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同步课堂在高中外语类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2021-06-07李安然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中

李安然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国内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实现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同步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同时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文化意识,高中外语类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革新刻不容缓。“双师型”同步课堂作为校际(包含教育集团内部)乃至国际间两名及以上教师“强强联手”同步课堂授课的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可应用于高中学段外语类校本课程的实施,在克服传统课堂的枯燥与不足的同时,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创立了真实且高效的语境,通过实时的交流与有效且地道的对话“输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学习效果。本文以山东教育信息化观摩交流活动中青岛与圣彼得堡远程连线实现的高中“汉—俄—英”三语学习的校本课程为例,将“双师型”同步课堂在高中外语类校本课程中应用的理论背景、方法步骤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外语类校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同步课堂; 双师教学; 高中; 外语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17-002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高中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只有不断进行国际化升级,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对国际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学子。传统的外语类校本课程相对比较枯燥,缺少恰当的语境,因此,跨国与国外优秀教师共同分享资源、交流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成为“双师型”同步课堂应用于高中外语类校本课程授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授课过程中,两国教师除了通过“同步课堂”对话、讲授课程内容本身外,还能在其中融合语言、人文等丰富的知识,使得课程容量及趣味性得到极大增强,足不出户就可“周游列国”,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且高效的语境。

1.应用背景

“双师型”同步课堂是指双方教师远程同上一堂课,互为主讲,讲授各自擅长的部分。开展“双师型”同步课堂的两校学校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都基本相当,參与研究的老师对授课方式及教材内容较为熟悉,且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在讲解、动手操作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跨时空”的一节课。这种跨国的连线学习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外语,也让授课教师了解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语言文化与课堂设置等,在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的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笔者以执教的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观摩交流活动(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大会)中中国山东青岛实验高中与俄罗斯圣彼得堡664学校远程连线实现的高中小语种校本课程的同步课堂《青岛欢迎你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в Циндао》一课为例,对“双师型”同步课堂应用于高中学段外语类校本课程的方法步骤进行分析总结。

2.课前准备环节

2.1硬件准备

参与“双师型”同步课堂的两所学校首先提前交流沟通,做好前期的结对工作——在确定好主题的基础上,双方学校都为课程配备专门的授课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并组织双方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熟悉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两所连线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教研,在进行教研时所用的硬件设备为基于“华师京城”同步课堂的智能教室,该智能教室可实现远程直播互通,通过多种终端可轻松进行两地互动、资源共享、协同学习,从而促进教育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2.2备课

紧接着,双方教师围绕课程展开教研与集备,并相应地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就同步课堂“四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课堂达标检测同步、课后作业巩固同步)实施基本要求及其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讨论总结,形成授课教案及授课资源包。

同时针对学生学情明确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程的主题分析、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辅助材料工具以及教学过程的准备。在教研中,基于主题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语言的学习:中俄两国语言学习(俄罗斯圣彼得堡学生的中文学习,中国山东青岛学生的俄语学习),英语的巩固应用;

(2)文化的融合与感悟:中俄文化交流(中俄特色介绍与中国传统文化展示,青岛城市特色介绍,青岛实验高中校园文化展示);

(3)结合时事热点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中俄友好关系与国际合作介绍:上合峰会,一带一路等。

在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工具的时候,除了导学材料外,选取辅助教学工具为“华师京城”的空中课堂与华师资源库,方便多终端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教学方法选择了能兼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制定中,综合考虑了中、俄双方教师活动。

在这期间,授课双方(学校及教师)逐渐形成了一个合作共同体,为双方教师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如图1)。具体步骤为:一是组建“双师”课堂,两校结对;二是“四同步”梳理总结,深化细节研究;三是应用资源平台,加强信息化融合;四是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巩固、增强甚至扩大授课效果,最终实现教育模式及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

3.课中环节

中俄双方教师通过两校智慧教室执教“双师型”同步课堂,从而实现“汉—俄—英”三语及中俄文化的交流学习。双方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首先带领学生熟悉基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授课教室,双方教师及学生互相问候了解,测试设备接通性,为接下来的学习热身,奠定扎实基础

3.1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两名授课教师根据授课教案共同完成了一节外语校本课程的同步课堂授课,两国的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中俄语言及两国的文化特色进行了互动交流学习。课程最开始,教师们首先由中俄两国简单的会话语言——“互问你好”引入课程,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发言交流,现场学习气氛热烈。紧接着通过中俄双方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握手的图片展示两国友好关系,两国同学互相对对方表示欢迎。

3.2小组合作展风采,任务驱动效率高

整节课程以两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分好小组,设置好课程任务。两国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在小组长的组织与带领下完成课程任务——学习语言、跨时空进行对话交流,提高语言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已学语言互相介绍国家及城市特色,并融合了歌曲、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小组活动及展示。课程基于真实语境辅助学生进行双语对话及练习,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体现了极强的趣味性与交互性,使学生不出校门体会“异国风情”。

3.3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

青岛学生在感受俄罗斯风俗人情的同时也向俄罗斯朋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青岛城市建设与青岛实验高中的校园生活。欢声笑语中两国学生互学中文、俄语,跨时空对话交流。中国古诗词、俄罗斯民谣、“上合峰会”、“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双语学习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中俄两国学生的友好情谊,生动有趣的课堂与别具魅力的两国文化深受中俄双方师生欢迎。

3.4评价与小结

评价与小结环节为课堂的结束环节,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先对自己及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然后中俄双方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再次进行点评,以巩固提升学生对两国语言及文化知识的掌握。

授课过程中两国师生的互动通过智慧教室的录播工具完整记录留存下来,为课后的评课反思与再备课做好准备。

4.课后环节

笔者作为中方授课教师与俄罗斯授课教师尚武共同进行了课后评课交流与反思,尚武老师用中文评价说:“谢谢李老师!今天的课很精彩。我和我的学生都很感激這次青岛同学们的展示,学习内容也很有意思!”

经过集体备课与研讨,圣彼得堡664学校向青岛实验高中发出邀约,希望两校能进一步开展长期合作,开办一些特色课程。青岛实验高中也和圣彼得堡学校在课后进行了多次连线,进行了与两国文化专题(如“春节”等)相关的外语校本课程授课,俄罗斯圣彼得堡664学校也承诺将为青岛实验高中的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俄罗斯语言文化展示。

5.总结与展望

青岛实验高中与俄罗斯圣彼得堡664学校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一次次的远程连线课而深化,每次双方师生互相在屏幕上看到彼此时的热情和亲切就是友好关系最好的体现,同时,知识、文化和思维的碰撞也成了“双师型”同步课堂在跨国语言类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意义。

远程互动的教学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促进了基于真实语境的语言知识的高效学习与实时应用,也是我们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学好语言知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同步课堂能够实现的不仅是课程的同步共享。

参考文献:

[1]孙铭.创造有激情的课堂——基于双师课堂的感悟[J]中学生英语,2021(08):137

[2]田晓燕,野中阳一.互联网+“国际双师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01):116-123

[3]乜勇,高红英,王鑫.“双师教学”共同体模式构建:要素与结构关系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65-70+78

[4]赵文婷.中学小语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86-87

[5]闫秋菊,李成.俄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与效果分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10):134-140

[6]杨俊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33-38

[7]魏雪峰,杨俊锋.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应用及未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93-99

[8]杨九民,黄磊,李文昊.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47-51

[9]杨德生.网络课堂和传统面授课堂的融合——中美师生实时同步互动学习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03):144-150

[10]李国华.高中英语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中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