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省竞技体育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2021-06-06周欣楠陈立农

体育师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竞技体育广东省

周欣楠 陈立农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了解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短板,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条件下,克服不足,提出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期望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湾区;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1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GXJK067)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21-01-10

作者简介:周欣楠(1998-),女,河南新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陈立农(1965-),男,湖南新宁人,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对广东省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宜居宜业宜民优质生活圈的建设等。同时竞技体育也是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际其他三大湾区的共同特点分析得出,湾区不仅是经济发展最好的,也是竞技体育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具有多支專业运动队,体育赛事、体育科技、体育协会总部等都较多的集中于此。广东省借助湾区内优越的资源禀赋,举办了多项高端赛事,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广东省的体育氛围越来越浓厚,体育与城市协同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在广东省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竞技体育却出现了运动项目发展布局不均衡、多个项目后备人才不足、高水平教练员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广东省如何充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带来的红利,发扬传统优势、克服不足,使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 广东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1.1 广东省各地区运动项目布局现状(见表1)广东省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及潜在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佛山、惠州等地区。粤东、粤西及粤北的山区或者偏远地区仅开展了个别的重点项目。如表1所示,汕头的摔跤、跳水、体操;惠州的跳水、艺术体操;潮州的散打;汕尾的赛艇;粤西湛江的拳击、跆拳道、跳水;肇庆的赛艇、皮划艇;阳江、云浮的手球;江门的排球;粤北韶关的举重等都属于他们各自地区开展较好的项目,包括中山市东升镇作为棒垒球的发源地,棒垒球项目开展较好;梅州是足球的发源地;东莞有着篮球之乡的称呼。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重点、特色项目,

因此显得其他竞技项目发展薄弱

,这就导致集团竞争态势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力量基础减弱,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

1.2 广东省竞技体育在历届全运会中的表现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作为传统体育大省,在历届全运会上屡创佳绩,曾在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位居各省市奖牌榜榜首。从第4-9届全运会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历届全运会传统优势项群为体能主导类项群和表现难美性项群,这些项群是广东竟技势力提高的重要保障。其中长距离游泳和射击项目竞技势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长距离跑步、乒乓球和柔道的竞技势力较前者稍微弱一点,可持续发展态势排在第二位,而奥运会的优势项目只有举重、跳水,表现出广东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单一。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广东省在篮球和棒球项目上获得金牌数目超过预期两枚;跳水、花样游泳、柔道、激流回旋、皮划艇、蹦床和水球获得金牌数各超过预期一枚,并有五人四次打破全国记录,表现出在球类集体项目上有了重大突破,在传统体育项目上的冲金点增多,在这些竞技项目中涌现出一批“黑马”,后备力量充足,拥有巨大潜力,竞技能力不断提升;相反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拳击和自行车等项目青黄不接,没有获得金牌,且和冠军差距比较大;赛艇、游泳、击剑和体操等项目可能因为场上各种突发因素,导致夺得金牌的数目与预期相差较多。传统“三强鼎立”的竞技格局被彻底打破,多强对抗的新格局已然形成。所以广东省还有待不断扩大优势体育项目,挖掘潜在优势体育项目,合理布局项目结构,进行科学选材,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方法,使运动员的实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广东省在全运会中的竞技能力。

1.3 广东省竞技体育的短板

1.3.1 项目发展布局不均衡广东省各个地区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竞技项目的主力军大都集中在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和其他珠三角区的少数城市,由于其他地区竞技水平低且项目发展不均衡,导致许多项目也只是少数大城市间强者的较量,比赛缺乏整体竞争性,难以形成众多集团相互竞争的态势,竞技运动基础力量较薄弱。广东省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布局不均衡,运动项目大都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以及山区项目覆盖率低,参加比赛的城市数量少,项目开展普及程度不够。广东省的竞技体育参与中,奥运会和全运会的优势项目如:田径、游泳、举重等参加比赛的城市较多,而其他项目,例如跆拳道、散打、艺术体操、手球、排球、赛艇等项目参加比赛的城市相对较少。充分表明广东省竞技体育项目的后备力量人才储备不足,项目布局不均衡,项目开展的普及度也不够。

1.3.2 后备人才分布不均衡广东省的部分竞技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后备力量都不是十分理想,三线运动员基数太少,甚至少于二线运动员的数量。在排球、网球、曲棍球、手球、跆拳道、摔跤、拳击、花样游泳、帆船、花样跳绳等项目上就显得重视程度不够。其中存在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比例失衡,甚至还出现某一项目没有教练员的情况,如水球、赛艇等项目。这种教练员与运动员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具有潜能的青少年儿童的发掘。

1.3.3 高水平教练员匮乏竞技体育运动队的成绩与教练员的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努力争夺全球人才的过程中,广东省近年来教练员水平不断提高,运动队也不断融入了更多科学和学术因素。广东省高水平教练员呈匮乏状态,教练员资源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广东省竞技体育水平,同时也影响了广东省竞技体育队伍成绩的提升。加上广东省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开展的办度不足,不仅阻碍了新一批高水平教练员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科学运动员选材能力、運动员训练负荷的掌控能力、运动负荷后恢复手段的安排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的一系列能力,进而影响了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

2 大湾区成立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红利

2.1 大湾区成立推动了粤港澳竞技体育的交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重点打造“一圈双核四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布局,其中,“一圈”即指珠三角地区一小时体育圈,“双核”即广州、深圳两个核心城市。该产业布局的提出,为广东省体育产业包括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文化交融的历史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高度的文化认同以及庞大的经济规模,为广东省竞技体育与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大湾区的建设加快了三个地区之间的竞技体育交流,为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2.2 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引领广东省竞技体育水平的快速提高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便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体育事业的进步。反之,体育事业的“窗口效应”又能带动城市的经济繁荣。广东省作为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湾区经济影响下,硬件设施更加齐全,管理人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水平不断提升,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吸收外地先进的管理措施等等,给本地区的竞技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职能的错位与缺位现象也有所改善、人才引进管理也日趋规范,业余体校逐渐增加,后备力量在慢慢地增强,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科技含金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期待。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迅速增加,民众对体育竞赛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使广东省的竞技体育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效应。随着民众对竞技体育的关注度、参与度增加,体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了广东省竞技体育发展。

2.3 大湾区的成立加快了广东省竞技体育产业化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推动了我国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实践与发展。而体育产业与总的产业链条、商业环境、政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湾区背景的影响下粤、港、澳三个地区体育产业的融合度不断提升,逐渐形成新的体系。湾区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广东省、乃至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先进示范的作用,同时也加快了广东省与港澳地区体育事业、产业的交流,广东有联合港澳地区打造国际性、区域性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的规划也被提上日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体育产业相对发达地区,带动广东省成为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高融合度地区,粤港文化背景带动了粤语地区体育产业热度,使广东省顺理成章的成为竞技体育产业最发达地区。而竞技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对当地体育用品销售、体育休闲业、大众体育、体育赛事、体育彩票、体育传媒、体育新闻、以及整个体育产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提升广东省竞技体育水平的策略

3.1 扩大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传统支柱项目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广东省竞技体育为更好的巩固在全国的地位,应在保持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设置。广东省应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入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按项群和项目竞技特征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增加我省参与奥运会的项目,增加参加比赛的人数,拓展能拿到金牌的项目,继续在田径、游泳等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上保持集团竞争优势;提升“三大球”水平,争取在足球、篮球、排球等观赏性强、受群众欢迎的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开发本土体育赛事品牌;推进职业体育发展,探索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并具有广东特色的发展模式,在潜优势项目的发掘和弱势项目的推动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我省的优势资源,在部分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同项群优势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以优势项目为核心,使其训练方法、手段向同项群弱势项目辐射,使广东省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3.2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技水平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数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提升的重要策略。广东省应善于借助湾区带来经济快速发展、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等的优势,以及我国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运动员选材优势,努力挖掘更多的后备人才力量,不断地完善我省运动队管理体系,平时增加基层运动员选材次数,扩大一、二线的运动队规模。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也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加大对中小城市以及山区的经费投入,为其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积极开发中小城市和山区的体育队伍建设,提高广东省的整体竞争力。

3.3 提高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程度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以服务大国外交为目的,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加、筹办国际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维护国际体育秩序,为国际体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更好的积累经验学习国际上关于竞技体育的管理方式、运动员选材标准、训练方法、技战术原则等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知识,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应该加强我省对国外的体育资讯收集能力,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提高我省竞技体育能力,加快我省竞技体育国际化进程。竞技体育产业化是广东省竞技体育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使其由过多依赖国家、政府,转变为依靠集团、个人。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广东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使竞技体育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深入探索竞技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市场价值,让竞技体育发挥体育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社会对竞技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大竞技体育市场培育和开发力度,不断地完善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使竞技体育稳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完善运动员的训练体制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和金牌观,在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运动员不仅要致力于不断地提高竞技能力,同时也应致力于提高比赛心理素质、随机应变能力、适应比赛环境的能力,只有全面能力得到提升,竞技体育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在优秀运动员培养中要做到“体教结合”,让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竞技水平共同提升,避免出现教育的异化,运动员文化水平過低而接受吸收不了训练理论,进而带来竞技体育的异化,影响运动员本人,也影响竞技体育本身的发展。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尤其注意避免急功近利,对运动员进行过早的专门化训练,忽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运动员运动能力提升过早的进入瓶颈期。

3.5 增强竞技体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以“粤港澳大湾区”命名的竞技体育赛事不断举行,但总体与传统体育赛事的组织没有本质差异。我省应该多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争取在赛事设置、赛事运营等各方面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广东省的区位优势、项目优势,善于利用湾区特色来进行包装,打造出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可以普遍实施的竞技体育赛事。同时应该合理利用互换机制,借助港澳开放性城市带来的竞技体育相对发展现状,把竞技体育项目的优势引入到广东省的大场地范围上开展实施,尽力去改变粤港澳文化、体育、娱乐行业的低关联度现状,提高竞技体育与文化、互联网、娱乐、旅游业的关联性,继续提升区域内广东省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我省竞技体育、体育相关产业国际化和品牌化,力争打造新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坐标轴,引领中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3.6 加大竞技体育宣传力度竞技体育文化是竞技体育的根和魂,加大竞技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可借助教育的功能作用,大力弘扬爱国、乐观、积极、团结、拼搏、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同时可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的各种优良品质,促进我省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保持竞技体育文化风清气正的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的《反兴奋剂条例》,加大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持我省良好的竞技体育环境;三是组织高影响力的运动队和体育明星进校园、社区

开展

公益活动,让竞技体育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竞技体育精神能够很好的传播,呼吁更多的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为后备人才力量储备奠定基础;四是多举办各种各类的竞技体育赛事,加大政府对赛事的支持力度,让青少年、广大群众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竞技体育项目文化、历史、以及优良传统,同时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竞技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推动竞技体育产业化进程;五是加强已有运动队伍的文化建设,形成属于自己队伍的纪律、作风,使运动员的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使广东省竞技体育能够更上一层楼;六是提升广东省竞技体育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打造我们自己的体育品牌赛事,以筹办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向整个中国讲广东竞技体育文化,展现出强有力的文化自信,扩大广东文化的影响力。

4 结束语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带动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在集聚了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制度优势,文化特色优势的背景下,加快了我省竞技体育交流,赋予了竞技体育以新的价值,使我省竞技体育加快迈向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的步伐。广东作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强省,有着巨大的实力,在继续保持现有竞技能力的前提下,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竞技体育与文娱相融合,进而得到长远发展。借助我国全体人民爱国,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传统优势,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赛事、体育品牌。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省、国际的交流,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进聪. 探究广东省竞技体育项目在新形势下的布局重构[J]. 运动, 2016, 147(19): 41-42

[2]陈宇,叶强华,陈立农.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0(1): 31-35

[3]王文晓. 广州市传统体育产业化路径探析[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8

[4]姚美好,韩春远,钟少婷. 广东省竞技体育实力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6(S1): 116-118

[5]陈立农.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8(6): 18-23

[6]陈明,何淑敏,周洪珍.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布局现状与发展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5(2): 10-13

[7]吴燕波,陆明辉,周洪珍,等.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 2004(1): 10-12

[8]陈飞.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区域特征与发展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0(5): 9-11, 15

[9]罗智. 广东省竞技势力研究[J]. 体育学刊, 2003(3): 134-137

[10] 宗珊. 浅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体育赛事的发展[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 28(10): 172-173

[11]卢文云. 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9(2): 75-81, 107

[12]雷蕾,宋耀伟. 我国高水平教练员培养资源分布的时空格局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16(6): 120-126.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竞技体育广东省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