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
2021-06-07孙小慧
孙小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安徽 合肥230036)
各种外部因素引起压迫或造成脊髓断裂是导致脊柱脊髓受损的主要原因,脊柱脊髓一旦受到创伤,神经支配的功能就会因此而丧失,从而使得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出现障碍,因此,为了使得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改善,需要对病人采取综合训练与康复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脊髓受损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6岁,平均(29±4.01)岁;不完全脊柱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分别是10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采取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男9例,女6例;年龄21~58岁,平均(32±3.56)岁;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和不完全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分别是6例和9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训练与康复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同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15例脊柱脊髓受损(SCI)伴有膀胱功能的障碍(NB)患者进行常规的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本组15例SCI伴有NB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以及护理干预。(1)采取间歇性导尿。患者发生尿潴留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其逼尿肌收缩功能较差,膀胱内压不平稳所导致,间歇导尿要在护理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除此之外,患者的饮水量需要控制,倡导病人自主排尿,导尿频率维持在1~2次/每天,导尿训练一直持续到膀胱平衡。(2)要训练膀胱控制能力。包含Crede排尿法、叩击训练法两类。叩击训练法适合损伤程度较明显的病人,提醒排尿要放松。Crede排尿法适合损伤程度不明显的病人,同时,提醒病人要注意吸气,快速排尿效果。最后,采取电针治疗。穴位(八髂穴、会阳穴)采用消毒针刺入,在此基础上使用电针仪进行治疗,2次/每天,一共14天[1]。
1.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中段尿培养,24h尿沉渣WB不小于C≥10个/HP,细菌计数不小于10万/mL确诊尿路感染[2]。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SCI伴有NB患者训练前后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以及尿路感染率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3.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SCI伴有NB患者感染率情况对比 两组SCI伴有NB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经统计学计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路感染率较低,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I伴有NB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情况比较[n(%)]
2.2 SCI伴有NB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 对比两组SCI伴有NB患者训练前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情况,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组间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SCI伴有NB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s)
表2 两组SCI伴有NB患者训练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对照组15 252.6±31.4 153.3±52.2 355.8±13.4 112.6±6.2实验组15 252.3±30.6 152.2±53.1 356.2±13.9 93.6±7.5 t值 / 4.381 5.138 4.962 5.224 P值 / >0.05 >0.05 <0.05 <0.05
膀胱功能的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因控制排尿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导致排尿功能出现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康复难度较大[3]。因此,对病人采取综合训练与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关键,医生还要协助患者在康复护理中采取技术性治疗,训练患者排尿能力,让病人可以自行主排尿,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本文实验研究内容,选择了在我院就诊,经诊断为脊柱脊髓受损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SCI伴有NB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术),实验组SCI伴有NB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以及护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的临床感染率以及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基于此,说明康复训练护理效果相对于一般治疗和护理更具优势,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SCI伴有NB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以及护理干预,可以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符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