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品《登高》之十八悲

2021-06-07王玉侠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悲情杜甫

王玉侠

摘 要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疾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莽莽乾坤,自己却漂泊无依,艰难苦恨,有如一片浮萍,一只沙鸥,飘零于天地间,“到处潜悲辛”。《登高》正是作者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皆为萧瑟;意中所触,莫不伤悲。一篇之中,句句含悲,一句之中,字字皆泪,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本文对《登高》一诗中的悲情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挖掘。

关键词 杜甫;《登高》;悲情

读了冯至的《杜甫传》,便知以前讲《登高》太过肤浅,多为照纲宣科。

《登高》是一首慨叹自身悲苦之作,而非慨世之作,慨身之悲苦,苦心之破碎。诗中作者之悲之痛似乎并没有析透、挖尽。

诗有八句,句句含悲,句有七字,字字有泪,悲之深广,痛之锥心,皆隐于字里行间,若不细嚼慢咽,细推慢敲,实难说尽。说不尽,便觉愧对了这首诗,枉负了杜甫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实感不安。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现笔者苟为杜老知音,一字一句,一悲一伤再品《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尽夔州气候之恶劣,居住环境之萧索。目之所及,沙白、水冷、风狂、天远、地偏,皆凄冷之景;耳之所闻,猿啸哀,风怒吼,鸟急回,水呜咽皆凄厉之声。入此境者,身不寒,心也颤栗。“急”“高”“哀”三字写尽阴森之感;“清”“白”二字道尽冰冷之境;一个“回”字更是诉不尽作者无家之归的凄惨处境。虽未言悲,却有一张用“悲”织成的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连叶的绵密和水分也荡然无存,不是黄叶漫天,而是风声嘶嘶,枯叶铺天,就连生命殒落时的气息也消失殆尽,干巴巴,扑面而来,凄凉至极。此句暗含作者此时的身体,此刻的心里,枯黄,皱巴,犹如灯枯油尽时。“滚滚来”寓意岁月飞逝,时日不多,剩下的只有“无边”的悲伤,“不尽”的愁苦,充滿了天,堆满了地,悲伤了一草一木,无形之愁苦,恰如这无边之枯叶,滚滚之长江,衔愁含恨,绵延不绝,齐向作者奔涌而来。虽无悲字,悲情却已铺天,已盖地。

此两联以景写悲,含三悲,景悲,物悲,时令悲。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含四悲。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作客”本是人生一悲,漂泊他乡,不能安宁度日;“常作客”加一“常”字,经常漂泊在外,居无定所,食之无味,寝不安心,自然再添一悲;“万里常作客”,意指远离家乡,远离长安,远在万里之外的夔州,自然更悲;且又遇上了多愁的秋天,人生的秋天,岁暮的秋天,逢秋必悲,再添悲,作者长期漂泊在万里之外,且又遇上了多愁之秋,悲,悲,悲,悲啊!悲已入心。

“百年多病独登台”又含六悲:登高必悲,一悲;登高必抒怀,况漂泊中的作者,登高或许就是为了排遣愁情,但清冷的秋日,思绪纷飞,怎能不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故“秋日登高”自然又心生一悲,二悲。

“独”登台,再重重加一悲,三悲。“独”,即无亲朋也,孤苦伶仃:此时王维、李白、房瑖早已去世,764年郑虔死于台州,苏源明饿死长安,作者得知后发出沉痛的哭声“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在写此诗的前一年,765年正月,高适也于长安去世,作者亦作诗哀悼“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四月,严武去世,严武的死使作者无依无凭,彻底过上了“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的凄零日子。千愁万悲,能与何人说?只能唉声叹气里,低头孤苦,远望渺茫。

唉,又是病中登台,再添凄惨之悲,四悲;也罢,人生百病,也正常,但作者却“多病”,多病,衰疾也。杜甫早年就有肺病、疟疾,762年任节度使蜀中参谋时又添新病“风痹”,夔州时又添新病“糖尿病”,且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多病之躯怎能经受这多病之身,叹息声中再生一悲,五悲也;这,还不够,作者此时身处人生之暮年,暮年,暮齿也,雪上加霜,迟暮之年,怎经多病之躯?六悲,悲极生惨啊!

此上十三悲,但不及尾联之悲更凄惨。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一悲,包含了生活中种种苦难与坎坷不幸;只“艰难”倒也不怕,人生谁人不难?但杜老的艰难不是苦尽甘来,而是艰难无期,难未尽苦却至,且“苦”生“恨”,“恨”添悲,悲家国多难,悲百姓之苦,悲一事无成,悲处境艰难,二悲也。

“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自然人未老,鬓已霜,身已病,心已碎,一个“繁霜鬓”,点明满头白发,皆因苦恨而染,此情此境,怎能不又生一悲?三悲矣。

此句三悲,承前“十三悲”而来,悲得更入心入骨,使作者彻底“潦倒”。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至无路可走,一悲,这一悲,非同一般之悲,这一悲,非同忧国忧民之悲,而是所有的忧伤苦痛凝结在一起,一起向作者覆压而来,把一个还能悲伤痛苦的作者打压到无法悲伤,不能悲伤,这便是潦倒之悲,凄惨至极!

已是十七悲!

也罢,饮浊酒来忘却。

然而酒是“浊酒”不是“佳酿”,浊酒伤身,且是暮年多病之躯,怎经得起浊酒一杯!但是“新停”又重重加一悲,就连“浊酒”也要停下来,何者,多病使之然也。自古有言,一醉解千愁,而作者却不能借酒消愁,短暂的忘却已成奢望,这是怎样的痛苦者与悲哀者啊!

此一悲继以上十七悲而成为最后一根稻草,致使作者之身之神,瞬间坍塌,凄惨了一地,或许只有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只撒了一地浊酒的粗制的空酒杯。

十八悲,悲不尽,纵横泪。诗人之伟大,人人可解;诗人之悲苦,几人能懂?

[作者通联: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悲情杜甫
钗头凤·痛悼爱妻
登高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陈水扁“悲情奔丧”
本 期 导 读
悲情富士通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