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1-06-07徐红建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二舅大舅力量

文 徐红建

真题回放

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命题透视

2020 年泰州市中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风格,继续采用全命题作文的形式,并且在审题上没有太大的难度。此道题目的关键词是“同一种”和“力量”。关于“同一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来自三方甚至多方的看似不同的力量,它们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属于同一类、同一种。关键词“力量”,可以是本义,例如,拔河、爬山、长跑等运动过程中的力量;也可以是比喻义,例如,战胜困难的力量、团结一致的力量,以及共同创造的力量等。

写作前,考生需确认“力量”是什么,并且要赋予它一定的意义。也可以这样说,写作前就要明确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选材。写作过程中,考生写出同一种力量不难,略有难度的是写出这种力量的意义以及“我”的成长,这也是容易忽视的地方。这种力量被赋予了何种意义,“我”的成长到了哪个阶段,这是区分作文高下的分水岭。

建议同学们在选材时,把目光投向生活: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关心自己的亲人、老师和同学;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亲人的故事。同学们仅在初中三年中就有不少素材,七年级的懵懂、八年级的躁动、九年级的拼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更与身边的人发生各种故事,经历的事情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精彩。你讲的故事越精彩、越有力量,得分就越高。

迷津指点

1.扬长避短精选材。

每个人各有长处与不足,在考场作文中,同学们要善于扬长避短,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阅卷老师。不同的人对“力量”的理解各不相同,同学们应精心选择自己擅长的素材。以下三篇佳作中,第一篇提及范仲淹、谭嗣同和新冠疫情,第二篇写三个子女争养母亲,第三篇以一只鸟的眼睛看世界。三名考生选取了自己熟悉的、擅长的素材,这也是佳作的基础所在。

2.细节描写出神韵。

好的素材还需生花妙笔,“描写”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描写,尤其是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是作文取胜的关键。三篇佳作中,考生对范仲淹和谭嗣同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大舅、二舅和妈妈的语言描写,对“我”折纸的动作描写,以及对临时安置点环境的描写,都使作文拨动人心。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描摹刻画,人物形象才鲜活了起来,情绪渲染也变得充分。

3.立意高下定乾坤。

不少同学的作文立意不够深刻,我们也难以从中看到真实的情感,这是作文难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篇佳作中,第一篇表现由古至今的家国情怀;第二篇讲述亲情;第三篇表达在疫情面前,各行业人员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主题。三名考生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立意自然高人一筹。

佳作赏析

同一种力量

文泰州一考生

星河逆转,斗转星移。古往今来,无数人不甘平凡,以同一种力量默默完成同一份伟大的事业。

妙用四字短语,不仅显示了小作者的文字功底,而且丰富了文章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宋代·独自登楼忧国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看着这里壮观的景致,有人“感极而悲”,有人“喜洋洋”。而范仲淹则不同,他独上高楼,望江中水流交冲,观天上风云变幻,由“小我”上升至“大我”,想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国家的生存大计,抒发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感叹道:“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刻,我多么想穿越回去,给予他哪怕一丝的慰藉……

引用历史故事,一要正确,二要适合。小作者这两点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清代·六人菜市口就义

戊戌政变时,以谭嗣同为首的六位维新派人士被捕,押至菜市口问斩。有人疑惑:明明谭嗣同有逃走的机会,可他为何偏偏选择留下来呢?我想,逃走固然好,可留下来英勇就义,更能向对手彰显自己的决心与信念,更能给国民做一个好榜样,更能在百姓心中播下变法图强的种子。正如他所说的,“请自嗣同始”。六人光荣献身,名垂青史……想到他,我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排比句的运用,节奏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2020年·万人湖北“逆行”

2020 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都来得晚一些。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的扩散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面对每天成千增长的确诊人数,人心惶惶。但,就在这时,有一群人站了出来,毅然前往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他们,就是救人性命的医护人员。谁没有家庭?谁没有牵挂?但他们选择了逆流而上。谁不知道此去的风险?谁不知道牺牲的同行?但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此刻,我默默流下了热泪……

2020 年的万人湖北“逆行”,确实能让我们感动、落泪,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团结一致的力量,才让我们在疫情面前无畏无惧!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人心怀同一种力量,心怀对祖国的热爱与期待,为国献身,保国平安!

这一瞬,我肃然起敬,同时,心底也深深埋下了同一颗种子。对,就是这种力量……

结尾处不止于感动,小作者在“同一种力量”面前也深埋一颗种子,凸显了自己的成长。

综合点评

本文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例子,即宋代范仲淹独自登楼,清代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当代医护人员抗击新冠疫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同的力量: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中华民族是生生不息的,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文末,小作者不仅“肃然起敬”,而且“深深埋下了同一颗种子”,卒章显志,大气磅礴。

同一种力量

文泰州一考生

“住我家吧!”“住我家!我家好!”“别抢!我家好,住我家……”客厅里传来了争辩声,不用说,是大舅、二舅和妈妈在争抢外婆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小作者在开头就把读者带入情境中,并设置悬念:为什么要抢外婆?

前几天,外公走了,只留下外婆孤零零一个人,大舅、二舅、妈妈都想把外婆接到自己家住。一是为了尽尽自己的孝心,二是因为外公的突然离去让他们伤心不已,都想把对外公的爱倾注到外婆身上。

简明扼要的补充交代,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显示了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也让读者释怀——原来如此!

“我看,妈还是住我家好。我们小区环境好,没事的时候,妈可以看看报纸、养养金鱼、打打太极什么的。”大舅坐在沙发上说。

“绝对不行!你家房子那么大,就妈一个人,会孤单的。还是住我家吧,正好这几天我不上班,可以陪妈四处走走。我家旁边就是公园,妈可以多和别的老人交流交流呢,还可以报个老年大学什么的。”二舅连忙说。

“你能闲住几天啊?用不了几天就又上班去了。还有,晚上,公园跳广场舞的人那么多,那么吵,妈怎么能好好休息?还是住我家好,我可以和妈去逛逛街,买买菜。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嘛。”我妈也极力争取着。

“不行!不行!你家孩子快中考了,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大舅和二舅几乎异口同声。

大舅、二舅、妈妈都在争外婆,各有理由,对白充满力量。

三个人争辩了半天,也没有争辩出个结果来。

这时,门打开了,外婆走了出来,眼里含着泪,用颤抖的声音说:“别争了,我知道你们都关心我,都想好好地照顾我。但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啊!”

外婆登场,笔墨很少,但形象鲜明。

“妈,您和爸养我们这么大,我们照顾您是应该的啊。现在爸走了,我们更应该好好照顾您啊!”大舅说。二舅、妈妈也流着泪,不住地点头。

这时,我提议,不如大家抓阄吧!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由于我很想让外婆住我家,便在一张纸条上做了手脚,眼尖的二舅立马发现了,把纸条重新弄平了放了回去。最后,还是妈妈抽到了。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开心得把外婆抱起来了!大舅默默不语,二舅无奈地耸耸肩。外婆脸上,是满满的欣慰和慈祥。

小插曲的安排,表现了“我”的孝心。

大舅、二舅、妈妈的争辩暂时结束了,但有一种力量一直在延续……

这种力量是什么?是爱的力量。

综合点评

什么样的选材能成就一篇好作文?这名考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放眼生活,选取家中、学校发生的事,是明智之举。这篇考场作文将子女对老人的爱理解为“同一种力量”,紧扣考题。文章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切,语言流畅。

同一种力量

文泰州一考生

我是一只鸟。

开篇不俗!“我是一只鸟”,用“鸟”的眼光看世界。

这个正月的天空似乎和往年不同,天是湛蓝的,澄澈的。空气中没有那刺鼻的汽车尾气和烟花爆竹的混合气味,冷峻中透着清新。我飞着飞着,正感到好奇,低头一看,往日繁华热闹的街道竟空无一人,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把这个正月的天空和往年的天空进行对比。“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引用词句,营造氛围。

怎么回事?

我飞到一户人家窗前,只见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地议论着什么。侧耳倾听,从他们的交谈声与《新闻联播》的报道声中,我隐约知道了原因:新冠疫情暴发,各地都在积极防控。

我飞到医院一探究竟。一进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把我呛倒。只见全体医务人员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从窗边向走廊里凝视,一名医生疲倦地推开了重症监护室的门。他倚着墙费力地脱去厚厚的防护服,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我忍不住悲鸣,不过没有人注意到我,人人都在打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悲鸣这一细节,把“我”融入其中,“我”不再是冷眼旁观的看客,“我”虽然是一只“鸟”,但是有血有肉有情感。

医院附近是工地,在这里,工人们也在紧张地进行着另一场激烈的战斗:为病人争取医疗机会。一排排帐篷拔地而起,一个个临时安置点飞也似的落成。寒风卷着飞扬的尘土,刺痛了他们的面颊,却扑不灭他们火一般的激情。

我怀着深深的敬意离开了工地,不知不觉间飞到了郊外的公路上。下雪了,雪一开始如丝,如缕,后来如柳絮,如鹅毛,漫天飞舞。我直打冷战,忽地看见一个警察伫立在风雪中,死死地把控着路口,检查来往车辆。我悄悄地飞到他身旁。待马路上静无一人时,只见他脱下警帽,拂去上面的冰雪,然后举起手,做了一个敬礼的姿势。他凝望着远方,神情中有庄严也有眷恋。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是为自己神圣的职业而尽忠职守的决心?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小作者精心选取电视机前的一家人、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口的医生、临时安置点紧张施工的工人、郊外公路上执勤的警察四种人物,生动地诠释了他们在抗击疫情时的努力。

雪下得更大了。我不忍破坏这一肃穆的场面,悄然离去。看了这些人,这些事,我坚信:全国人民共同的信念终将凝聚成同一种力量,风雪之后,必见晴空!

结尾表现小作者对抗击疫情充满信心,显示同一种力量的强大。

综合点评

小作者把自己化作一只鸟,通过鸟的眼睛来看世界、想问题,精心选取四个画面,反映抗击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实属难能可贵。小作者善于引用诗句、描摹细节,这些共同构成了本文的亮点。

名师下水文

同一种力量

文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智亚

我心中的槐树,它的皮肤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显得有些粗糙;有些矮,却很粗壮。那满树的槐花,一直在我梦里轻轻摇晃。是什么力量让我对它魂牵梦萦?

“滴!”一声车鸣响起,我顿时睁开了双眼,窗外那是田野吗?我揉了揉双眼,再仔细看时,却发现窗外的景物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店铺……

重回家乡,两年前的小村早已变成崭新的小镇。望着那一排排精心修剪过的绿化带,一栋栋井然有序的居民楼,我不禁感叹着时间带来的变化;可心底却总有那么一丝的怀念。这怀念像找不着出口一样,在心中悠悠徘徊。

转眼就到家了,奶奶早已在楼下等候我们,脸上依旧带着那慈祥的笑容。天哪,我儿时的乐园哪里去了?房子变成了小别墅,局促的院子里全是挤眉弄眼的花草。唉,那时的院子多大啊!还有院子外面那棵古槐,简直是村里的一大风景!唉,一切都变了,除了奶奶的笑容还是原来的模样。

兴许是我们难得回来,奶奶说要带我们上街去逛一逛。一路上,奶奶给我们讲着小镇的变化:这边本来是一块田,那边本来有一个小池塘,只不过现在却变成了宽阔的街道……听着,听着,记忆也不断涌现出来,那金黄的麦田,清澈的池塘,与眼前的水泥地不啻天上地下。

突然,我心头一酸,指着一个不锈钢的“希望”雕塑,声音略微颤抖地问道:“奶奶,那不是槐树的位置吗?”奶奶一听,眉头一皱,叹了一口气说道:“砍了,那么好的一棵树啊!”

我傻傻地呆住了,心头浮现出了儿时与槐树的点点滴滴。那时的我总是在槐树下,与伙伴们围着它,追逐着对方,有时甚至能扯下一块树皮来;抑或是捡起地上的槐花,放在鼻尖,深吸一口,感受那花朵的幽香。每年的庙会如期而至,它就那么端坐在那儿,平静地注视着人们,用它庞大的身躯为人们遮挡太阳,用花香抚摸人们的每一寸皮肤。

恍惚中,奶奶又突然提高了嗓门说道:“傻孩子,它还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听着奶奶自相矛盾的话,我一时云里雾里。见我不明白,奶奶牵着我的手,走进了近在咫尺的公园:“当初,村里人把槐树的根埋在这儿,只是留个念想……”近了近了,我终于见到了梦中的老槐,心中的悲怆一下子喷涌而出。也就在刹那间,又喜从天降——在它的老根周围,居然发出了新枝,并且新枝已经半米多高,绿意盎然了!是的,即使被砍去了身体,老槐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守护着家乡人永远的记忆。

看着身边日益苍老的奶奶,再看看扎根故土的老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家拆迁时,奶奶无论如何都要回迁;为什么爸爸几次三番叫奶奶搬到城里颐养天年,她总是一拖再拖;为什么奶奶和我一样,对这棵老槐都念兹在兹,情有独钟。

老槐有根,它要坚守这片古老的土地;老人有根,她要坚守祖辈世代生活的家园。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是坚守故土的共同力量让老槐、让奶奶在守望里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看看老槐,再看看奶奶,春风里,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新题练笔

1.请以“假如这是真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工整规范。

2.请以“聪明的坏小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工整规范。

猜你喜欢

二舅大舅力量
与大舅会酒
常想起大舅
我爸只服我大舅
常想起大舅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二舅的红包
二舅和狗
二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