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旱地区难利用林地造林技术
2021-06-07刘晓荣
刘晓荣
(国有凌源市欺天林场,辽宁 凌源 122500)
近年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推进,辽宁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辽蒙边界的防护林合拢,遏制了科尔沁沙地的南侵。辽西地区一直把造林绿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依托防护林工程,加大了对荒山的绿化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绿化造林工程的推进,立地条件好的区域大都完成了造林工作,但在半干旱地区一些难利用地缺林少绿现象依然存在,经多次造林依然成效不高,往往是“年年造林不见林”,导致造林成本不断提高。根据辽西半干旱地区难利用地块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利用科学整地、苗木选择以及栽植后管理等造林技术,可以让难利用林地的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适宜推广。
1 辽西半干旱地区难利用林地的主要类型
难利用林地主要指的是土壤贫瘠的陡峭山地、裸岩多的丘陵、废弃矿石场地、土层薄的河滩地以及村旁、道路旁的不易管理的零散荒废的土地等。目前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难利用林地主要是次生困难立地、废弃矿石场遗迹地以及分散的插花空地[1]。
1.1 次生困难立地
主要是原生植被遭破坏后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山地,由于长期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的土层比较薄,肥力较低,坡度比较小,大多位于上中部坡位。
1.2 废弃矿石场遗迹地
一些采石采矿场废弃后,没有进行及时的修复,一些废弃的矿石、矿渣等废弃物在地表覆盖,地表的保水能力差,无肥力。这类地块造林难度很大,采用常规造林方法,树木的成活率极低。
1.3 分散的插花空地
这类地块比较分散,多数是耕地与成林地之间的荒地,杂草、灌木较多,土层较厚,但造林前清理难度比较大,而且易遭到农民破坏。这类地块土层厚度在45~80cm左右,土壤的肥力以及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前两类地块。
2 难利用林地造林技术
根据难利用林地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的情况,利用客土回填、大坑整地等措施,为苗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利用适地适树、科学管护等措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2.1 次生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2.1.1 科学整地
借助电镐、风钻等工具,沿等高线凿80cm见方的栽植坑,在栽植坑下部开凿积水导流孔,在坑内回填10cm左右的石质土,再将熟客土回填40cm左右,为苗木提供土壤层[2]。
2.1.2 苗木选择
苗木的选择原则是适地适树,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选择本地区耐干旱、贫瘠的油松、侧柏等树种。根据实际的造林经验,正规苗圃的幼苗成活率较高,选择生长健壮,苗高25cm,地径0.5~0.8cm,无机械损伤且根系抱团的1-2a生苗木进行栽植。
2.1.3 栽植及管护
可在春季和雨季进行造林,在造林前要统筹安排,尽量缩短运苗时间,确保随运随栽植。栽植过程中,要利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法,防止窝根,同时施保水剂,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栽植后浇足水。栽植后,对于山脊部位的苗木要用尼龙绳固定,防止风大苗木摇摆,造成幼树死亡,之后每年实施补植、割草、防火等抚育2~3次。利用该技术于2016、2018年进行造林,造林面积49.5hm2,2019年8月进行调查,平均造林成活率在91.3%,提高了该类难利用林地的造林成活率(表1)。
表1 次生困难立地平均造林成活率Tab.1 Average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of Secondary Difficult Sites
2.2 废弃矿石场遗迹地造林技术
2.2.1 科学整地
此类用地无土,而且坡度较大,整地要因地制宜。对于坡度较大的地块沿水平线整地,用水泥砖砌80cm见方的栽植池,就近取客土进行回填,待客土自然沉实至略低于栽植池的边缘高度即可进行栽植。较为平坦的地块,可以采用鱼鳞坑以及大坑整地,长宽80~100cm,深度要略深,保持90cm左右,鱼鳞坑外沿筑土培实,回填客土与地面持平。
2.2.2 苗木选择
选择侧柏、油松等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苗木要求与次生困难立地相同。如果选择生长速度快的落叶乔木,要选1-2a生的、地径1.2~1.5cm、高度80cm以上的大营养钵苗,提高成活率[3]。
2.2.3 栽植及管护
栽植技术同次生困难立地,栽植后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此类地块保水能力差,需要多浇水,同时用杂草、枯枝等覆盖树盘,减少水分蒸发,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以及预防火灾发生。栽植后2a进行调查,利用该技术在废弃矿石场遗迹地上的平均造林成活率在88.5%,达到国家规定的造林标准(表2)。
表2 废弃矿石场遗迹地平均造林成活率Tab.2 Average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in Abandoned Ore Field
2.3 插花空地造林技术
2.3.1 造林地清理
此类地块在进行造林前,需要对灌草进行清理,造林地内现有的乔木幼树可以适当保留,做上标记,验收时计入造林密度。地形比较完整的缓坡地块,沿着等高线进行带状割灌,带宽3~3.5m,带间距2~2.5m,确保不造成水土流失[4];坡度比较大、地形复杂的地块,清理以不规则的块状割灌为宜,以栽植点为中心,将半径2m内的灌草进行清理,要尽量保留立地条件较差地段的灌木树种。
2.3.2 科学整地
此类地块不宜采用全面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大坑整地方式,整地规格为70cm见方的栽植坑,将坑内的杂草、碎石块清理掉,外沿用碎石块筑埂,将熟土回填,如果是土层较薄的地块,要用客土回填[5]。
2.3.3 栽植技术
栽植技术同上,为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选用不规则块状或者是带状混交,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促进其生长,栽植后要进行补植。栽植后进行调查,平均成活率达到94.3%,实现了分散空地的全面绿化(表3)。
表3 分散插花地平均造林成活率Tab.3 Average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of Scattered Flower Planting Land
3 结语
辽西半干旱地区难利用地进行造林,需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针对性的造林技术,选择抗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利用大坑整地、客土造林等技术,加强造林后的管护,综合利用抗旱造林技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总体来看,难利用林地的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是荒山宜林地造林成本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但从长远来看,难利用地造林对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实现荒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