊,阳凡林.大学考试作弊涉事主体心理分析及防范[J]高教学刊,2020(20):97-100

[8]李洁茗.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与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10):140-141

[9]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新华网,2020-10-13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