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1-06-07
政策:
婴儿配方食品等50 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1 年第3 号公告,发布50 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 项修改单。
本次公布的标准主要包括:《婴儿配方食品》等3 项营养与特膳食品标准、《干酪》项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等38 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餐(饮) 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等4 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食品中总酸的测定》等4 项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以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第1 号修改单等4 项修改单。
上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考虑群众健康权益,兼顾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参考国际相关法规和通行做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所需,标准制定、修订过程充分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并向世贸组织通报。
商务部: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3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今年春节以来,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总体来看,食用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高峰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供应整体充足。从综合生产能力来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六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 公斤,远高于人均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粮食库存来看,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总的来说,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稳定有基础、有条件,粮价大幅上涨的支撑条件并不充分。
商务部裁定澳大利亚葡萄酒存在倾销和补贴
3月26日,商务部发布2021年第6、7 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相关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裁定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相关葡萄酒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最终裁定中认定的倾销幅度为116.2%—218.4%,补贴幅度为6.3%—6.4%。
商务部同时决定自2021 年3 月28 日起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各公司反倾销税税率为116.2%—218.4%,根据相关规定,为避免双重征税,决定不征收反补贴税。
应国内相关葡萄酒产业申请,商务部分别于2020 年8 月18日和2020 年8 月31 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立案后,商务部严格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进行调查,作出上述最终裁定。
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倡议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
3 月15 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广大实体店经营者积极参与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期待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开展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实体店经营者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诺,认真践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动力。
市场监管总局处罚美团优选:排挤竞争对手 低于成本销售
3 月11 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合并罚款150 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0 年10 月以来,当事人通过“美团优选”在济南市销售商品时,存在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销售商品的行为,以及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制订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制订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加快推进全国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建设。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韦犁介绍,为集中清理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维护网络市场良好环境,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将采取更有力的监管手段,部署开展一系列行动:
制订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厘清平台责任边界,加强对平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探索对平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开展评估。
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网络交易突出问题的执法力度,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发挥“以案释法”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加强对网售“特供”“专供”商品的常态化监测监管,突出重点开展网络交易专项整治。
数据:
2021年1-2 月中国啤酒产量增长6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1-2 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504.7 万千升,同比增长61%。公开资料显示,2020 年1-2 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315.9万千升。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各行各业都开始恢复正常,中国啤酒行业也开始复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2019 年同期539.0 万千升相比,2021 年啤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了6%。很显然,中国啤酒行业产量还处于下滑的大趋势中。
2020年新增网络直播相关裁判文书197 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直播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关于直播电商的各种行业乱象也频繁见诸报端。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3 月,我国在业/存续的“直播”相关企业(包含个体户)共15.19 万家,其中2020 年新增7.4 万家,同比增长86%。
从地域分布来看(根据审理法院所在地),企查查数据显示,浙江、上海、河南分别以47 份、38 份、37 份位列前三。从案由类型来看,以诈骗案出现最为频繁,直播理财诈骗、直播打赏诈骗、恋爱诈骗等各种诈骗案层出不穷。此外,非法经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法律纠纷也相对较多。
中食动态:
本社与河北临城县领导赴北京稻香村参观交流
3 月18 日,河北临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郝庆志,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相关领导赴北京稻香村食品加工厂交流,参观了糕点车间和熟食车间,就产品生产、合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全面的探讨。
北京稻香村集团品牌经理张静详细介绍了北京稻香村的发展历程及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郝庆志就临城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做了介绍,临城驻京招商中关村组长霍笑楠对临城县的富硒鸡蛋、绿岭核桃等做了推介。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鼎加弘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 月19 日,无锡鼎加弘思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颖、战略发展顾问周华晨等一行4 人到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总工程师李宇等会见来访客人。
中国食协领导听取了鼎加弘思的工作介绍,就单杯(胶囊)饮品的合规生产、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原料供应、销售场景以及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满足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共识。双方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单杯(胶囊)饮品国产化和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行业:
胡润发布中国大消费民企百强榜 海天、农夫山泉位列前十
3 月23 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 数云·胡润中国大消费民企百强榜》,海天味业以5000 亿元价值位列第三。
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该榜单。据了解,本次榜单的上榜门槛为140亿元,上榜企业总价值9.86万亿元。前十分别为华为、美的、海天味业、比亚迪、小米、蔚来、农夫山泉、格力、长城、安踏。
榜单显示,食品、家电行业上榜企业最多,分别有14 家、13家;其次是汽车、服装行业,各有8 家。
黄铮卸任拼多多董事长 转投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
3 月17 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发布2021 年度致股东信,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去拼多多董事长职位,陈磊即日起接任董事长,并继续担任 CEO 一职。
黄铮在致股东信中谈到辞任拼多多董事长一职的原因: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他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同时,由于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
关于辞任后的去向,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表示,辞任后他将专注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为十年后的拼多多探索高速高质量纵深发展的新空间。
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3 月29 日,中国广核集团会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宣布,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以下简称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通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等7 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完成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要求做出快速响应,率先在P3 实验室开展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实验,验证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优势。为开发冷链食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我国低能量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研究和应用技术走在国际前列。评审组建议,尽快安装到应用现场进行示范,进一步形成产品加快使用,并把电子束消杀技术应用到其他货品新冠病毒灭活。
世行批准4 亿美元贷款助中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近日,据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透露,世行执行董事会已经批准向中国提供4 亿美元贷款,用于协助中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减少食品价值链的安全风险。
世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项目还将帮助中国农业和食品企业获得采用食品安全技术所需的资金,组织开展促进食品安全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宣传活动,配合改善监管环境和加强执法等。除了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外,项目还将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
据介绍,项目将支持约7500 个农户、合作社以及农业和食品行业中的大中小企业更好管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项目还将直接惠及广东省佛山、广州、惠州、江门、肇庆等地以及山东省烟台市的广大消费者。
声音:
半月谈:扫码点餐应有安全边界
近日,有媒体抽样调查了国内某城市里的100 家餐厅,72 家餐厅提供扫码点餐服务。而扫码后,有35 家餐厅要求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20 家餐厅需要在点餐前输入手机号,一些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忧:我们的个人数据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扫码点餐、开票等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服务,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餐厅运营效率,但一些商家“隐形”强制要求顾客登陆、注册等,甚至一些餐厅要求填写姓名、性别、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才能注册点餐。有报道称,当顾客的个人信息和消费记录留痕后,商家会对注册过的会员进行分类、筛选,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通过精准营销等手段,唤醒出“沉睡顾客”。
诚然,餐厅以大数据形式招徕顾客本无可厚非,但过度收集和使用顾客信息,不仅繁琐了顾客的点餐流程,更存在个人信息泄漏、滥用,导致顾客被强制“大数据”化、造成顾客在不自愿的情形下,被精准分类、精准推送,乃至存有大数据杀熟的风险。
事实上,当“输入信息才能点餐”成为了一种“形式自愿”的交易行为后,就已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实质上成为部分商家和平台滥用信息数据乃至以此牟利的“垫脚石”,更成为打开滥用大数据“潘多拉”魔盒的一把无形钥匙。
我国民法典第1035 条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和条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但目前,二维码技术监管领域仍存在法律空白,执行层面仍有薄弱之处。
第一,督促餐饮行业优化点餐服务,加强行业规范。针对部分餐厅要求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点餐等情况,相关部门应督促经营者给消费者点餐提供人工或扫码等可选择途径。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餐厅经营行为的督导,对不提供人工点餐或强制要求注册等行为进行规范,提升顾客体验感的同时,给顾客提供选择权。
第二,强化第三方平台的连带责任制,规范二维码使用标准。有顾客反映,扫码点餐后,一些商家公众号会强制推送广告,不胜其扰。因此,建议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监察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的使用识别标准,减少或禁止公众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从严整治一些第三方平台的泄漏、滥用数据牟利等行为,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遏制“大数据”泛化、被迫化等现象。
第三,拓宽消费者的侵权投诉渠道,完善长效机制。针对一些商家和平台违背顾客信息安全意愿乃至滥用个人数据等行为,应设立并完善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侵权投诉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惩治处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陈立平:生鲜已不再是战略性商品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在第十七届全国连锁商业战略发展论坛中,总结了零售业近期的三种焦虑表现。
“今年以来,零售业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销售额、毛利率、来客数同时下降;二是销售额、毛利率下降幅度大,来客数变化不大;三是销售额、来客数下降,毛利率没有下降。”陈立平说。
陈立平提到,随着第一代创业者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不断减少,二代接班问题已慢慢出现,这也是一个焦虑。
来客数由两个变量因素决定,一个是固定顾客,一个是流动顾客。陈立平认为,来客数下降,很大程度是由于固定客流流失造成的。若企业销售额、毛利率同时下降,不仅是固定顾客在流失,核心顾客更在流失;若销售额下降的同时毛利没有下降,说明企业有能力维护住核心顾客。
对于核心顾客流失的原因,陈立平总结了三点:一是传统生鲜已经带不动客流,蔬菜、水果、肉类逐渐被专业店分离出来,超市的集客力在逐渐下降;二是政府补贴刺激各类选手进入线下,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快速迭代的社区团购对实体零售造成了直接冲击。
陈立平认为,生鲜已经不再是战略性商品。随着中国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日益凸显,做饭变得极其不经济。陈立平观察到,从2015 年以来,主要生鲜品类都在下降,特别是肉馅、排骨,整个社会的生鲜需求在缩小;另一个原因是,生鲜价格的超级杀手出现,推动行业成本在快速上升。
如何控制成本、加快周转,成为实体零售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整合供应链上游是零售企业应对的主要战略,如到家服务、开发加工食品、重视服务价值的提升。陈立平认为,另一个方向是业务面横向发展,如社区药妆店、折扣店等业态。线下业务面做深会伴随着成本的增加,一个解决方法是发展资源连锁组织,如保亭会、蚂蚁商联。陈立平强调,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联性很强。
从未来角度考量,陈立平提出了超市应具备的三个核心竞争力:一是提升商品力,如性价比、便利、健康、好吃、新鲜感;二是销售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方案;三是稳定住优质客群,给予贡献最多的客户以最大的回馈。他认为,没必要对实体零售抱特别悲观的态度,要发挥线下优势,快速实现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