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2021-06-06王升远

社会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学史范式视野

〔主持人语〕在近十年来的中国日本学研究界,战争文学研究骤成学术热点,其中尤以日本侵华文学研究为最。然而,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点尤须关注。其一,我们似乎对战争史研究中的“日常”观念及文学史叙事中的“江湖”意识缺失背景下,单以事件序列、思潮流派之连缀制作宏大战史、文学史叙事的思路缺乏必要的警惕。事实上,战争“即物化”的产物不仅表现为公式化、“康乐果化”的战争文学、国策文学生产,还表现为思想、言论统制强化语境下的“抽屉文学”、潜在写作,以及作为时代见证的日记、书信等非虚构文本。从前者那里,我们看到更多的只是意识形态借助文学文本的多样化演绎,其内核最终多可归结为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建构;而从后两者我们则可能看到历史中复数的“人”,可能看到个人与结构性力量之间、个人小历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二,对日本战争文学的研究,如何能超越中日双边框架,将其置于更为宏阔的全球史视野中,打破日本战争文学与其他国家同类型文学之间的壁垒,在政治与文学、暴力与文明、战争与人等更具普遍意义的框架上凸显其应有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意义。从学术生态的意义上来讲,对日本战争文学研究在视野、观念和方法层面略作阶段性省思,正其时也。这也是本次专栏讨论之旨趣所在。

王升远的论文《作为“反应装置”的战争和作为“认知装置”的“战后”——为日本战争文学研究再寻坐标的尝试》强调有必要在全球视野中为日本的战争文学重建坐标;有必要打破战时和战后的区隔,以“战后”为一种时间维度上的觀照方式和提问方式,为联通日本文学史叙事建立起更具历史性的叙事逻辑;有必要进一步突破单一作家论的研究范式,在战争这一巨型反应装置中考察文学家群体时局因应策略的多样性,以警来者。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意识到“结构性力量”在历史叙事中的有限阐释力,王汎森、侯旭东等学者不断呼吁历史叙事中“人的复返”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这对“常事不书”的史述传统和人们的历史空间想象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李彬的论文《“文字叙事”建构“历史记忆”:解读日本战争文学的证言书写》在这一意义上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论文强调了证言书写这一特殊类型战争文学的独特价值,凸显了底层、边缘视角对宏大叙事和国家历史编纂学科权力构成的有力补充和挑战,丰富了我们对战争文学及其战后影响的理解。

猜你喜欢

文学史范式视野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视野
真相
视野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品牌视野